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程大纲有:
1、 我们的两个世界: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
2、在0-3岁,为孩子建设一个稳固的内在世界
3、奉献的妈妈让婴儿拥有神一般的感觉,去创造世界
4、 妈妈不在,婴儿便不存在了,湮灭了
5、妈妈是环境,妈妈也是对象
6、 可以宁静和放松的妈妈
很喜欢这一段话:如果环境失败,生命发展的过程被打断,就会形成早期的创伤,延缓、扭曲、阻滞了个体成熟过程的发展,造成各种各样的精神躯体性问题。
但是幸好,温尼科特说:“我们还可以退回重修。当我们遇到好的环境的时候,我们会变得像一个婴儿或者孩子一样,在我们曾经耽搁的地方重新被养育。”
所以作为家长,你有机会去去等待和得到机会重新养育你的孩子;而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片土壤,一个环境,一个人,让我们可以和这个世界关联起来,把根扎下去,重新被养育。我们都是有机会的,因为整合和成熟,就是我们天然的倾向,就像植物就会发芽、长大、开花、结果一样,只要环境合适,它就一定会这样去做的。
做自己的爸爸妈妈,重新的养育自己!
这些内容并不割裂成各个阶段,而是贯穿一生,不论你和你的孩子处在哪个阶段,均可学习。
基础建设不稳固,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在风暴之中风雨飘摇。
理解孩子:从婴儿期才可以到青春期。
婴儿在0-6个月里:内在生命的发展任务
今天的课程不只是给0-6岁的家长听的,我们不仅要养育真实的婴儿,也要养育我们内在的婴儿。
帮助家长了解一个生命情绪成熟的路径,更加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
帮助家长识别和理解孩子目前已经出现的症状、成因以及环境的改善方式;
帮助母婴工作者、幼儿教育工作者协助家庭在最初的养育时光中为生命的开端奠定良好的基础;
帮助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和不良行为青少年工作者,在教育和工作中及时识别和理解儿童青少年的问题和发展需要,有效的与家长合作,为孩子形成促进性环境,帮助孩子健康发展;
帮助心理工作者从“看病“到”看见人“,从诊断”症状“到看到一个人的情绪成熟过程以及阶段性成熟失败的表现和重修,我们需要培养出更多的温尼科特式治疗师
在系列讲座中,我们将以温尼科特的精神分析范式为指导,结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工作团队的临床案例以及育己讲堂母婴工作团队对母婴的理解、观察和案例为大家一点一滴的介绍一个生命的成熟过程。
温尼科特,一位见过六万对母婴的儿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师。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比起很多的心理学家,他的童年可以说是过的宁静、幸福、备受宠爱。他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看到生命的潜能,他“不争而宁静”,却带着我们一步一步走进生命的真相。
我喜欢他对于妈妈的态度,他可能是世界上最懂母婴的男人,但是在妈妈们的面前,他是如此的谦逊。他说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只能凭借想象和经验来理解孩子的需要,而妈妈却可以在每一天的养育中真实的去体会这一切。
妈妈是养育的专家,而温尼科特说自己这样的专家,只希望自己有资格可以为妈妈们背书,让妈妈敢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因为只有当妈妈相信自己的判断时,她才会做到最好。
婴儿在0-6个月里:内在生命的发展任务
1、我们的两个世界: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
2、在0-3岁,为孩子建设一个稳固的内在世界
3、奉献的妈妈让婴儿拥有神一般的感觉,去创造世界
4、 妈妈不在,婴儿便不存在了,湮灭了
5、妈妈是环境,妈妈也是对象
可以宁静和放松的妈妈
一、我们的两个世界: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
温尼科特:
“主观性世界的现实不但真实感丝毫不差,而且在整个生命过程某些情况下,还将继续比客观现实更加现实。”
在我们走进0-6个月的婴儿的内心世界之前,我们要先看到另一个世界。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我们每个人共享的世界,我们在这里社交、旅行、协作,还有一个世界是每个人的内在世界,由我们的感受、想法、想象所组成。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你也不能解释泰坦尼克里露丝为什么不嫁给富豪而钟情杰克,罗密欧朱丽叶为什么要突破层层阻力非要生死相许。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你的内在世界也很大、很复杂,那里储存着你的过去,接受着此时此刻你的体验,编辑着你对于未来的预期。它太私密了,以至于很多人都否认和忽略它的存在。但是忽略了它的存在,你就无法去解释:
✨为什么一个孩子身体健康,成绩优秀,一开学到了校门口却突然崩溃,至此以后几个月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房间里不出门?
