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荀之一

最早读《荀》之时,在学《管》之后,因《管子》气魄宏大,有经营天下之雄韬伟略,而《荀》讲人性、讲修身、讲礼论,再三,那感觉就像是老妈在耳旁唠叨,当时颇不以为意。

但,在外闯荡经历多年之后,再回首,感觉还是母亲的唠叨亲切,那么的受用,是游子在外厚重的行囊。

这也是我再次读《荀》的感受。

历史上,秦始皇有“焚书坑儒”,汉武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两件事情以前看似遥不相及,自从近日学习《荀子》才恍然大悟,原来千丝万缕的关键在这里。

荀子,名况,字卿,他兼通诸经,集儒、道、墨、名、法等百家之大成,是先秦非常重要的儒学家、大学者,他的思想流传甚广,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李斯就是那位建议秦始皇帝有“焚书坑儒”的那位法家学者,而西汉初斯很多著名经师都出于荀子或者他的弟子的门下,后世的张衡、王充、柳宗元、王夫之、戴震等都不同程度受到了他的影响。荀子使儒家学说得以长足发展,开创了秦朝以法治国的先声。汉以后的“独尊”的儒学,早已经不止步于春秋战国孔孟之学,实质是荀学。

所以,个人认为这两件事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因为荀子集百家之大成,故可坑、罢百家之儒,而尊“荀学”。可以认为荀子是法家,也可以认为他是儒家,但无论如何,都足以证明他的思想非常伟大。现在学习经典如只读孔、孟,诸子,而错过《荀子》,就像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之前有个同事老王,在我抄读《管子》之时荐我读《荀子》,后来我就买了一本《荀子精粹》学习,当时虽划划点点却感触不深。如今再读,方知老王真高人也,心里面给他点了个大大的赞。

个人认为,管、荀,乃是百家之一始一未,管子为百家之始,荀集百家之大成。学术思想上他们俩位也会被后世倾向归于法家。二者颇有渊源,管子兴齐因其制使齐长期繁荣,稷下学风盛行百家争鸣,所以后有荀子学习吸纳研究教学的环境,也给百家争鸣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想来厉害的角色大概会有共通之处,笔者目前学识尚浅,不敢妄自评论,待细读完再来描述一下感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