假期生活碎碎念之三

假期第三周了,每天晨练无间断,只是太阳公公起床太早了,早晨只好5点半起床,本周挑战晨跑4圈,快走4圈,期间坚持听书,身体已适应了这种节奏,无不舒服感,轻松自如。

晨练结束后就和女儿一起挑战数学、晨诵……之后围棋课走起……

晨练

周末上完舞蹈课之后竟然自己开始洗袜子、舞蹈鞋,问起原因时,自己觉得鞋子太脏了,孩子的责任意识逐渐形成……

自我劳动

本周进入三伏天,明显感觉太阳火辣辣的,晒得人浑身火热。

下午2点半送孩子上围棋之后,真不想来回跑着回家,索性带着书、耳机,本周在曼德芙边听边勾画重点,结束一本书《自卑与超越》,极其生涩的一本书,如果自己啃读的话,没啥效果,还不易理解,这样边听边画很快就找到了一本书的精华部分,这也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方法吧!

听书一本

《自卑与超越》核心内容:

自卑情结是指由自卑感或缺陷感引起的应激状态、心理逃避和对虚构的优越感的代偿性驱动力。即如何超越那些因为自卑而出现的不好的心理反应,化腐朽为神奇!

超越自卑的原则

1. 寻找真正的生命意义

有多少种人类,就会有多少种他们解读出的生命的意义。然而真正的生命意义绝不是完全个人化的,对他人无所裨益的。

所有真正的“生命的意义”都有一个共同标志,那就是它们都具有普遍意义——能够为众人所分享,为他人所接受。它可以成为解决他人问题的一种样本,它将个人意义建立在对他人生命的贡献之上,一想到我所做的一切于他人有益,我就真的很难再自卑下去。

2. 学会合作

面对人生的三大任务:职业、社会和性,我们都需要与其他人类进行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它们。学习合作本应是儿童时期要做的事,但我们不能因年幼时错过的,就来认定自己的一生不可再更改,我们再也学不会如何与人合作了——并不是这样!

如果过往的经历,为我们总结的惯用经验是错误的合作方式,或者是根本无法与人合作的方式,在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能看清自己曾经是如何解读它们,并将之化为经验的。

那么我们也可以回到经历本身,重新从中提取经验和解读,改变现有的处事模式,学会与人恰当合作,从而将自己拖出自卑的丛林,实现更美好的人生。

在生活里,每个人几乎都有机会认识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自卑感,或多,或少,它在你的一生里总有出场机会。

自卑感本是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却常常因为我们对它的不同解读而给生活带来麻烦和桎梏。追寻自己自卑的本源,发现造成自己误读的影响因素,并修正自己对它们的看法,放下自卑。

生活本身不足以使人自卑,令人低着头无法前行的,是自己画地为牢。擦掉自己设下的圈套,抬头看看敞亮的天空,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比自卑更重要的事等着你去做。

图片发自App

本周《唤醒生命》这本书已读完,重点与大家分享有关对孩子分数的认识:

我们许多教育者将本应丰富的教有做了一个大的“减法”,将全面完整的“人”的教育,简化为对孩子“分”的特别关注;再将对孩子“分”的特别关注、简化为物质鼓励与刺激、考试后的不满与怒斥。这种一再“简化”正是让人最担心的,也是教育者应该特别注意的。

“高分”的背后,必有丰富的“人”在,高考分数考查的最根底,无可置疑地指向那个最关键与最根本的一一“人”。

提升分数,绝不应以损害“人”为代价;损害了“人”,提升的分数其实也是很有限的。

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激发和唤醒,在手帮学生到直实意义上的自我,在于帮助他们谋求一生的幸福。

教育是帮孩子诞生一个又一个希望,而不是为他们制造一个又一个困缚。

在帮助孩子“谋分”的过程中,给大家提四点建议:

一、“分”不理想,不要仅仅从“题”上找原因,也不要仅仅希望通过“补知识”去解决问题。“分”的不理想说明孩子还有些关乎“人”的“东西”未建立。

二、千万不要认为关乎孩子“人”的那部分建设,是一个存在于远方的空洞理想。其实,“那些”就是“分”;忽视“那些”,就是忽视“分”。

三、孩子“人”的建设,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可以凭借一切材料发生。

四、“人”打通了“分自然会有,“人”的挥洒自如,就是“分”的获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假期生活碎碎念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