✨为什么一对夫妻,收入可观、外人看起来幸福美满,但是就是过的越来越没意思?
内在现实,虽然是每个人所独有的私密空间,对一个人来说,却可能比外在共享世界的现实更加的真实。
令我一直以来非常好奇的是,我能看到一个城市的规划,公园、住宅区、商业区、景点,一点一点被建设起来,那么,一个人的内在世界,又是如何一点一滴的建设起来的呢?质量如何?它经得起几级的风暴呢?在里面待着的时候,舒服吗?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二、在0-3岁,为孩子建设一个稳固的内在世界
我们听过三只小猪搭房子的故事,猪老大用茅草搭了房子,很快就搭好了躺在那儿晒太阳睡大觉,猪老二用木头搭了房子,搭完了房子就和猪老大去找猪老三玩,发现猪老三在和泥,非常吃力的搬砖。老大和老二笑话老三说,不用这么仔细的,不就是住吗?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结果,大灰狼来了,来到了老大家,呼呼的轻轻吹了一下,茅草房就倒塌了,到了老二家,大灰狼使劲推,木头房子也倒了。老大和老二都逃到了老三家,关上门,无论大灰狼怎么吹,怎么推,用砖和泥搭的房子都倒不了。最后,大灰狼试图从烟囱爬进去,却掉进了小猪们早已准备好的热锅里。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这个故事,很形象的说明了内在世界早期建设的重要性。在我的门诊里,有很多孩子,从小到大都非常乖,非常听话,但是到了初中,突然就没法儿读书了,开始伤害自己。我通常都会问他们成长的过程,小时候是怎么出生的?是母乳喂养的吗?喂了多久?小时候都是自己的带的吗?妈妈爸爸带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或状态?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在父母倾诉历史的时候经常会说,当时是✨剖宫产,或者是让妈妈印象深刻的✨催产经验。问到✨母乳喂养的经历时,大多数的妈妈的回答是,我没有奶啊,一个月就没有喂了,或者一出生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喂了。而其中不少的孩子,在妈妈上班以后,就✨交托给祖辈或者保姆带,或者✨在幼儿园开始就全托。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孩子的成长需要被欣赏、关注、需要稳定安全的陪伴,
基础建设不稳固,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在风暴之中风雨飘摇。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作为精神科医生,而在我们对于精神病人的治疗中,也发现如温尼科特所说,除了生物易感性之外,很多 精神病性的问题往往是0-12个月内的养育环境失败造成潜在的易感性。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温尼科特认为精神病是一种复杂的防御组织,这个人在婴儿期遭遇了母亲的照护失败,让他经历了无法想象的极端痛苦,而为了避免再次经历这种极端痛苦,他终其一生组织各种防御来防止它的再次出现。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所以精神病的症状,是他的策略,要治疗精神病,除了药物以外,还要考虑病人成长的历史,尤其是早年成长的历史和所处的环境。
而这些病人的治疗,往往要陪着病人退行回到婴儿的阶段,像养育一个婴儿一样的重新养育他,才能帮助他治愈。
这本该是他的妈妈在他的生命第一年要做到的事情,却迟了很多年才来到他的生命里。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三、奉献的妈妈让婴儿拥有神一般的感觉,去创造世界
我们还是回到婴儿诞生的时候,当一个婴儿诞生时,他还是一片混沌的状态。有点像东方人所说的鸿蒙时期,传说在开天辟地之前,世界是一团混沌的元气,之后盘古开了天地。在西方的圣经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地是空虚混沌,深渊上面一片黑暗。之后神在第一日分开了昼夜。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婴儿的最初,也是一元的,而不是二元的。也就是在婴儿诞生之初,他的世界也是鸿蒙时期,没有你,也没有我。婴儿要像神一样的全能,他要有什么,什么便要出现。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在圣经中的创世纪里,神花了六天的时间创造了昼夜、苍穹、地和海、太阳、月亮和星辰,各种各样的生物以及人。