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延安清凉山石窟,陕北四大石窟之一。天下瞩目清凉山。这里是中国新闻业的发源地,这里也是陕北四大石窟之一。山脚下有新闻纪念馆,可以看《解放日报》报社在洞穴窟中的旧址。上一段小坡,可以看到中国的第一家新华书店,开在石窟里的,震撼又特别。然后就是石窟景点,看万佛寺。
古风·陕西名胜风景区之清凉山石窟咏怀二十二韵
君不见,金光明澈西岭峰,清凉山巍峙其东。
君不闻,延河水流正中出,一郡陕北两城雄。
上清凉,石窟来,逶迤复叠奇谲怪。
楼阁出,倚云台,万井如窗开天外。
凿山琢壁成石宇,仙佛一万尊龛在。
世稀有,神功存,洞以仙人遐迩名。
仙人去,洞藏经,曲径白云蕴意深。
门掩寺静僧不归,檐低燕飞绕法轮。
神龙见首不见尾,石塔高耸镇乾坤。
卢溪伊人没已久,溪溜亦如线长留。
淳风轻来揖老僧,清阴相坐春院幽。
始晤入山深有意,幽林鸟声变无极。
菩提院里望雒亭 ,兹亭何事岧峣形。
下伊洛,昔定鼎,绝云梦飞观阁真。
姬公在,气象浑,林深谷转路徐行。
万木斗起造双阁,一践清凉人世浊。
江汉皋,黄土岫。门掩半麓飞甍构。
高林密茂敞华榱,林泉淙响逼瑶甃。
龟鱼嬉戏水中坻,牛马撒欢饮残溜。
我卜行程关外居,此计已成春才就。
君不闻,苍碧参差菱荇香,兴致猗傩参术秀。
君不见,行吟高原虔诚意,诗酒倾倒壶中酎。
清凉山万佛洞石窟简介———
清凉山万佛洞石窟,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清凉山,又称万佛寺,1956年被列为第一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凉山万佛洞石窟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清凉山,又称万佛寺,1956年被列为第一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洞石窟共四个洞窟,由北向南编号。1号窟为主窟,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前部宽16.1米,后部宽17.6米,进深12.9米,窟顶不平,高6米余。窟中间凿石成坛,两侧凿有石屏,屏壁上满布浮雕佛、菩萨、罗汉、弟子像等。坛上塑像为1985年重塑。2号窟前部宽5米,后部宽5.7米,深4.6米,高4.6米,有三世佛及弟子、罗汉像等。3号窟,宽6.7米,进深9米,高4.8米,有弥勒坐像。4号窟前部宽4米,后部宽5.9米,深5米,高3米,窟口有天王像,内部有浮雕佛教故事图像。
万佛寺石窟是陕北四大石窟之一,清凉八景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教从公元一世纪的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内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延安以及陕北地区也是佛教最早传入的地区之一。
漯河沿河两岸遗留大量北朝晚期石窟寺,宋金时期由于延安地处宋与西夏和金与西夏长达两百多年反复争夺的战争前沿,广大军民需要一种精神信仰的寄托。于是延安的佛教进一步发展,延安境内的开窟造像之风异军突起,无数戍边居民和民间雕塑家以自己的前程与憧憬,在边关保寨周围,开着了大大小小一百多座石窟,成为中国佛教发展史和石窟艺术史上的一个显著个例。
其中钟山石窟、清凉山万佛洞、石泓寺石窟、黄陵万安禅院规模宏大,造像精美,被称为陕北四大石窟。抬头看万佛寺顶上的摩崖石刻,苍生遗忘、金仙胜景、文岡到上头。苍生遗忘,这四个字饱含悲悯之意,第一层意思是芸芸众生仰望清凉山,唤起信仰,上山朝拜;第二层意思是,信者于山上俯看红尘,果然太多烦恼,可怜苍生,为之一望再望,寄托希望。金仙胜境:意思是说此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是佛道神灵安居的胜地。文岡到上头:文岡指佛岡,即鹫岭。释迦牟尼的“牟尼”也译成文,有释迦文佛之说。
鹫岭原在古印度的王舍城,是释迦牟尼修行的地方,故鹫岭又是佛寺的雅称,杭州灵隐寺有鹫岭西来之说。万佛洞石窟始凿于北朝晚期至隋代,宛然云霞石崖上的小型造像窟龛就是它的先声。现存三个石窟,1号窟万佛洞和2号窟释迦洞完成于北宋早中期,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3号窟弥勒洞开凿于明代。万佛洞面阔十七米,深十四米,高六点七米,全窟布满大小佛像共一万多尊,因此而得名。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清凉漫吟》诗中道:“凿山成石宇,錾佛一万尊。人世亦稀有,神功岂无存”。
