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惠:参与校际交流,共探美育融合(省名校长培育跟岗研修活动记录4)

      学习不是模仿和移植,而是调适和构造。

      本次跟岗地是上海这座精致且理念前沿的城市,我们所处的城市与之存在很大的差距,就应该关注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中的不同文化背景,知道不同地域学校发展的差异性,从中寻找学校发展的共同点和自己学校的特色,学习借鉴跟岗学校特色经验,以获得对学校管理的更深广、更有创新的思考,构造更为适用自己学校的发展模式。

    跟岗研修的第四天,我们一行七人早早来到浦汇小学,张校长已经在我们的办公室等候,简单介绍了今天跟岗活动:上午首先是社校特色课程展示研讨,然后与闵行区青少年实践基地的专家进行交流,最后是张蕊校长的校长访谈时间。中午和下午将到闵行区民办学校文馨小学进行校际交流,参加美术区域大教研活动。

研修活动前张校长沟通

    上午九点,我们迎来了青少年实践基地的指导专家,为我们介绍了青少年实践基地开展社科课程的方法,每个学生每个学期都有到实践基地进行实操的机会,本学期因为疫情的原因,实践基地送教上门,到各个学校开展实践活动。

    社校课程《中药香囊》由年轻的孙锡青老师执教。学习用有驱蚊功效的中草药,自己制作香囊、缝制香包赠与他人。

    学生分组落座,桌面上已经备好了戥秤、油纸、捣铜等香囊制作的工具,六味中药有薰衣草板蓝根霍香金银花等。

      活动伊始,孙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你了解哪些中医药科学家?”带孩子们走进今天的实践课程。为大家播放了一段有关中药香囊来历的视频,让他们初步了解香囊的历史。我国自古就有佩戴中药香囊的传统习俗。

孙老师示范戥秤用法

      接着,孙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了从古至今演变而来的各种香囊的形态,对香囊的作用进行了具体介绍。人们把丝丝关爱,把辟邪驱瘟、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浓缩在小小香囊里。

兴趣盎然

    本节课重点让孩子们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通过 “中草药香囊的历史”到“近距离认识、感触、辨识中草药”再到“动手制作中草药香囊”,期间动手操作的重点是戥秤使用,称取六味中药各取12克,学生分工进行称重、臼碎、剪碎等工作,每个小组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际操作,听课老师也纷纷参与进来,兴趣盎然。

    孙老师为孩子们演绎了一堂生动而有趣的课堂。课程结束了,孩子们却意犹未尽,教室里弥漫着中草药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本节课把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中挂的香囊,这个历史习俗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发掘整合,让学生了解到香囊的传统和作用,通过分工合作的方法,尝试使用戥秤称量,利用中药材的特性进行简单炮制,亲手制作出中药香囊。学生们全神贯注,深深地被这个课程所吸引,100分钟的课程,很快到了下课的时间,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学生参与度高

      我们也在反思,为什么孩子会厌学?我们是否给学生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将生活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让学生们在尝试探索中习得新知,获取经验?教育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应当把课堂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把他们特有的游戏生活、家庭和社会生活等变成课程的丰富源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生活,用实践去记录生活,使他们从中品尝到生活和课程的乐趣。

   

校长课程访谈

        课程结束后,在三楼会议室,我们和张校长又对本节课进行了话题延伸,针对这节社校拓展课程,谈到了学校的灵动课堂以及劳动实践活动的相关拓展。这节课程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关联,浦汇小学将这些劳动技能整合在“灵动课程”的劳动课程之中,分年级制定劳动目标,按月分主题实施。如香包的缝制需要用到针线,而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不会做针线活,因此需要让学生一针一线从简单的缝制、编织学起,直至香包成型。香包内包中药材的配比,需要分量精准,学生从中也学会了使用特制的戥秤进行称重计量的方法。香包内药材的来源,除了购买现成的中药材外,还需要学生在校园开辟的“24节气园”中种植等常见的中草药,学生分班承包,每个学生都能亲历种植、管理、观察、采摘、晒制等过程。在制作香包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劳动的锻炼,掌握了一项项劳动技能,更是享受了一次次劳动促进健康、创造价值的成就感。