而婴儿在建构自己的内在世界的时候,也会需要有一种神一般的感觉。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而帮助婴儿得以保留在这种全能的神一般的幻象里的,是心甘情愿的奉献的妈妈。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温尼科特说:就像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说自己想要飞翔的时候,父母不会狠心的告诉他人类不会飞翔,爸爸会把孩子高高的举过头顶,让他在高空中盘旋,以便让他能真正感受到他和小鸟一样正在天空中飞翔。
而不用太久,孩子就会自己意识到,飞行不能靠魔法完成,而把这个幻想留在他的梦里。然而,爸爸把他举过头顶翱翔的力量与温暖,却会被孩子保留在心中。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妈妈也不忍心让他知道,现在的他连翻个身都做不到,如果没有人喂养他,他就会马上面临绝境。妈妈会让他停留在无所不能的幻想里,当他想要吃奶,他就已经在妈妈的怀里了,妈妈的乳房就在那里等着他去发现。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乳房不是塞到他的嘴里,而是等着孩子自己去发现它。就像创世纪里的那种感觉:神说众水之间要有苍穹,神就造了苍穹,事就这样成了。乳房,也是要被孩子创造出来的,虽然对于妈妈来说,妈妈早已在那里等着孩子来发现它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孩子自己找到了乳房,创造了乳房。婴儿原初的创造性的到了锻炼,“只有被婴儿创造出来的客体,才能算是一个好的客体”。这里我们一定要去提一下“自发性”。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自发性
温尼科特非常强调自发性,他认为一个人的成熟,在最初的阶段,最基本的问题是自发性和反应性之间对立的问题。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我们回到现实中,陈改婷老师,中国的一位一直在推动自然分娩的助产士,她说:现在的年轻医生几乎没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自然分娩了。作为医生,我听到的时候是非常震惊的。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在和育己讲堂的母乳喂养团队合作的时候,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孩子出生以后,原来是可以放在妈妈的身上,自己爬着去寻找乳房的。孩子就有这样的天赋,在宁静中醒来,去发现和创造出乳房。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而分娩,我和很多资深的助产士们交流的越多,越了解到事件的严峻。大量的催产技术的使用,使得婴儿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被催出来。母婴自然分泌的激素 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人工干预。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温尼科特是这样描述分娩的:“是婴儿的冲动和需求才让其改变体位,通常先是头部开始自发性的移动,然后整个身体会朝向一个未知的新的位置。对于婴儿来说,出生是他自己的冲动所导致的,他是首先让一切发生的人。
当难以忍受的侵入发生,并导致婴儿被迫作出反应的时候,它会变成一种创伤性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婴儿会过早的建立起一种警戒状态,这种状态是对潜在侵入性危险的警觉。”。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如果婴儿总是无法自发的主导自己的出生与成长,环境反复的充当活动的主动发起者,无论是催产,塞乳房或定时喂养,那么婴儿的模式可能会发生终生的变化。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我带你来到我的门诊和咨询中,听听几个成年人的描述
