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爸爸:给家长的一节音乐课【141】

2019年7月29日学习小结。


草莓的小提琴体验课就快结束了,下个月初还有一个小型汇演。一个月的时间,小朋友们真的是学到了不少的内容,可以简单上手了。上周四的时候,课程方还给家长们组织了一节家长课堂,王老师非常认真的讲了两个多小时,我觉得获益匪浅。今天我把自己还记得的部分课堂内容记录下来,供大家讨论。


为什么要学习古典音乐/严肃音乐

1.文学是语言艺术,绘画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

2.学习了音乐之后可以体验到驾驭音乐的快乐,这可以超出欣赏音乐的快乐。

3.人是可能产生联觉的(在我之前的文章《你可以看到数字的颜色吗》讨论过这种现象)。所以人听了音乐之后是可能用语言去描述音乐的内容的,但这并不是必然。好比我们再看一段优美的文字是,不必然会在脑海里出现背景音乐(Background Music, BGM)。


如何欣赏古典音乐/严肃音乐

1.既然听了美妙的音乐不必须用语言去描述,那么欣赏音乐其实是听者的一种权利,同时听者也有权利做自己愿意的解读(这个解读未必要用语言表达,可以是心里的感受)。草莓爸爸认同这种说法,类似的说法是,作品一单被作者所展示,那么解读这部作品的权利就已经赋予了欣赏这部作品的人们,而不再属于创作者本人。

2.对于欣赏古典音乐/严肃音乐,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读,去欣赏。当然,音乐里会有一些定性话的内容。课堂上老师播放了几段内容,如果大家可以去选择而不是直接反馈听到的内容,不同的音乐对照不同的气氛、色调、心情、天气都是可以被大部分听众做出一致选择的。

3.贝多芬的《月光曲》原名是《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命运》是《C小调第五交响曲》。这些作品在作者创作时,并没有被冠以《月光曲》或者《命运》这样引导听众曲目具体内容的标题,因为作者期望听众自己去解读这些作品。

4.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欣赏古典音乐/严肃音乐,我们想如何理解就可以如何理解,即使是“大师”也不能说我们的理解是错误的,即使是作者本人也不可以。


《4分33秒》

老师介绍了一部很有争议的作品,作者是美国音乐家约翰凯奇。《4分33秒》颇符合中国古典文化中“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这首绝对无声的有声作品令艺术家和观众必须绝对“洗耳恭听”。1952年初次演出时,钢琴家走上舞台,端坐4分33秒后,连琴键都没有碰一下就宣布演出结束,为此该曲曾引发大规模抗议。即使在半个多世纪之后,仍然在观众中颇具争议。

这样的作品如果都可以欣赏和包容,那么其他的作品应该也不难吧。


下面总结一下草莓上周的学习情况本周的计划:

上周草莓复习了英语课本,本周的课外班会明显减少一些了,会把假期的学习工作系统计划安排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草莓爸爸:给家长的一节音乐课【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