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参观伦敦的国王学院,导引是一位英俊高大的盎格鲁撒克逊长腿欧巴,他讲了一个冷话题-为何英美中是做研究者们最喜欢的地方呢?因为纬度基本上相同,时差相聚基本上是8小时,可以全天候沟通,对于某刻话题可以不停地连续思考、沟通、协作......
北京时间2019年1月29日上午9:00对应的是旧金山时间2019年1月28日下午17:00左右。
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的与各位朋友做交流。//
Q:近期,为什么这么多的互联网高估值机构的价格出现了很大的波动?
A:资本周期末端,被市场预期推高的前期高估值也开始被机构各种理由做空,利用市场情绪。可以预期,对于这些标的的操作会持续到下一个周期开始。当然,这期间的估值也会从回归走向低估再回来,只要不破产的话。这令人回忆起了2001年.com bubble经历的,和中国互联网高估值公司的故事们。
Q:2018年p2p平台的倒闭中,小平台倒闭的很多,为什么小平台比大平台更容易倒闭吗?
A:很有趣,什么是更容易倒闭呢?这种大概是一种现象吧?
1、从平台角度看。当现金流枯竭时,小平台没有多少利润和资本来支撑持续运营成本,也没有空间来优化成本;而大平台可以通过回吐利润、消耗资本公积、优化成本,来实现一段时间的持续经营。
2、从投资者角度看。抽贷时,商誉是一个重要因素。大平台的破产成本远远高于小平台,市场各个主体对于大平台的重视程度更高,支撑更多,特别是在抑制公众传播负面商誉信息传播时。投资者的默认缺省的假设是大平台的抗风险能力、资产定价能力更强,这更多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3、从市场行政公共部门角度看。公共支持机构给予大平台的时间和空间也更大,支持也更强。如果从示范的方面考虑,小机构的成本很低,行政风险很小,可控。
4、从金融市场机构实践角度看。
小型机构也是很好的社会实践小白鼠 有利于监管完善 有利于市场业务实验
Q:小平台的融资者,是因为去大平台借不到钱才去小平台融资的吗?
A:什么是优质的标的呢?从共债的角度可以看到,大平台的共债规模更大吧?
这个问题的潜在的假设是大平台有风控呗?这只是一种假设。可以实证证明无风控能力机构确实存在,但是无法证明有风控能力的机构确实存在,或者说,不显著。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的结论更倾向于不确定的。
资产风险定价能力是特异性的,取决于内化能力的持续投资。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时候,机构主体更倾向于投资在通用能力更强的负债端,以便在尽可能低的时间成本来实现业务规模最大化,然后,在资本市场可以借助外部杠杆分散投资风险。而这种在负债端的投资对于资产端的风控能力提升和积累,基本上不起作用了。这些都是市场预期高度不确定。民间借贷虽然市场化程度最高,但也是收到行政约束不确定性最强的领域,机会成本最高导致的。
Q:消费究竟是因,还是果呢?或者说,仅仅是有相关性而已?
A:如果驱动机制是财政的话,从居民端望进去,房价中的一部分等同于向地方政府缴纳的税赋,而且是自愿缴纳的。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是确定的吧?这部分实际税赋的使用效能该体现为何呢?是否体现为公共基础服务和设施的提升完善改进呢?这部分行政效率是否应该仅仅凭借GDP来评价呢?产生GDP的成本和对应的风险和持续性又如何评价呢?还是有很大的治理水平和能力、机制提升空间的吧?
地产从来都仅仅是一个行业而已,无所谓好坏。如果作为某种通道, 比如说税赋,那成本确实高了些、效率低了些吧?那为什么还会成为通道呢?还是制度设计如此呢?
居民负债率高启,抑制消费,抑制了生产力要素提升必要的投入,怎么提高创新能力呢?如果居民财富主体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或者投机,那么,不过就是会计记账的一种现象而已了吧?和价值本身与欧多大关系呢?和劳动力价值创造又有什么关系呢?个人资产负债表更多应该是负债的扩大吧?
谁都觉得自己不是最后那支搬砖的手,皇帝的新衣而已。制度决定了回退的幅度,无论涨跌都可以形成稳定的套利机会。涨,共谋挣钱;跌, 帮公共部门花钱;钱从哪儿来?印!所以,对于消费而言,结构性通胀迟早会来。消费刚性-占比也会起来,房子是耐用消费品,而且占据人生过半消费。所以,买得起的还是要买,但是全款哦,能在哪儿买就在那儿买;买不起的,别想着投资,你和公共行政做交易对手吗?所以,别加杠杆,因为半辈子撞见经济周期的概率还是蛮高的啊!
自2001年始,至2014年进入高潮,2015年民间金融金融开始进入强监管周期。此一轮中国民间金融自发带动的中国商业文明发展周期,大概率会以民间金融的回退作为结局,留下的是一代人的社会意识和无数社会实践得到的宝贵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