A女士说:我觉得我总在找一个人去对抗,对抗的时候我会感到兴奋。如果我的生活风平浪静,婆婆很好,丈夫很好,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就像是我的生命顿时没有了意义一样。我一定要闹一些事情出来去处理,才会觉得自己是活着的。A女士,总在寻找一个迫害者,因为只有迫害才会引发她的行动,只有在对迫害产生反应时才能让她感觉到真实。为了感觉自己是活着的,她需要持续不断的寻求迫害。
——叶敏捷医生的门诊故事️——B女士说:我觉得我没法儿真正的休息,休息的时候,我总是在想着接下来还有多少事情好做,我一直处在紧张的状态里。如果我什么都不想,完全放松下来,有一种空虚的、恐惧的、坠落 的感觉便会席卷而来。对于B女士来说,她无法真正的放松下来,回到一种宁静的休息的状态里。如果一个婴儿在早年可以被允许在宁静的状态里待着,然后自发的醒来、寻找、得到满足,那么婴儿将会获得一个这样的地方:
在他成为一个儿童、成人的时候,他可以暂时从世界中撤退回来休息的地方。
而那些婴儿期不得不对侵入作出反应的婴儿,孤立的状态不再是休息的港湾,而是一种防御入侵的组织,即使身处独处之中,仍是不能放松和休息的。
——叶敏捷医生的门诊故事️——
我们可以想到,一个被各种方式“催产”出来的孩子,一个被塞奶瓶和乳房的孩子,他会进入到一种对“反应”进行应对的模式,而不是一个自发和创造的模式。他们未来人生的体验是全然不同的。
——叶敏捷医生的门诊故事️——
自发和创造的孩子,活跃在草原上,有芬芳的草地和遍地的鲜花,可以随时趁着风去飞翔,跳上云朵飞跃,也可以随时躺在草地上睡上一觉,而进入到反应模式的孩子,则只能站在悬崖边,睡觉的时候也只能站着,并且始终在和迫害者对抗中寻找自己活着的感觉。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所以,自发性和反应性之间的对立,是早期养育中的一个基本的问题。
尼尔斯伯格曼在他的一篇文章《出生的神经科学》中提到,很多人都认为分娩的成功就是“存活”,而忽略了“生存的质量”或者其他 行为、社会成就 的结果。而现在,作为儿童青少年精神科的医生,我迫切的呼吁更多的产科、儿科的同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叶敏捷医生的公开课——
四、妈妈不在,婴儿便不存在了,湮灭了
婴儿在0-6个月里的一个基本任务,是完成时间和空间的整合。我不希望讲的太抽象,我和你说一个我的来访者的描述,方便你去体会一下。
C女士(故事已经过来访者授权)是一个30多岁的女性,出生时有过母婴分离住在新生儿科的体验。她在咨询中和我谈到一个体验,她在新婚不久的时候,非常的依恋她的丈夫。她总希望丈夫可以24小时都可以在家里陪她,她自己也无法去上班,只能暂时在家里工作。她说,一出门上班,我就觉得外界非常的危险,我什么保护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我好像随时会受伤一样。
丈夫在家里的时候,她也很担心,担心什么呢?担心丈夫早上要离开她去上班,夜里她经常会半夜醒来看着丈夫,就好像丈夫会消失一样。
丈夫对她非常好,在家里也一直陪着她,但是当丈夫出门的时候,丈夫可能还没到楼下,她说:丈夫和丈夫的爱都马上消失了,然后自己也消失了。C女士觉得很不可以思议,也很担忧。一个很有工作能力的人,突然之间无法出门了,而且希望丈夫24小时陪着,她知道这个要求很过分,她都完全不认识自己了,而且她担心自己会一直这样下去。这个状态是很婴儿期的体验,可能是由于C女士早期有过分离的创伤。人的本质是孤独的、虚无的、非存在的,所以需要一次一次的和妈妈去连接,妈妈需要在婴儿的早期作为环境存在。
——叶敏捷医生的门诊案例️——“在每次母亲缺席留下的空洞中,这种否定性会迅速的浮现,如果持续的时间太长,那么它就足以抹除初期母亲在场的记忆。
【X】如果婴儿感受到母亲存在的时间是X分钟,如果母亲离开了X分钟,那么母亲存在的意象就开始逐渐消退。
【X+Y】如果妈妈在X+Y分钟回来,婴儿还可以持续存在。
【X+Y+Z】而当X+Y+Z分钟时,婴儿就“不存在了”、“湮灭”了,婴儿体验到了“无法想象的极端痛苦”。
——叶敏捷医生
C女士说,丈夫在和不在,她都很害怕,不在的时候她也不存在了,丈夫在的时候,她时刻担心丈夫要消失,但是怎么也无法将他的形象留下来。有一次丈夫出门后,她躺在床上,然后开始忍不住的哭,接着全身变得非常非常的冷,全身都在发抖。
——叶敏捷医生的门诊案例️——
我相信,这和C女士在新生儿科里的体验是有关的。有不少有过住新生儿科体验的人长大以后和我描述自己的“冷”,就像待在月球上一样。
——叶敏捷医生的门诊案例️——
有一个来访者(故事已经过来访者授权),曾在新生儿科住院一个月。
后来她在精神科住院治疗期间对我们说:我在住院的时候,也有一个“女病人”觉着身体冷,她当时披着一件衣服,我看出来了她身体冷。她每天都在走廊上自己走着,像在回忆什么的样子。
