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了钟家村在行动__有感农村发展

鼠年的钟声还没有敲响,新冠肺炎就浩浩荡荡的在路上了,给全国人民来了一个措手不及。幸亏是各级政府如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及时做出决策,才把这场人间浩劫暂时稳定下来。


这次疫情最好的控制办法就是隔离,减少互相感染的机会,钟家村也积极响应镇政府的安排,封村、封路、排查外地返乡人员,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地毯式排查,发现重点人员立即上报。庆幸的是本村没有发现感染者和疑似病例,三十多人都属于外地返乡需自行居家隔离十四天的人员,每天两次上报体温和基本情况,顺便劝诫不要随意离开家门,不要访亲走友接触他人。


钟家村属于以前的镇驻地,路口四通八达,几十个路口纵横交错,刚开始的时候要求封堵住车辆即可,随便找点障碍物和车辆就能切断主要路段。可随着疫情不断严峻,要求外村人一律不准出入,自己家的儿子女儿如果是外地的或者是外出上班一律不准回村,回了村的就一律不准回去。这样难度就大多了,怎么能把这些人阻止在村外呢?这就需要人员二十四小时值守才有把握。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场疫情阻击战不会时间太长,坚持一下就过去了。所以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十二日,一直是村委三人加两个党员小组长轮流值班,再加上天寒地冻时间又长,五个人有点身心疲惫。也有觉悟高的党员、代表和村民主动要求加入到防控队伍中来,说实在的经济社会里,即使大家素质很高,但作为囊中羞涩的村委,也不好意思三番五次的开口让大家义务的付出太多。


但村委的沉默也没挡住大家的热情,好多人自动上岗了,请示村委后,开自己的车封路的,拉警戒线封路的,轮胎、树枝什么的都用上了,各个路口执勤的志愿者也比比皆是。大家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有物捐物,有的村民还自发为值夜班人员送来了热腾腾的地瓜和热水,好一幅全面抗疫的画面。

疫情越来越重,自动请缨上岗的村民越来越多,残疾人、低保户、大学生、妇女儿童也加入了抗疫大军的行列,于是村委就做了安排,三人一班一天三班,别浪费了人力资源,大家伙还都有个喘息的机会,以打好疫情持久战的准备。

驻地大街的商户主动要求承担值夜班任务,一家三口一个班,就是因为初春的晚上还是冰冷彻骨的,他们离卡口近一些,也好让别的村民少受一点罪。为这种无私点赞吧!


由于参与进来的人越来越多,加上村微信群及时发布通告和相关工作安排,村民知道村委在干什么,怎么干的,知道村民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去干。所以在镇上的随机电话回访中得了个全部满分。


当然在这次行动中,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觉得村委大题小做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理解、不配合的人还是有的,总感觉病毒离自己很远,不知道万一回来一个感染者对村庄的后果有多严重。让他们带个口罩、测个体温也当儿戏,怨声载道、骂骂咧咧,总感觉是村委妨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部分人正如春节晚会流行的一句话概括“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

通过这次行动也看出了很多问题,经济社会平时大家各奔东西,各忙各的,聚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村庄的各项事务、相关政策都了解很少,由于村委和村民之间已经没有以前的那种经济依赖和其它的依附关系,村委也是从“职能型”到“服务型”转变,所以村民对村里的事务参与热情不高。



缺少凝聚力的集体就会如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当然也没有了村庄荣誉感、自豪感!既然在村里看不到希望,就造成了更多的人离开村子到城市去打拼,梦想有朝一日脱离“农”字,扎根城市。注意这一部分人大多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失去大量年轻人的农村更加的死气沉沉。

以前的人说村子了四十岁以下的人没有会种地的了都很吃惊了,发展到现在恐怕五十五岁一下会种地也不多了吧。连续多年的惠农政策取消了三提五统,取消了土地承包费,取消了“交公粮”,没有了“义务工”。但无论怎么变化,农民的收入还是在逐年下降,撂荒的土地比比皆是,不是农民懒了,而是土地闲着不赔钱,种了反而赔的更多。有的人出外打工一天的收入抵一亩地一年的收入还要多吧。


村子的房子从我记事开始大概五十年没有变化,工匠都是六十开外的人在做,很原始的建造方式,红砖、红瓦、水泥抹墙、高粱杆子糊泥巴。没有一个监管农村房屋安全的职能部门,防火、防震、防水、保暖、节能、环保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关于农村新建房屋的补贴政策更是没有,危房改造只是面对特定群体。大量的资金流进城市,只为了一个“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神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了吗?城市反哺农村的时间节点还没有到来吗?让村民一夜回到解放前还是那么几件事“盖房、嫁娶、生场病”。养老还是靠儿子外加每月一百一十元!


新农村建设一直轰轰烈烈,亮化、硬化、美化、绿化,“厕所革命”,国家投入这么多资金有没有一次问一下农民应该怎么改造呢?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少一点,以人为本才是重点啊!个人认为还是要规划先行,要不还是像城市建设一样,修修补补、拆拆建建,几十年的城市建设一点经验都不能借鉴给农村所用吗?

制约农村发展的还有分地到户,好好的大田分割成几十几百块,一家几口人的几亩土地分散成几十块,分布在村庄的东西南北。和几十年的农业机械化不是背道而驰了吗?现在提倡的农业合作社,是重返规模经营的老路。但是怎么能把在老百姓手里的土地全部承包回来,承包回来后用什么来标准实现盈利。前边说过老百姓自己是土地不要承包费,自己的工时不算钱,到最后还没有利润,信息化时代合作社靠什么作物和经营模式能杀出重围呢?有限的土地已经承受不了连续的透支再给你带来更多收入了。市场经济的灵活也带来农民一窝蜂的大干快上,同时也带来一窝蜂的酸甜苦辣!挣与赔都在随波逐流!


村庄经济主要靠财政的“转移支付”也只能是杯水车薪,除了村干部每月几百元的误工补贴,村里的杂费、水电费、办公经费都很难保证。村里几千上万的修修补补支出,都要咬咬牙想想钱应该从哪里来。实际把更多的年轻人充实到党员队伍和村委班子来,会给村庄带来很大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活力,毕竟年轻人有思想、有干劲,但当下的待遇别说养家糊口,养活自己都费劲,有哪一个年轻人会留恋这个岗位呢?有人说村官可以考取公务员、正式编制,但只是为少数人准备的呀。有谁能为了这个看不到希望的梦想而放弃稳定的工作呢?

十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实际变化还是很大的,从基础设施到文化生活建设变化都是很大的,广场打造、办公室修建、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公路等等。有很多已经超越周边地区国家很多,但是任何改革都不是顺风顺水的,摸着石头过河,也会也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改革最终的目的不就是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让村民生活的更加美吗!

一起期待农村让生活更美好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来了钟家村在行动__有感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