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又谁在轮回·

  佛陀出世前的古印度文明《奥义书》,发展了轮回与业力的思想,改变了自《吠陀》、《梵书》以来,以祭祀决定祸福命运的传统观念,堪称是一项划时代的新思维。然而,《梵书》中以「梵」为宇宙本源,乃至于演化成「我即梵」的「真我」思想,却仍然根深蒂固地盘扎在《奥义书》的轮回与业力思想里,没有能获得突破。

《奥义书》以「真我」为轮回的主体,同时也是业报的制造者与承受者,而个人「真我」的最后归依处,就是「梵」。最后的归依处是不是梵,对一般人来说,是遥远了些,或许不是那么地迫切,但安立了一个「真我」为轮回中的主体,看起来是那么地顺理成章,让一般人对轮回说比较容易理解,也比较容易接受,因为一般接受「业感轮回说」的人,很容易就会进一步进入到「是谁(什么东西)在轮回?」这一层问题里。《奥义书》的真我轮回说,满足了一般人根深蒂固寻求归宿、依靠的需求,成为一时的主流思潮。

然而,佛陀从现实理性经验出发,在「此有故彼有」深彻的缘起观照下,洞察生命的缘起,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虽也同意轮回与业力说,但却彻底地粉碎了「真我」的形而上想象,而教说「无我」。

无我的轮回说,对一般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不要说离开佛陀二千多年的今日,就是在佛陀的时代,即有比丘在听闻佛陀教说「无我」时,心里面生起了这样的疑问:如果没有我,那么,是谁在造业?谁在受业报?这样,当然也间接地质疑了又是谁在轮回呢?也有摩竭陀人在佛陀说法时,暗自里想:假若我们的色、受、想、行、识都是无常的,没有不变的部分可以成为我,那么「谁活?谁受苦、乐?」

·印度语中「我」的多重含意·

  佛法中既说无我,又如何成立业报轮回?确实,这是一个容易让人起疑的问题,也是学佛者应当厘清的基本认识。在检视佛陀如何成立无我下的轮回之前,必须要先厘清佛陀教说「无我」中的「我」,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在古印度用语中,有「第一人称单数代名词」、「常识的分别我见」、「哲学的、宗教的分别我见」、「俱生的我见」、「俱生的我慢」等等多重含意,即使通晓梵文与巴利文,能直接阅读原典,也不容易把握,更何况在中文的翻译上,都同样地翻译成为「我」,这就又更不容易分辨了。

如果我们将这些「我」的含意作个简要的归纳,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一是「代名词」的「我」,另一个是「哲理上」的「真我」。

「代名词」的「我」,是约定成俗的称呼,有其方便性与必要性,我们在经典中,也常常看到佛陀这样自我称呼,所以,这不是佛陀教说的「无我」所要否定的内容。

而「哲理上」的「真我」,即含有「常住的」、「不变的」、「实在的」、「独存的」、「唯一的」、「主宰的」、「支配的」等内涵,这些意涵,就是《奥义书》「我即是梵」思想里的「真我」,与佛陀所教说「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缘起法,有着根本上的冲突,完全不相容,这才是佛陀教说「无我」所要否定的「我」的内容。佛陀这样的教说,不但突破了《奥义书》以来的盲点,更是当时所有其他宗教思想里,所不曾有的主张,堪称为佛法的主要特征。

·《阿含经》里的讯息·

  佛教的无我主张,是一项普遍而没有例外的真理思想,当然是适用于贯穿生命从死到生的轮回。然而,从死到生如何流转与相续,这是一般人不容易明白,但却又很想知道的问题。

一般人对「无我轮回说」会感到迷惑的关键,可能是在这里。以下,让我们尝试从印度佛教思想发展与演变的角度,来作一个大略性的鸟瞰回顾,看看印度佛教在不同时期,对于生命如何从死到生,曾经有过哪些的主张与说法。首先,来看最早成立的《阿含经》。从汉译的《阿含经》中,我们可以找到几种不同的安立,隐含从死到生的相续状态:

  一、「识」 二、「精神」或「神」 三、「神识」或「识神」 四、「香阴」 五、「意生身」 六、「异阴相续」、「与(余)阴相续生」。

  南传巴利语圣典《尼柯耶》中,与上列所举经例中,相对应的经文中译(高雄元亨寺译本),则只使用「识」、「心」、「康达婆」等。至于什么是「识神」、「神识」、「神」,乃至于「香阴」、「康达婆」,在《阿含经》中,并没有特别作进一步的描述或说明,也许那个时候的主流,是以五蕴中的「识蕴」来谈,大家就能理解、接受了,都涵盖在「识蕴」中,不需要再从中去细分追究。当时更注重的,或许是从死到生驱动力(集)的探讨,以及更关注于如何止息这个驱动力的修行方法(道)吧!

关键的无我·

...迈向解脱,圆成佛道的关键,在于「无我」的体证,所以,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建立与「无我」相应的生命相续轮回观。让我们再回头来检视《阿含经》中,几个具有指标性的经例:

  一、当异比丘与摩竭陀人质疑:如果没有我,那么,是谁在造业?谁在受业报?谁在受苦受乐时,佛陀仅以五蕴「无常、苦、非我、非我所」来回答异比丘,以「众生因缘会相连续」,所以说「有生、有死」,来回答摩竭陀人,佛陀的回答,没有直接说是谁在受业报,表面上看来,好象是答非所问,其实,真的没有办法说是谁在受业报,所以佛陀直接从他们所以会疑问的关键处──我见,来着手教说:在当下的生命中,不以任何形式存在有「实在的」、「常住的」、「独存的」、「主宰的」内涵,在过去的生命里也没有,就是将来从死(这一期生命)到生(下一期生命)的过程中,也不会有。一切的存在,不论在任何时空下,都是「因缘会相连续」,都是因缘条件所生。既是因缘所生,必定受众因缘所左右,而展现出无常。既是无常,就是「非我」(不是「我」),既然没有任何一项是「我」,那就是「无我」(没有「我」),这是佛法特有的无我轮回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我又谁在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