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年阅读书单

图片发自App



"又到了一年总结书单的日子"。

每年总结阅读书单,是学习当代作家马伯庸的行为,马伯庸也说"会暗中嗤笑一下这个行为"。我大约也是有点这个感受,但我们相似的是,都把它当成是一种仪式感。

说来倒是有些羞愧,不是假谦虚,是真羞愧,浮躁虚度的时间太多,静下来用心阅读的时间很少,看过的还是囫囵吞枣的粗糙。阅读的面太窄,阅读的效率太低。国图的借阅区,三年没走出第一排书架,就这一排书架前,还觉得很陌生。年底去翻看借阅记录,从2016年6月到现在173次借阅。次数不少,自己又真正收获多少呢?走马观花?还是漫不经心?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的阅读容易,融会贯通,受教致用的阅读很难。

这里的"受教致用"是区分功利阅读的,至少是希望纯心的。自己也早立了规矩,阅读,只"为己",不"为人",没有杂念。2018的书单写过"明心见性",想来大抵也就这些"为用"吧。这里列的书单,并非都读明白的,就不一一叙说了。书单如下:


图片发自App



《在儒学中寻找智慧》汤一介

《原儒》熊十力

《世说新语》刘义庆

《幽梦影》张潮

《毓老师说易经》爱新觉罗毓鋆

《瞧,这个人》尼采

《中国文化泛言》南怀瑾

《经典三读》王蒙

《天地行人王夫之传》聂茂

《史记精研妙语》

《此花不在尔心外》梁启超

《东方百科全书:易经》余世存

《徐霞客游记》徐霞客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叶嘉莹

《四书读本》蒋伯潜

《中国群山文化大观》

《妙趣人生》蔡澜

这里面唯一买的两本书,是熊十力先生的《原儒》,和《世说新语》。这一年来,也让"书,非借不能读"这句名言成了现实感受。自己买的书,翻的是真少,偶尔翻翻,很难读到底。借的书在临近还书日期总还能突击一下。

这两年喜欢经史子集儒家的书,儒家思想基本理念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做人"的要义在于修身。但儒家的书要读透还是要好好下功夫的,融会贯通更是要一百分的用心。每每读不到位,想起那句"书到今生读已迟",总悔自己没能早点觉醒启蒙。读《易》相关的书博大精深,不敢妄言,只记一条,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但言寡过,少言性命。这也是君子之《易》道,也是对自己阅读的规范。

喜欢登山,又重读了《徐霞客游记》,还借了一本《中国群山文化大观》。后者拼凑的水平不敢恭维。万水千山一霞客,《徐霞客游记》真的是千古奇书,每次读,都惊叹不已。我可以自豪的说,是徐霞客实打实的忠实粉丝。甚至每次出游先生到过的名山,都试着找寻先生的足迹路径。徐霞客先生艰难困苦,跋涉山水,追奇逐胜于大自然,能以自己性命相搏。和古代文人"以文论山"的风气截然不同。用词神美,把山水大美呈现在人眼前。我时常也要感叹一句"谁能有此"?"谁又能为此"?

2016年完成论文很少再看叶嘉莹先生的书,但是诗词总在心里萦绕发痒,下半年去图书馆随手拿了一本,偶尔晚上读一段,和写论文查资料那会儿迥异其趣。"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感发的生命,才深厚博大。

最近老觉的阅读的大部分书显的老气了,有种吹一吹书上的尘土呛人的印象。是啊,自己阅读的视角真的太窄了,现当代的作品很少看,西方作品也很少看,仿佛老盯着遗落一角的老古董来回踱步。

今年年底突然意识到,这样的阅读,视野自然是放不开的。年底偶尔翻翻当代作家的书,也写的很有趣。当代好的作家,写的书,很有活力,视角瞬间释放开来。冯唐《春风十里不如你》只在书店翻了几页,读着津津有味。还有蔡澜先生的《妙趣人生》读着生活味道很浓,有人情味,还有不一样的是蔡澜先生的洒脱飘逸的文风。


图片发自App



2020新的一年,"旧书堆"不能舍,还要扩宽自己的阅读视野。既要"向后看",更要"向前看"最好能"环顾四野"。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让心平和下来,不要甘于浮光掠影的盲目赶路。

    文 | 甘泉

排版 | 甘泉

          图 | 甘泉     

关注我,你才是小清新!

山水|游记||心灵|读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2019年阅读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