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转行

耕田-韩乐然


如今社会快速变化,约20%的职业在五年前根本不存在,90%的初创企业,三年后会死掉,由来已久的传统行业,如衣食住行,伴随技术的加速迭代,正改头换面,催生不同职位,在职业选择上,频繁跳槽或终生委身于同一家单位,会磨光新鲜感,减损安全感,增加被社会淘汰的风险。

人挪活,树挪死,自有道理。

传统的转行策略是:首先自问最想要的,依此设定目标,再考虑路径和方法,最后开始实行。以上逻辑看似合理,时间推移,却大概率无效。这一策略的最可能结果是,在行动上卡壳。原因在于,当迈开行动第一步时,不确定的未知先到,焦虑紧随其后,犹豫和迷茫将勇气掩盖。这跟智力无关,而因本性一开始不够具体,它有待在盘根错节的现实里经塑造而显现,脑海里最想要或最想做的,在实践面前经常变得面目全非。

那么,转行成功者的秘诀是什么?一名专业技术经理人离开知名企业,成为独立咨询顾问;一位将要拿到终身职位的文学教授,成为股票经纪人;一名律师放弃了原有的一切,成为一名船长……

通过多年对39位35-45岁有工作经验者的深度访谈,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埃米妮亚·伊贝拉揭示出另一种更有效的转行策略。她先后于哈佛商学院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任教多年,是21世纪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

这种策略承认自省和内心渴望的重要性,只是将之作为过程和结果,而非出发点。先行动,再回顾。这背后的原因是,我们很难一开始认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即使有,也可能只及表面,而非真实渴望。自我重塑无法在孤岛中完成,需要外在反馈。

主要过程是这样的:

1.探索可能的自我。自我并不单一,至少有七个亚自我,不同时间不同环境,需求往往不同,这给“重塑自我”留下空间,此空间需要和现实的反复触碰和互动,才能精准填补。不断自问“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列出各种可能性。别拿自己太当真,给自己找到榜样。不能坐等风暴来袭,生活的飓风一定会来,不如主动走向风眼,随风游走,风眼最安全。

2.在各种身份间徘徊。徘徊意味着停顿和转机,尝试可能的身份,若想改换赛道,先从赛道上下来。学会和矛盾共处。走不动时,退一步,但别太久,久之易惰。

3.为深度改变做好准备。做好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积少成多,重要的事,不会一次到位,任凭艺高人胆大,从“陈旧自己”中破茧而出不会顺利,常伴痛苦。发现支撑改变的隐藏基础,心理上珍惜,行为上加固。捷径走多了,坑也随之成片,直至塌方,慢就是快,少即是多。做好准备,在细水长流中,更新设想和目标。

以上三点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完成,这实践包括三个部分:

1.实验新的尝试。在现实中试探性迈出一小步,这一步至关重要,请教相关人士,以兼职进入某领域,确认方向错时,退出;方向对时,行进。无需从零开始,可以从一棵树直接跳到另一棵树,而非先从树上下到地面,再爬另一棵树。因为,旧职业里,有可供迁移到新职业里的通用技能,如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等能力。称职的全职妈妈,是很棒的项目管理者,哲学专业的人,可以成为一流投资人。

2.建立新的人脉。跳出原有圈子,建立“弱关系(如点头之交、久未联络的熟人),”这一概念最早由一流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提出,对传递信息而言,人充当网络节点即可,关系深浅倒在其次。约60%的转行成功者主要借助了弱关系。

3.寻找转型的意义。意义匹配,动力就足,以故事的方式体现,持续修改,直到说服自己,才能走得久远。人若没有意义的加持,和机器人有何分别?

至此,开始做更匹配的职业,在“我是谁”和“我该做什么”中找到平衡点,成为新的自己,生生不息。

一艘船行在海面,为了让船航行更平稳更久远,每天要换掉船上的一块部件,直到这艘船上所有部件更换一遍。这还是原来那艘船吗?是,也不是。它依然乘风破浪驶向远方,它的姿态更矫健更有力。

成功转行是困难的,假如转行很容易,可能是在走老路,人,总该长大和成熟,总要往前走,即使走得慢,也别一味后退。以数月或数年换取余生数十年开心到跳着舞去工作,这笔账很划算。

大文豪歌德说:“犹豫不决只会让你一再拖延,光阴就是这样日复一日被浪费的。真心想寻求改变吗?那就从现在开始。想想能做什么,或者想做什么,立即开始;只要勇敢去做,你的智慧、力量和能力都会被发掘出来。”这番话是锦囊,可激励迈出转型时的第一步。生命之水汇成汪洋,我们需要下水才能学会游泳,刚入水时手忙脚乱,逐渐节奏均匀地呼吸,已游过很远距离。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