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个人成长日记第42天(202012.24星期四)

今天上午加了一会班,下午开始整理行李,并给儿子准备好了晚上的饭菜,我买的是今晚七点的飞机票,四点钟我开始从家里出发,我跟儿子告别,并对他说,来点仪式感嘛,儿子打开房门拥抱了我一下,我说要拥抱一分钟,儿子不习惯一会就走开了,我又跟儿子说,不要太想我哟!儿子说会想我的,让我早点回来。跟儿子告别后,我又跟我家的阿布告别,别看它只是一条狗,也要尊重它,我告诉它,我出门去了要三天后才能回来'让它在家里听话点。四点我准时出发,来到了家门口附近的轻轨站,现在出门很方便了,不用叫出租车,坐轻轨直达,不考虑堵车,还便宜,才七元,真心感谢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美好!

半小时就到了机场,我给老公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已把晚饭准备好了,下了班直接回家吃饭,老公问我来得及吧,我说还有一个半小时呢。现在在家里工作,出去学习也不用请假了,这种感觉真好!

坐在机场候车厅里看深耕群里家人们笔记分享:

《三问“舒适区”》笔记摘抄:

我们接着往下,反过来,人的行为对人的信念或者对人的态度,对人的观念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你反过来,那些心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他们发现,如果人把这个事反过来会更好。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大家威廉姆詹姆斯,他说没有反应就没有接受,没有相关的表达就不会产生稳定的信念或者观念。这个是做教育的人必须要牢记的最伟大的格言。或者说没有行动,没有行为,没有反应就没有接受。我的信念或者我的观念必须在经验层面上是被我接受的。没有相关的表达就不会产生直接的印象。其实在威廉姆詹姆斯之前,他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有个希腊的思想家,叫艾匹克蒂塔,他是从一个哲学家思想家的观点上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人其实可以通过我们的行为来改变我们自己,要想养成某种习惯,你就去付出行动。你如果不想养成某种习惯,你就避而远之。要想改变某种习惯,你就去做点别的事,去取代他。比如我们孩子厌学,我不想要这种厌学的情感倾向,我知道我得学习,我要考个好大学,必须得学习,我也知道作为学生我应该返回学校,我应该这么干。但我真实的情感倾向就是我厌学。在1884年,威廉姆詹姆斯写了一本书《什么是情绪》,他其中提到了一个观点,如果我们希望克服这种你不想要的情感倾向,比如厌学的情感倾向,那么我们就必须做出与之相反的、你真正渴望培养的外在行为。你不想学习,你一学习就讨厌,你可以通过某种行动改变你这种情感状态。行为会影响人的情感倾向,影响人的观念倾向,影响人的信念。行为反过来可以影响人。这有一个问题,你怎么让他做出来这样的行为呢?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更愿意做出来这个与之相反的行为,他需要人的意志力,需要人靠意志。威廉姆詹姆斯用了一个词,叫冷酷地做出与之相反的行为。我们如果用个比较温和的词,就是他需要意志力。怎么样才能做出来?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给过我们答案,只有当一个人感受到人的某种精神力量的时候,他才会对自己的意志薄弱感到羞愧。一个孩子,你真正希望他靠意志力做出与他情感倾向(厌学)相反的行为,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他对自己的意志薄弱感到羞愧,我要努力去做一下,我要靠我的理智去做出与之相反的行为,这样他才有机会改善他的情感倾向,有机会去修正他的态度和信念,而且这是一种更稳定的能够支配行为的、直接影响行为、让人采取行动的态度、观念、信念。

你回到源头,他哪来的?我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只有这个孩子对人的精神力量感到惊奇,他看到人的精神力量,感受到人的精神力量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他才会对自己的意志力薄弱感到羞愧。这个精神力量哪来的?就依赖于他安全区这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你给到的是精神力量,还是给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摧残?你给到的是一种爱的滋养,还是给到的是更多的恐惧?在安全区这块土地上,我原来问过家长几个问题,我再问一遍。在你们家这块土地里面,如果把它称之为安全区,有些家长非得固执得称之为舒适区的话,那么我请问,你的孩子在你的家庭里面有没有因为你不再孤独?有没有因为你不再恐惧?有没有因为你而不再自卑?有没有因为你而变得更加快乐?有没有因为你的爱而懂得感恩?有没有因为你而对自己的意志薄弱而感到羞愧,而上下求索?有没有因为你而感到学习、生活、工作的美好,有没有因为你不后悔来到这个世界?这都是孩子在我们的安全区里渴望得到的东西。安全感是人成长、生长的地基,就跟小麦生长需要土地一样。有的从这得到了营养,长得越来越好,有机会生长,跟其他小麦一样并驾齐驱,甚至迎头赶上,结出沉甸甸的穗子,完成一个生长的过程。有的小麦在这个土地上感受到的是贫瘠,甚至伤害,甚至在这个土地上根都烂了,你这块土地能不能给到孩子精神力量,能不能给到孩子精神营养,如果我们是把小麦拔了,你让他到空中生长,无异于我们在为自己的贫瘠,没有精神力量而找借口,我们逼着孩子走出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源个人成长日记第42天(202012.24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