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产品经理,咬咬牙,再坚持一下

之前不止一次提到过我自己是野生的产品经理,然后就有很多人问,到底什么是野生?那今天就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说说我所理解的“野生产品经理”。

其实所谓的野生是和大厂所对应的,如果没有了这个前提,一切都是白扯。没有大厂经历,没有系统培训的,在我眼里都是野生。

以我自己为例,之前是做运营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本来转行做UED的,但后来却做了产品经理。而且工作4年,基本上都是在创业公司,基本上都是自己一个人做产品,教我最多的就是百度。

有过放弃的念头,有过怀疑的时刻,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我希望以下这些建议能够帮到你。

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忘初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上学的时候,经常听到这句话。今天看来,放在我们这类人身上,也再合适不过了。

野生的,多半是转行过来的。是什么让我们有勇气作出这样的决定的?我想应该还是对做产品有一腔热血。

说的高大上一点就是改变世界,说的现实一点就是实现自己的想法。

做产品,最有意思的,就是看着自己脑中的想法,慢慢的变成原型,最后变成可以供别人使用的产品。

回想自己做运营的时候,因为每天都和客户打交道。对他们的需求,我是最先了解的。对于他们的痛点,我也是最清楚的。当时就在想,如果能够通过产品解决他们的问题,那是一件多有成就感的事情。

现在想想,这应该也就是我做产品的初衷。

所以,永远不要忘记自己为了什么而出发。

02

没人带不可怕,不会学习才可怕

如果能有机会进大厂学习,那要好好珍惜。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也不要怨天尤人。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都能够达到那个心中的彼岸。

进大厂学习,有前辈带入门,上手速度会快很多,也能够避免很多坑。

如果没有那样的机会,那一切只能靠自己。都21世纪了,什么东西都能够在网上找到。

现在不光有书籍,还有各种产品经理网站、产品经理课程,还有专门的产品经理培训。一句话,只要你想学,渠道多的是。没人带,一样可以找到目标。

而且,想做产品经理,学习能力是必须具备的。互联网是瞬息万变的,从PC到手机,从4G到5G,从文字到视频,一切都在以你意想不到的速度在升级。

作为产品经理,唯有能够快速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职业壁垒。否则,机会来的时候,就是你淘汰的瞬间。

03

没有方法论,就自己创造

说实话,这一点我到现在也没有做的很好,但不妨碍和大家一起探讨,和大家一起共勉。

没有方法论,也是野生产品经理迈不过去的坎。我们更多的是凭经验、凭实战去积累,所以往往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而只是知道应该要这样。而且仅仅是这一点,也是在不断尝试后才总结出来的。

如果有科学方法论的支持,那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就不会这么辛苦。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我们野生的做法通常就是根据业务需求来,如果没有业务需求,就是自己拍脑袋决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时间长了,我们才能够慢慢的有一套自己的需求分析方法,而且还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

那如果我们知道了有很多需求分析模型(比如kano模型),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从一开始就有了科学的判断依据,或多或少能够帮助我们节省纠结的时间。

那实在不知道有方法论的事情怎么办呢?那就只能自己多总结,多提炼,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将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判断依据、执行标准,都尽可能的量化成具体的指标或维度,然后不断迭代和完善。这样,在以后遇到相同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样的套路来处理,我自己目前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04

咬咬牙,坚持下去

说实话,在刚开始的几年里,有好几次都想放弃,但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做出来的功能,被老板无数次打回;无数次,被老板说没有产品思维的时候,我想过放弃。

在需求评审的时候,被开发问的哑口无言;开发过程中,因为产品疏忽,很多功能开发不下去的时候,我想过放弃。

在产品测试中,被测试提出各种优化;产品做出来,被用户说不好用的时候,我想过放弃。

但后来我想,产品经理不就是这样的角色吗?不就是要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让不切实际变成现实吗?

坚持下去,也就坚持下来了。

一些想说的话

如果上天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重新选择是去大厂还是去创业公司。我想我应该是会先去大厂,然后再去创业公司。

在大厂,学习套路。在创业公司,学习思路。

当然,上天不会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尾巴

没有如果,只有现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野生产品经理,咬咬牙,再坚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