这个“女病人”有特殊的能力,她的回忆是未来发生的事情,我的意思是,她不是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是未来发生的事情在她的回忆里。
——叶敏捷医生的门诊案例️——
温尼科特说,我们有时候认为灾难会发生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但其实灾难在过去已经发生了,我们却终其一生在防止它再次出现。
在新生儿科母婴分离时发生过的不可想象的极端痛苦,被我们心理上防御了起来,我们会认为它在未来还会发生。这个来访者的描述也很有意义:这个女病人可以回忆未来发生的事情,而不是预测。
它其实是个回忆,我们却以为它会发生在未来。
——叶敏捷医生的门诊案例️——
C女士现在已经是婚后半年了,和刚结婚时候不同的是,现在每天丈夫出门,她也工作,她知道丈夫下班就会回家,而且丈夫不在的时候,她内心也有稳定而宁静的感觉。她的X时间和Y时间越来越长,丈夫周而复始的上班、下班带给她一种“可预测性”。
——叶敏捷医生的门诊案例️——
在这半年里,丈夫如一个产后的妈妈一样,把她内在的婴儿养大了。它不会无休无止的,就像在好妈妈的照顾下,孩子一定会长大一样。
但是当你见到一个这样的来访者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你会觉得无法理解,她的能力怎么会突然消失了呢?温尼科特说:一个人会暂时放下他已经发展出的成就,回到更婴儿的状态,退行到“创伤“发生的时候,在当时环境失败之处重新被养育
我们温尼科特治疗师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儿童青少年病房,在我们的日间中心,医生、护士、咨询师、艺术治疗师、社会志愿者们和孩子们在一起,帮助他们在足够好的安全的环境中退行。
我们允许他们失去了原本已经发展出的能力,他们暂时像一个婴儿一样,比如有些孩子突然不能去上学了,像一个产后妈妈那样去爱他,陪伴他。然后他们不会无休无止的退缩和退行,因为长大,往外探索是每个人自然的发展方向,如果孩子无法发展了,往往是环境的失败造成的,我们需要提供合适的环境。
——五、妈妈是环境,妈妈也是对象(客体)
在0-6个月内,妈妈首先是环境,也就是尼尔斯伯格曼说的“nature ,nurture 和niche”里的niche,尼尔斯伯格曼说,孩子出生以后要先通过嗅觉和触觉确认它在对的位置上,他的程序才得以正常的启动,否则防御就要展开了。
而妈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BE”的功能,此时妈妈不需要做什么,要在场。提供你的心跳、你的气味、你的怀抱、你的温度,你的乳房,在那里,等待着孩子来创造。
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总在,我总能找到你,婴儿获得了时间上的可预测性。
妈妈总在这个地方,简单而规律的家居,不要过多的太过于复杂的陈设,让孩子对空间也有了可预测性
我是不赞成一个人住在很多套不同的房子里的,也建议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床。这是一种空间上的稳定性,很多人小时候居无定所,所以对这个没有什么概念。但是,一旦你有一个固定的住所,一张固定的床,便会无意识的增加很多的稳定性,这是婴儿时期就需要的可预测性。
在这里,婴儿得以“构建”过去——一个储存体验的地方,在那里可以预期未来。
第二点,婴儿需要妈妈是投入的,把自己投入到育儿的体验之中,就像热恋中的男女,期待约会、期待蜜月、期待每天腻在一起浪费时间。
有了爱情,性才有了意义;
有了投入的享受育儿,喂奶才有了意义。
有一些妈妈,因为环境的关系,怀里抱着孩子,心里还得想着邮件或者没洗的衣服,不得不赶紧喂完奶就去工作,这种情况下,喂奶就成了一种机械式的,填充式的过程。喂奶从来不只是身体的喂养,不只是乳汁流到胃里去,它是基于照护的关系而发生的。
母乳喂养中有非常多的内容,比如我想和你融为一体,我那么爱你,我看着你的时候觉得你是世界上最好的,我怎么看你都看不够等等等等,这些就着乳汁一起服下去,才能让孩子的精神和躯体一起成长。
第三点:妈妈要顺应孩子的需要:哺乳发生在婴儿想吃奶的时刻,停止在婴儿不想吃奶的时刻。
妈妈除了是环境,也是被及时的创造出来的客体,是孩子发生关系的对象。“如果喂养延迟了X分钟,即使来了,对婴儿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强迫喂养、定时喂养,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侵入,所以要做一个可获得而不侵入的妈妈。
“可获得而不侵入”,是妈妈的修炼。它要求妈妈愿意奉献自己,而不是和婴儿去竞争,很多妈妈都说,我也很焦虑啊,我也有情绪啊,凭什么我要让着他?
