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回看,你有没有似是而非的感觉

有时候想好一个选题,接下来几天不断地头脑风暴,完善文章的结构,情节等,在思绪流畅的闲暇时光里,一切都刚刚好,奋笔疾书,一挥而就,不满意处稍作修改,一篇得意之作就此完成,想到自己的公开文章中又增添了一篇,心情自是十分爽朗。

次日再次打开文档,这是我写的吗?文字平淡无奇,情节薄弱,观点毫无新意,简直是一塌糊涂一无是处,先前的满意感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惆怅和百思不得其解。

文字还是那段文字,是自己双手敲打键盘后跃然于屏幕,思路也是自己苦思冥想几天所得,可为什么前后的感觉却如此的大相径庭?

大概是审美疲劳所致?一个美人看的久了,缺点便渐渐的把优点掩盖,一曲经典听的久了,优美的旋律也会感到厌烦,一顿佳肴连续品尝已感觉不到它的芬芳,一处美景一般人不会再去第二次……新鲜是美好的,再而枯燥,三而烦躁,受心境影响评判标准便随之改变了。

说实话我不太同意万事开头难的观点,人们做一件事情,就以写作而论,凭借着热情和初次涉足的新鲜感很容易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经过一段依靠本身基础维持的良好发展期后,再想前行一步都举步维艰,仿佛已经山穷水尽,那曾经优美的文字已变得十分枯燥,心情随之烦燥起来。很多人在这个阶段便知难而退止步不前了,只有那些耐性悟性极好的人明白其中的道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折磨才柳暗花明,在这个行业崭露头角。

况且,作品是以独特性行走江湖的,平凡的自己是轻易找寻不到那份与众不同的。所以自己的作品本身就谈不上那么美丽,初次完成它时只因内心的欢喜才被蒙蔽双眼,再见时平和的心态将它摆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文字在眼中与思绪在脑海里的重逢因为似曾相识而变得了无生气。

人常说,一篇好文必须修改十二遍以上,如果发现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改动的,应该是自己的写作水平尚存欠缺吧,好在我发现了它的不足,证明自己还有提高的空间。

偶然间,又翻出半年前写的一篇文章,读下来感觉写的还真不错,文笔优美,结构合理,主题明确,难道我的感觉又错了?还是验证了距离产生美的正确性?但不管怎么说,这似是而非的感觉苦涩中孕育着甘甜,挺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品回看,你有没有似是而非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