张校长畅谈课程思考

      这个课程对我也有一个启发,从原来学校的"耕读园"里的24节气园,到现在学校的"四季园",学校的课程建设中,我们不仅仅只冠以名称,更应该将这个劳动实践园与传统文化、节气内涵、劳动实践等课程整合关联起来,使形式更加丰富,与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融合起来,多方面挖掘耕作及节气的相关内容,编发有针对性的课程,培养孩子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和提高劳动实践的能力。

认真聆听

参与话题交流

    在学校餐厅简单进行午餐之后,中午12点,校长邀请闵行区美术教研员纪老师为我们介绍了闵行区区域大教研活动的相关内容。我们就和浦汇小学的张校长和朱主任一起驱车前往文馨小学进行美术大片区校际教研交流。

区美术教研员纪老师

和文馨小学的班子成员合影

      20分钟后,我们到达目的地,在文馨小学顾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小而别致”的教室、廊道、墙壁、景观等布局处处体现了上海小学精巧的资源意识,精妙的设计理念。

    会议室里,年过六旬的顾校长为我们介绍了文馨小学的办学历程和取得的艺术方面的成就,观看了学校成立十周年的纪录片。

    下午一点,美术学科浦江大教研活动开始,本次教研主题是《明确素养导向,关注任务设计》。第一个环节由一年级的两位美术老师对第六单元《奇妙的印记》进行同班分课时执教。单元内两个课时既有传承关系,又有不同侧重。首先,是周琳老师执教的《印记的联想》一课。

    周老师用语文课文《雪地上的小画家》导出本节课的关键词“印迹",对不同动物的印迹进行分析,联想出不同的事物,讲解拓印的技法,通过让学生挑选老师准备的物品,尝试操作拓印,根据痕迹进行依形想象,添画物品丰富画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想象丰富,争相尝试,创造出不同的拓印联想作品。


    第二节课由李诗怡老师继续本单元另一课程《有趣的拓印》的展示。

    干脆利落的李老师以“魔法变变变”进行趣味导课,让学生触摸探究叶片的凸凹感,知道拓印的基本方法,发现身边物体可以拓印的特点,利用树叶进行拓技法的探索,通过和老师的作品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的拓印方法,选取不同纹理的物品进行拓印,作品的呈现是以纹理拓印进行花瓶装饰,并且将上节课周老师课堂中完成的拓印作品装饰花瓶,两节课达到了完美的承接融合。

    从河南到上海,参加到久违的美术大课堂教学研讨中,无论是温和亲切的周老师,还是干脆利落的李老师,他们年轻却功底深厚,有自己对教材深度解读,能够贴近儿童,注重趣味性和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课堂状态呈现出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尝试探索的精神,突出“依行创意,随行联想”的主题,鼓励学生创新精神。从教材的整合上,一个单元的两个课题进行综合整体化设计,前后承接,知识点层层递进又相互关联。第一节课的作品可以参与到第二节课的呈现展示,效果非常饱满。无论是课例还是教研活动,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这里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到无比的感慨。       

   

      两节课后,大家齐动手拼摆桌椅,很快,教室变成了教研活动室。来自闵行区的美术老师、备课组长、闵行区的美术教研员和教育学院的研训员及两校领导,参加了为时一个半小时的区域教研活动。

      两位老师从一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展示欲强的年龄特点和整个课堂教学理念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反思。备课组长从教材解读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进行了说课。闵行区教育学院的研训员秦涛老师和教研室的纪老师进行了评课。

   

    一天的收获满满,随后我们又返回浦汇小学,进行了一天的研究工作总结。


      走校园、听讲座、看课堂、互交流,更加认识浦汇小学的发展历程,欣赏教师团队扬长互学,形成智慧的合力;感受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了解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使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活力。

    每天学习安排满满,我们和浦汇学校的工作节拍一致:一起参加例会,一起走进特色课程,一起参与教学研讨,一起行走在校园的每个时刻。通过校长面对面交流,以鲜活的案例和先进的治校理念解决了我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诸多困惑,受益良多。

        怀揣教育之梦

        共赴交流盛宴

        看见未未与梦想

        感受生长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晓惠:参与校际交流,共探美育融合(省名校长培育跟岗研修活动记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