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B站发布了一则名为《后浪》的五四青年节宣传短片,说是献给年轻一代的演讲,随后便在各大社交网站快速传播,播放次数达几千万。
对于这段视频传达的内容,大家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并引起了一波议论,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商业宣传片,做得是真的好,看了会让人感到激情澎湃....,也包括我在内。
01小部分的“后浪”
大家的观点各色各样,分成了好几个列队:
有人说: 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还有人说:这个时代的灰尘没有落到英雄的肩膀 也没有覆盖到伟人的身上 而是落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头顶 平凡的我们更应该一同用双手去铸就这个时代不平凡的伟大。
这两种观点都是从自己所感所悟的角度上所说的,前者像是经历很多残酷现实的成年人的观点,后者像是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期许的年轻人所说。
的确,我们既然处于这样的一个时代,就得面对这个时代的所带来的所有优势和劣势。
宣传片中所展示的年轻人们,他们似乎从小就享用着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所带来的成果,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尝试各种新鲜事物,高空跳伞、学习一门手艺、去遥远的地方旅行,从他们眼中似乎能感受到年轻一代 的蓬勃朝气。
只不过这个片子只展示了被大家广为歌颂的那部分美好片段。毕竟这只是一个商业宣传片,自然要把最成功最美好的那部分展示给大家。
其实在现实中,也只有一小部分青年人属于这小部分的“后浪”,他们有选择,他们有话语权,他们能不被环境束缚。
没有哪一个年轻人不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是学习一门自己感兴趣的手艺,可是,这些都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前提都是你要有能力先供的起自己。
于是在不断的自我斗争中,大部分人最后只想过好这一生就足够了,这一点也不酷,不是他们不想要获获得那么“出彩”,而是不能,只有那一小部分“后浪”,他们能成功的将“前浪”拍打在沙滩上。
但是这一大部分青年人也同样需要被理解和认可,需要鼓励和关照,他们虽不属于“后浪”,但他们也是为生活努力、最真实的青年人,是组成这个时代中坚的大部分。
02不一样的青年
在当下这个时代,世界的发展、国内的发展仍然是不均衡的,有来自乡镇的年轻人,也有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他们的成长经历使得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他们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目标,会有不一样的成就,但本质上他们都是年轻人,曾经都有一颗热血和热情的心。
也许,他们会在人生在某一个交叉点相遇,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亦或许永远平行下去。
一个30岁的人会羡慕一个20岁的人,觉得他们很幸运在最青春的时候就见证了一个美好时代的产生,同样一个20岁的人会羡慕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觉得他们一出生就已经是在一个美好的时代。
没有什么一代不如一代,也没有什么一代更比一代强,只是在每个时代中,都会有那么一群不一样的青年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不平凡的价值。
03 莫欺少年穷
看到一段这样的话,甚是有所感触:
强者吞噬弱者,蝼蚁分食青年。
那些掌握切实利益的中年人,剥削青年以丰腴自己。
那些失魂落魄不堪的中年人,抨击青年以内心畅快
昨天和两位老友聊天,一位在银行上班,一位在乡政府工作,从简单的聊天中,我看到了绝大多数年轻人追求的本质,不是要获得多大的荣誉和称赞,仅仅是为了让生活过的更好一些,就算是偶尔的狂街也是很美好的。
所有那些不平凡的价值都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因为没有多少人花费巨大大的精力去为了创造不平凡而努力,我们都是在抱着对未来的憧憬,从一次次的跌倒再站起。
可能经历了1000次的跌倒站起,你的成就和努力就会被人看到并歌颂,但更多的人将会被淹没在人从众中,无法被发现。
分享看到的一则真实故事:前段时间,小框回到老家时,想吃家乡的油酥饼,于是找到了小时候经常去吃的一家早餐,却没想到遇到了她的一位小学同桌。由于疫情原因,她同桌辞去了已经干了两年的工作,回家帮家里发展烙饼生意。
她的这位同桌是北京某985高校理工科高材生,现在却帮助家里开发新的烙饼程序卖饼,而且饼烙的比以前更好吃了。
同样这样的故事也有很多,类似于某某高校学生毕业卖猪肉、卖烤串等等。
你能说他们不务正业吗,浪费自己的所学的专业知识吗,还算得上是新时代的青年吗?也能被称为“后浪”吗?
我想——他们都只是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是他们的自由,是他们的选择,至少没有无所事事,给社会造成伤害,只是在做着自己能接受的工作,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而已,他们开心就好了。
愿所有年轻人都能够曾是少年,心中永将是少年。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想要做什么,即使不被人记住和歌颂,那也无所谓。要知道你的那一分热、一丝光也能温暖和点亮黑暗,因为这还是属于我们的时代。
来源:凡语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