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 “朋友”

       

胡歌

        最近,人民日报专访胡歌,胡歌谈论“明星瓶颈期”。其新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也于前短时期,召开放映交流会。镜头里的胡歌,提到每次都尝试,都在努力适应角色。

        从“偶像级”到“实力派”,胡歌经历很多。为了拍戏,差一点丢了命,命保住脸却毁容。现在的他,可能有些小瑕疵,但他的气质远远超过外表给人的印象。

(一)

        如果说“优雅”是一个女人的最好形象。那男人呢?绝对称得上“儒雅”。胡歌一直给人儒雅、谦卑的感觉。

        中国传统观念里对“肌肉男”没追求,那类风度翩翩、温婉如玉的“君子”,更符合传统审美。

        他们有内涵,由内而外才能散发气质。但这绝不代表呆板,而是有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格调。

        他们内心世界有少年时的热情与活力,但丢弃了一份叛逆、轻狂。

        他们没有盛气凌人的态度,只留住谦逊明智。

(二)

        与这样的人相处,会被他们身上的彬彬有礼、谦卑柔和包围着,总能让人觉得舒服放松。

        儒雅的男人,内心是装满了内涵的。遇到任何事情,有自己的想法、见解,有自己的原则。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真正儒雅的男人,心里是有根弦的,那是做人的底线。

        随波逐流、盲目的“从众者”没有自己的原则,这类人外表再风度翩翩,也算不上儒雅。

        有了自己的底线,但全身长满“尖刺”的人,也不能称他们儒雅。

        薛日宣说过,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儒雅的男人,更像株柔软的芦苇。他们始终保持着那一份温和。有自己的坚持,让周围人有安全感,而柔和让身旁的人不会受伤。

        民国时期局势混乱,像鲁迅、胡适这群文坛界的“先锋者”,都离政治很近。然而,胡适从没被搅进政治的浑水。

        当时,蒋介石曾任命胡适台北研究院院长,在任职讲话中,胡适没有恭维蒋介石,而是只表达了自己看法,显示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

        君子谦卑,而不谄媚,不卑不亢。

        儒家谈“仁”。君子品质也离不开“仁”。这里最关键的是《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

        和有修养的人相处,让人觉得特别舒服。他们会认清分寸,掌握好“度”,不去跨越到对方的私人空间里。即使和身边的爱人,也一样。

        傅斯年在中央研究院任所长时,定下一条规则,凡住在研究院的人不许打牌。当时,胡适正好在研究所任职。和妻子一起住在研究院里,但他妻子有打牌这个嗜好。只要一天不打牌就难受,胡适刚开始一直劝妻子,但后面实在控制不了,索性俩人就出去租房住了。

        这期间,有人就跑去跟胡适说,“傅斯年当年可是您的学生,现在又是您的好友,您打牌他也不会怎么样的?”胡适摇摇头说,就因为傅斯年是我的好友,我才不能让他为难。

        朋友交往,换位思考,不把自己都不乐意做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这才是人的修养。

        一个人的风度,不止体现在一言一行里,更发自于内心的涵养。

        民国时期,文坛界在混乱的社会背景下也非常混乱。大作家鲁迅,当年以“骂人”而获得“杠精鼻祖”称号。鲁迅先生几乎骂遍整个文坛,胡适也在其中。

(四)

        民国时兴起北师大学潮,胡适当时认为“学校是教育机构,学生应致力于学业”。因为这一言论,让鲁迅产生强烈不满,后登报公开讽刺胡适“出卖灵魂”。

        从这次事件,胡适和鲁迅决裂,鲁迅在许多场合里嘲讽胡适。但胡适从没做回应。

        鲁迅因病去世后,苏雪林写信给胡适,称《中国小说史略》是抄袭,在信里痛骂鲁迅。胡适看了信,不甚满意,回信表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未抄袭,他的小说都属上乘作品。

        而妻子许广平,在鲁迅去世后,为《鲁迅全集》出版到处求人,但没一个人伸手帮助。走投无路了,许广平去求胡适。胡适听了,立马着手《鲁迅全集》出版工作。他没有丝毫不情愿,更不在意过去恩怨。不管对方是朋友,还是反对自己的敌人,他都全力帮助。

        一个人不去计较个人得失,用平常心待每一个人。这就是风度。现在,物质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精神世界却日益贫乏。现实里,我们碰到的多是见利忘义的人,有风度的人倒是不多。

        孔子说,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男人的儒雅,像一瓶好的红酒需要时间发酵。他们身上散发着一股让人靠近的气质,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亮,阳光而热情。

        我们的身边,都该有一个这样的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论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