它要求妈妈忍受被婴儿无情剥削和攻击的感觉,在早期婴儿的世界混沌一片,他并不知道自己在无情的使用你,就像你讲了一天的话你不会觉得自己在剥削自己的嘴一样,这时候孩子还没有同情你和内疚的能力,这是之后才会发展出来的;
它要求妈妈可以等待,妈妈会感觉有一些失控,把控制权交给孩子。对于有一些活出了自己的妈妈来说,这做起来驾轻就熟,而有一些没有体验过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活的妈妈,则可能觉得太失控了,等待和允许孩子的同时,也在修炼妈妈允许自己活出来的能力,这是家庭同修的。
它要求妈妈忍受被婴儿攻击,但是妈妈仍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妈妈,可以在攻击中存活下来。有一些妈妈会在攻击中抛弃孩子,反击孩子,崩溃。
这源于妈妈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给到她她是足够好的那种感觉,所以当婴儿攻击她,她就容易在婴儿的哭声中崩溃。但是好在,我们就是这样在育儿中成熟起来的。看上去是养育给父母提出的要求,实则是父母情绪成熟的契机。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觉得,真的给妈妈提了太多要求了,当妈妈太难了,责任太大了。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这些是一个妈妈本来就会做到的事情,很多时候妈妈做不到这些是因为环境出了问题。
有些是因为妈妈的成长环境中的问题,有些是妈妈现在支持系统不够给力,所以我们在产后对妈妈的支持也主要是在这两方面做工作;
在产后早期的养育中,妈妈的一些工作是不可替代的,比如喂奶,比如抱持孩子。
但是,我们要去帮助产后家庭协调它的功能,让妈妈得到支持。现在现实的问题是,妈妈得到的支持远远不足,妈妈要去对抗家里亲戚自以为是的落伍观念,过多的干预、弱化和指责,以及父亲的缺位。让妈妈在产后得到更多的支持,让家庭功能得以在产后顺利的调整都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如果妈妈在0-3岁缺席,把养育的责任假手于人。那么,之后在儿童青少年期的养育会更加的艰难、耗神。
而早期环境的缺失,一方面会使得孩子不得不动用一系列的防御,另一方面也使得孩子本来要发展出的一些潜能发展不出来。所以,要不要负担这么大的责任,是生孩子之前考虑的,而生了孩子以后,只能选择承担责任或者承受结果了;妈妈作为环境,让婴儿存在,妈妈作为对象,让婴儿去发起关联,就这样,妈妈把外在世界按照婴儿想象的方法,编织到了婴儿的内在世界,孩子在那个鸿蒙状态的世界,开始了基础建设,有了光、有了水、有了草地、有了牢固的房屋。
有了这样的结构以后,妈妈才能把一些和孩子幻想的不一样的现实一点一点的介绍给孩子,这个结构才有能力去处理这些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冲突。因为婴儿的早期就是依靠妈妈的,所以最后我还要谈一谈妈妈。温尼科特说,妈妈要具有放松的能力。
这一点我们来听一个妈妈的养育故事,让我们回到现实之中:
好的环境托住放松的妈妈,放松的妈妈成了孩子最好的环境。所以,要为这个社会养育出更多的成熟的人,需要为妈妈们提供更好的支持环境。
很多父母成为父母的时候,还不够成熟,在做父母的过程中,逐渐的成熟了起来。很多妈妈都越来越成熟了,而在我的门诊中,我经常会感叹,现在很多的爸爸太不成熟了,他们错过了在育儿中成熟的机会。
所以,现在在0-3岁的养育中,虽然妈妈还是无可替代的主角,但是我们更加强调的是整个家庭的功能。
爸爸虽然不能喂奶,也没法儿在这个阶段成为孩子最依恋的人,但是一定要成为定海神针,只有爸爸成为了定海神针,成为了家庭边界。才能让妈妈可以和婴儿尽情的在一起,也拥有可以获得但是不侵入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是由爸爸来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