一号窟万佛洞是石窟寺的主窟,中央台基上泥塑三佛二弟子,正中央是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二弟子立于仰莲台上,虔诚恭候。左边是阿难,他擅长记忆,能诵一切法,被称为多闻第一;右边是迦叶,他老年持重,资历深厚,办事稳妥,被称为头陀第一。中央台基的左右是两面接地通顶的巨大浮雕屏壁,以右边屏壁外侧的雕刻最为精美,上面雕刻着佛传故事说法图、涅槃图,还有一座十五级楼阁式舍利塔,造型俊美,玲珑剔透。
在众多造像中,最常见、最富有代表性的是自在观音,多达十几龛。她斜坐在佛龛内,发髻朝上梳拢,面孔端庄秀美,鼻梁高而直,双眼微睁,目光平视,胸饰璎珞,腕带手镯,袒右肩,披袈裟,着禅裙,右腿上屈,右手搭膝,飘带绕右臂下垂于座上,左手扶座,左腿下垂于莲垛之上,身躯微侧,半结跏趺坐于方座之上,神态宁静安祥。姿态舒适坦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东壁面雕刻的观音立像,观音头戴化佛冠,双目俯视红尘,胸饰璎珞,褒衣博带,站立于莲垛之上,手臂上举,持有各种法器。观音被看作大慈大悲象征,在宋夏连年战争,民不聊生的背景下,处在水深火热的战火之中的民众,祈望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救苦救难,跳出战争的苦海,所以宋代石窟中,身姿自由轻松,神态宁静安祥的观音造像最为流行,反映出人们对于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从1937年7月至1947年3月,这里还曾经是中央印刷厂的生产车间。中央印刷厂的生产部门设有六个,即印刷部、机器部、排字部、装订部、刻印部。其中排字部就设在万佛洞门口,其他五个部门都设在万佛洞内。毛泽东曾四次亲临清凉山,看望和慰问印刷工人和新闻工作者,与他们亲切交谈和联欢,并用浓浓的湖南口音唱到“陕北好地方,小米加步枪,毛驴驮姑娘呀……”同时一再叮嘱既要搞好印刷生产,又要保护文化遗产,体现了一代伟人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深厚的文化情结。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有诗称赞:“马兰纸虽粗,印出马列篇。清凉万佛洞,印刷很安全”。
二号窟罗汉洞,窟内主尊是三世佛,即过去世燃灯佛,现在世释迦牟尼和未来世弥勒佛,阿难,迦叶两旁侍立。地上凹凸不平的形状以及墙上的这些小孔就是当时安装中央印刷厂的机器所留下的。当时一号窟负责印刷,二号窟负责装订,为了工作方便,就在此凿了一个门。1984年修复石窟时,在此镶嵌了一块碑。碑上雕刻着和合二仙,寓意着家庭和谐,婚姻美满。和合二仙本名寒山、拾得,唐贞观年间的人,家境贫寒,两人虽不同姓却亲如兄弟。寒山略长,爱上一个女子,直到准备结婚时,方才知道拾得也爱这个女子。于是寒山弃家出走,来到苏州枫桥削发为僧。拾得知道以后,也舍弃这个女子到苏州,手持一朵荷花找到寒山。寒山一见,急忙拿着一盒斋饭出迎。二人遂同在这里开山建寺,名为寒山寺,后来都成为得道高僧。民间取荷花的荷与斋盒的盒的谐音,称他们为和合二仙。右壁上文殊菩萨骑青狮,手持宝剑,道场在山西的五台山,专管智慧;左壁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手持莲花,道场在四川的峨眉山,专管德行。门前有护法金刚两尊,手持法器,为佛护法。
三号窟内主尊为明代雕刻的弥勒圆雕像,习惯上称弥勒洞,门口的这幅对联十分有趣: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相传这幅对联原是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给他当年出家为僧的凤阳皇觉寺御笔亲书赠送的对联,原联是: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后世人为了通俗,将“大腹”改为“大肚”,将“慈颜常笑”改为“开口便笑”就演变成现在这副对联了。
三号窟开凿于明代,面阔6.7米,进深9米,高4.8米,在2米高的莲台上,仰坐着1.8米高的弥勒佛。窟顶的藻井雕刻着道教的八卦图和佛教的莲花图案,是佛道合一的标志。门前各雕一龛 “童子拜观音”和“白马驮经像”,造形线条简练、概括,刀法粗旷有力,显示了我国明代劳动人民的工艺水平。传说五代吴越奉化县有个叫契此的和尚,他生性乐观,能容能让,有一副慈悲心肠,时常把化缘来的钱财食物一股脑儿倒在地上施舍穷人,时人称为“布袋和尚”。他圆寂时坐在奉化岳林寺一块磐石上,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知”。人们都说他是弥勒佛化身,人们又称他为“大肚罗汉”,“笑世佛”。根据他的形象塑造的弥勒佛,满面笑容,两耳垂肩,大腹便便。
1947年胡宗南部占据延安后,4月21日蒋介石坐飞机亲临延安视察,22日时晨登上清凉山朝谒弥勒佛,两人皆是浙江奉化人,老乡看老乡,以尽同乡之谊。蒋介石原想将此佛迁回奉化,怎奈佛与洞浑然一体,根本无法搬动,只好照相留念,走时拿走了几尊小弥勒佛像,也算没白跑一趟。
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