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佛学-大正藏-长阿含经序

长阿含经Dirghagama-sutra,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

阿含Agama,部派经藏的别称,最接近佛时代的记录。

部派佛教:释迦牟尼涅槃后,从上座部与大众部的根本分裂到大乘佛教兴起前的阶段,僧团形成各个部派。

原始佛教分裂为    

    1.南转佛教/上座部(东南亚)→基本完整保存了三藏   

    2.摩诃僧袛部/大众部(大乘佛教源头)→汉译本保存了一部分,其他散失

佛陀灭度,大迦叶于王舍城主持了第一次集结(王舍城集结)

阿难诵经藏,优婆离诵律藏,集结出经、律、论三藏。

无法参与王舍城集结的僧团大众在洞窟外自行集结,称为窟外集结,由此形成杂藏(其中方广经是大乘佛教的前身)


佛教典籍:一切经、契经、藏经、三藏             大藏经tri-pitaka

1.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阿罗汉、菩萨的说教

2.律:信徒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

3.论:对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

4.藏外典籍:对经律论的注释、疏解


大正藏100册,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昭和九年1934,高楠顺次郎和渡边海旭编纂

佛教学术界目前最通行的版本

包括:印度汉译佛典、中国佛典论述、敦煌古逸部和疑伪部、法宝总目、秘轨图仪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曾肇记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佛教的最高真理是离开一切称谓的,圣贤持之以没有思虑言语的沉默。

      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玄妙的义旨离开了语言就无法传授,所以释迦牟尼佛要进行言教。

      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

            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为了约束身与口,就规定了禁律加以防止;

            明善恶,则导之以契经;为了辨明善与恶,就用契经来加以引导;

            演幽微,则辨之以法相。为了阐明幽微义理,就用法相来加以辩论。

       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佛教经律论三藏的建立,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众生,三藏会通于同一个宗旨,不同的途径达到同一个目的。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诵。「禁律」属于「律藏」,有《四分律》、《十诵律》。

       法相,阿毗昙藏也,四分五诵。阿毗昙a pi tan,Abihdiharma,论藏,对佛经的理解和阐释。「法相」属于「阿毗昙藏」,有四分五诵。

       契经,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诵,《中阿含》四分五诵,《杂阿含》四分十诵,此《长阿含》四分四诵,合三十经以为一部。共集三十种经,合为一部。

  阿含,秦言法归。「阿含」,汉语的意思是「法归」。秦言:汉语

      法归者,盖是万善之渊府,总持之林苑。所谓「法归」意思是说它是万善的会归所,是含摄一切的林园。

      其为典也,渊博弘富,韫而弥广;它作为一部佛典,内容渊博弘富,越温习越觉得它博大。

      明宣祸福贤愚之迹,剖判真伪异齐之原。它明白地宣说祸与福、贤与愚的迹象,分辨真与伪、相异与相济的本原

      历记古今成败之数,墟域二仪品物之伦。一一记述古往今来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区分天地万物的品类。

      道无不由,法无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归,故以法归为名。佛道无不经由它,佛法无不依存于它,如同大海是千百条河流的归所,所以称为「法归」

      开析修途,所记长远,故以长为目。此经揭示出久远的历程,记述长远的过去所发生的事,所以名为「长」阿含。

      玩兹典者,长迷顿晓。研习玩味这部经典的人,长久的迷惑顿时晓悟。

      邪正难辨,显如昼夜;难以分辨的邪与正,如同白天与黑夜一样分明

      报应冥昧,照若影响;劫数:时间  冥冥之中的因果报应,如同形与影、声音与回响一样明显;

      劫数虽辽,近犹朝夕;千万年的久远时间,好像当下时节。

      六合虽旷,现若目前。辽阔无限的世界,好像就展现在眼前。

      斯可谓朗大明于幽室,惠五目于众瞽,不窥户牖,而智无不周矣。瞽,gu鼓,眼瞎,没有识别能力  这真可以说是于暗室之中大放光明,使盲人开启慧眼,不向门窗外观看,而自然了知一切的智慧。

  大秦天王,涤除玄览,高韵独迈。后秦国王姚兴,清除杂念、深入静观,高上的情趣独超当世

      恬智交养,道世俱济。恬淡与智慧交相修养,佛道与世政同时利济。

      每惧微言翳于殊俗。常常担心佛教的微言精义被异地的习俗所掩蔽。

      以右将军使者司隶校尉晋公姚爽,质直清柔。由于右将军使者、司隶校尉、晋公姚爽的性格质朴、清静温和。

      玄心超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玄妙之心超世脱俗,崇敬信奉佛法,妙悟佛道

     上特留怀,每任以法事。因此国王姚兴对他特别器重,经常委任他负责佛教事宜。

      以弘始十二年岁次上章阉茂,请罽宾三藏沙门佛陀耶舍出律藏一分四十五卷,十四年讫。罽 ji宾,古西域国名 在后秦弘始十二年(公元410年),此年正值庚戌年,请罽宾三藏法师佛陀耶舍译出律藏中的《四分律》四十卷,弘始十四年(公元412年)译完。

      十五年岁次昭阳赤奋若,出此《长阿含》讫。讫,完成 弘始十五年(公元四一三年),此年为癸丑年,译完《长阿含经》。

凉州沙门佛念为译,秦国道士道含笔受。道士,僧人 凉州僧人竺佛念翻译,秦地僧人道含执笔书写。

      时,集京夏名胜沙门,于第校定。当时汇集了京城(长安)华夏著名僧人,在姚爽住宅校对审定

      恭承法言,敬受无差。恭敬地顺从佛法之言,不使发生差错,

蠲华崇朴,务存圣旨。蠲,juan捐,除去,积存  去掉华丽,崇尚质朴,务必保存佛的义旨。

      余以嘉遇猥参听次,虽无翼善之功,而预亲承之末鄙人有幸遇此盛举。参加听讲,虽然没有辅助善事的功德,但参与了译校的最后事宜

      故略记时事,以示来贤焉。所以简明地记述当时之事,以便后来人览阅。


佛陀耶舍,北印度人,鸠摩罗什的老师,公元408年来到长安。

竺佛念,凉州人,圆寂于长安。


【玄览】远见、远望,人的内心(玄镜)Mysterious Views

1.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

2.涤除玄览,止于至善:涤除使心洁净,使之览阅万事而无余,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3.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唐·崔颢)

4.何如黑帝月,玄览白云乡(唐·徐彦伯)

5.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老子)

6.以慧内照,故云玄览


【超诣】

紫鸾自超诣,一日可天地(宋·杨万里)


【高韵】高雅的风度、高雅

管弦席上留高韵,山水途中入胜游(唐·刘禹锡)


【独迈】独自行走,孤行

嗟我独迈,曾是异兹(陶潜《自祭文》)


【恬智交养】以恬静涵养性情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相交养,而和理出其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00-佛学-大正藏-长阿含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