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们,别再“雇佣”员工了

作者:闫伟@助远达

图片来源网络

导言

作为老板,是否会为了持续走高的人工成本不安?

作为老板,是否觉得招牛人难,留住牛人更难?

作为老板,是否会为了办公场地不断扩大、社保不断调高、福利永无止境而焦虑?

作为个人,未来的价值在哪里?

作为个人,一定要朝九晚五吗?

也许,您应该考虑的更多......

先看一组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年公布的2018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8380元,比上年增长11.0%。

2018年金税三期、社保改由税务部门征收这些新政策逐渐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到人力成本在不断的增加。

尤其是足额缴纳社保,此前足额缴纳率不足30%,意味着有70%的企业会增加社保成本。对于这部分企业来说,用工成本增加了,员工到手的工资却减少了。

企业薪资成本上升、社保成本上升、员工满意度却在下降。企业招人难,留人更难。尤其是对于一些领域内的高精尖人才,企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首先想到的是降低工资,删减福利,甚至想到要裁员,但是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用人成本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有没有办法破解这个困局?有!

答案就在文中。

八小时买到了什么

前段时间,互联网公司的996(早9点到晚9点,一周六天)的工作制讨论不绝于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企业希望员工尽心尽力,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八小时工作制的性价比提出了质疑:相比不断增高的工资,八小时越来越不够用。

企业出工资雇佣员工到底是购买了员工的时间,还是员工的知识和成果?

企业这种模式成立之初,一定是希望雇佣员工的知识和成果,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把员工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变向的成为购买员工的时间,有了时间的保证,势必产生想要的结果(更多的是体力劳动)。

和体力劳动不同,现在的企业,更多转向雇佣知识劳动者,对于这类员工,是否还要用时间来衡量工作?用时间衡量又会带来新的问题:“执行力”。

逐渐的成了一个死循环。不断的招人,不断的出现执行力问题,不断的延长工作时长,不断的人员流失,不断的造成企业成本上升。

图片来源网络

老板们都说“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财富”,实际上,员工的知识和成果才是企业的财富。

那么,我们买下员工的时间然后有效地对其利用获得知识成果,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吗?

如果技术的发展允许人们在远离主要组织的较小单位中完成工作,那我们何不直接购买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而让他们自己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呢?

这样就能省去很多琐碎的监督工作,省去对员工的监视。还能节省办公空间、社保和其他福利,以及用于管理的时间。

这样,企业可以把很多为我们工作的人和群体看成是供应商而非雇员,这样可能对双方都有利。

如何把员工知识变为企业的能力和成果,这才是雇佣的核心“拥有而非占用,激发而非控制”。

组织与人的关系

当下,我们熟知的组织与人的关系,更多的是基于传统的管理理论建立的,包括全职雇佣、外包、兼职(临时工)等,这几种方式大家比较容易理解,不做过多解释。

随着现在管理方式的进步,逐渐在一些企业中出现了“内部创业”的合作模式,比如海尔的“创客”,鼓励员工在企业内部共享企业资源,进行小团队创业。并且不再以工作时长考量,不再用工资作为回报(有创业项目分红和提成)。

还有部分企业(以工作室为主),采用的是更加松散的“虚拟组织”,即大家分散在各地,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沟通和协同,彼此之间没有雇佣关系,更多的是合作和外部顾问的模式。

这可能是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偏爱按成果付费、按知识付费的方式,通过这种灵活的用工方式,减少企业过高的用工成本。

另外一个角度,越来越多的个人,也更加希望自由工作、不被八小时束缚,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获得企业或者其他类型组织的报酬。这类人我们叫做自由职业者或者“自雇者”。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在《大象与跳蚤:个人与组织的未来》中首次提到:“未来将会出现大量自雇职业者,他们不属于任何公司或组织,他们只为自己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

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也曾在2015年的报告中提到:自由职业者已经成为工人群体中的重要和不断增长的组成部分,全美有5300万的自由职业者,占到劳动力总数的34%。而在中国,灵活用工占到工作岗位的比例可能在10%以下。

是时候,做些改变了!

未来的组织形态

组织作出改变之前,首先作为管理者,要改变人才使用的思维模式:

人才共享思维:特殊人才不需要再局限到某个企业,全社会共享。

人才使用权思维:从所有权到使用权过渡。

人才合伙思维:从雇佣人才到人才合作。

图片来源网络

未来组织会大幅度减少人跟人之间的关系绑定,部门之间的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人才共享成为新常态,大量随需而动的“虚拟团队”不断涌现,增加了组织的敏捷性。

未来组织信息沟通、分享四通八达,即时快速,跨界沟通、跨级沟通成为新常态,不再受限于组织架构和森严的等级。

未来组织当中会产生大量的所谓联接式的人才,他们联接信息,联接人才,联接资源等。

未来组织将呼唤高度自觉和自主的人,未来的组织从根本上将大幅度提升每个人的价值。

查尔斯·汉迪也曾给未来的组织形态起了个有意思的名字“三叶草组织”:即以基本的管理者和员工为核心,以外部合同工人和兼职工人为补充的一种组织形式。

还有一个趋势就是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带来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AI)的发展,在不远的未来,5G的成熟应用,可以实现异地犹如见面的方式进行协作。

图片来源:电影《王牌特工》全息会议

人工智能(AI)的发展,会让很多体力劳动、重复性劳动岗位消失,更多的是知识性的岗位需要人才,而这部分岗位,正是“虚拟组织”的优势。

个人通过“自雇”,放大自我的价值,比如自媒体等方式。组织通过拥有而非占用的方式,灵活的使用人才,把人才知识当做购买的重点,大大节约企业的“养人”成本。

趋势已经到来,如何利用趋势,抓住趋势,如何改变,这是留给每一个企业和个人的问题。


感谢您的阅读,陪伴企业,助力成长。

你可以拒绝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绝对不会!

如果觉得文章有帮助,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或同事,也许能帮到他们。

欢迎留言或关注公众号(ID:YW-ZYD)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板们,别再“雇佣”员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