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

而我们呢,往往都是“人不知而愠”。

人家不理解自己,就郁闷,就生气,这是人人都有的大毛病!

学习也是如此,往往是自己有病的地方,看不见病,也看不见药;没病的地方,倒是喜欢得眉飞色舞。这就是不进步的原因了。

佛家说“觉”,只有察觉到了,才是改变的开始。我知道了自己病得不轻,才会开始努力改正。

人不知我,不知什么呢?

从孔子来说,是自己学问太大太高了,别人理解不了,你怎么跟他说,他也不懂。

终于,他以为他懂了,其实他“懂”的,根本不是你说的那回事!

就是所谓的“鸡同鸭讲”,或者大家经常说的“不同频”。

这时候,不生气,才是君子。

我们常常训斥下属:“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或背地里埋怨客户:“唉呀!我简直跟他没法说!怎么说他也不明白!”

反过来想一想,别人知道的事,我们又都知道吗?不要认为别人跟自己一样,我知道的,人家就有义务知道;我认为很简单很简单的道理,别人也应该很明白。

换位思考,也有许多对于别人来说很简单的事,我们根本一窍不通呢!

还有一种不知,是所谓“怀才不遇”:我有能力,但别人却不知道,上级不知道,于是愤激在心。

问题是,你真正把才华展现出来了吗?不管是能力也好,态度也罢。展现得不充分,别人凭什么看到?

男女恋爱,家庭矛盾,人际关系,怨恨的根源都在“人不知而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要的事情说三遍!

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虚宽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不知而不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