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清晨,你睁开眼。窗外的蝉鸣蛙叫,单调而空乏。轻轻剥开一枚鸡蛋,盛上一杯牛奶,生活似乎平静而美好。突然,一只蟑螂,在你的脚边匆匆而过。随手拿起杀虫剂一喷。蟑螂抽搐了几下,停止了移动。你不以为然,继续享受着早餐……   

可是,生活真的是这样吗?《寂静的春天》向我们揭示了其中潜藏的危险:圆润的鸡蛋与纯净的牛奶,其中可能有化学试剂的残留。杀虫剂虽然无迹可寻,但或许在无形之间它便为你铺就了一种慢性中毒的可能。

《寂静的春天》通过许多血淋淋的事实与数据说明了滥用化学药剂的危害性,让我看到了人类妄图暴力地控制自然所带来的后果。同时,蕾切尔.卡森也提出了她的建议:减少化学药药剂的使用;引入天敌以控制昆虫款量;采用绝育技术灭绝昆虫。我从了这些建议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研究者不畏艰难的探索和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整本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不仅是其中对于化学试剂危害的叹惋,更是它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人与自然每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绝非统治或是掠夺者的关系.人类不应当为了短时间的经济与发展而破坏自然,毁坏我们长久以往的根基。自然的伟力,是人类无法匹敌的。因为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一些人妄图“控制”自然,但所谓的“控制”则不过是暴力地砍断马车的车轴试图停车,最终落得一个车毁人亡的下场罢了。

这不仅让我想起,我们家每天开饭前,爷爷奶奶总是指着桌子中央的几碟菜告诉我们,这些是自己种的菜。我们的筷子便向它们伸的最勤。这不光是为了尊重爷爷奶奶的劳动成果,也是因为这些菜是由爷爷奶奶服侍大的,几乎没有添加农药,吃得安心。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总觉得这些菜虽然个儿小,可味道却比市上那些看着丰满得千篇一律的蔬菜浓郁许多。

莱市场里,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卖猪肉的,强调自己的猪是农村里土猪,绝不喂人工饲料,卖鸡蛋的.也嚷嚷着自家的鸡是放山上散养的。红底的黑字的手写板立着的,“土”字成了最高的荣耀,“自制”“自养”“自种”成了骄傲的根本。这种现象的原因,正与《寂静的春天》中机械作业的危害相关。    林清玄有篇散文《味之素》,说得是人工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破坏了食物原有的滋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焦虑与《寂静的春天》有异曲同工之感。果农们为了利益,在园子里撒抗生素,荷尔蒙,甚至下午刚洒完农药,第二天上午就采收了。令人发指的是,这种事情并不是个例。如果我们吃了这样的水果会怎么样? 后果简直让人不愿去想象。这种切实在身边的事例……

我不由想起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小学时,我曾养过一群蚕宝宝。一只只白白胖胖,摇头晃脑地好不快活。可它们却在一夜之间全部暴毙,硬邦邦的一动不动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喂它们的桑树叶子是从马路边的绿化带里摘的,而这些桑叶里残留了大量的农药。

我希望,人们可以永远牢记《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记住那些妄图以化学药剂控制自然所带来的教训,也记住蕾切尔卡森——曾经有一个女作家,以超乎想象的毅力与勇气,发出了震动世界的呐喊。

你可能感兴趣的:(《寂静的春天》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