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那些事

与学生一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上完感觉意犹未尽,总觉得精髓的东西没讲到位,但又不知怎样设计。

刚刚有幸看到了卢望军老师的《秋思》群文阅读设计。厚重,创新,流畅!从词、句、篇、立意逐步分析这首诗。又在无形中引入其它秋思词的赏析,这就是深度决定高度,厚度决定广度。望君老师很好地结合本课实情,紧扣教材深入研究、深掘细挖相关资料,使得整个课堂展示彰显出足够多的厚重。最后又在与刘禹锡的比照中完成了对学生积极的情感教育。教学因勾连而丰富,教育因创新而深远。

教师的博大精深才能有课堂的丰富内涵。课堂的言不由衷亦或是意犹未尽都是因为自己道行不够。

附:(随时学习)

马致远《秋思》群文教学课堂实录

写作型文本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首和秋天有关的诗歌。很多年以前,宋玉一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为秋天定下了悲戚的基调,从此,无数诗人,在秋色中徘徊、吟哦、思考,写下万千作品。其中元朝散曲家马致远的一首小令最为杰出,短短28个字,却被誉为“秋思之祖”。马致远是如何做到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其他同题材的作品相比,有什么特色?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说最初之感受

屏显:

1.自由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

2.初读诗歌,你感受到了作者马致远怎样的心情和状态?

生:我感受到了马致远写的那种断肠的感觉。

师:断肠,就是肠子一寸一寸断裂了,形容极度伤心,有个成语叫“肝肠寸断”。

生:我感受到了马致远的惆怅,这种惆怅,好像塞满了天地之间一样。

师:孩子们,我们只是简单读了一下,就感受到了马致远的心情,这说明,语言是有魔力的,人跟人是可以共鸣的。

三、看词——味语言之质感

师:那么我们再轻轻读一读,想一想,到底是哪些词语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请你在诗歌中轻轻标出来。

生:我是从“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词感受到的。他描述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种荒凉而又空旷的感觉。

师:“荒凉”这个词用得很好。

生:我从“断肠人”这个词语感受出来,断肠人就是出家人。

师:你想说的是“离家人”,也就是游子,是吧?

生:嗯。

生:我是从“瘦马”这个词语感受到的。马是瘦马,可以说明他跑了很远的路,马都累瘦了,瘦骨嶙峋的。

师:也可以说明他很穷困,买不起膘肥体壮的马。你的感受力很好。那有没有同学是从“小桥流水人家”感受到马致远的悲伤?

生:马致远从眼前的“小桥流水人家”想到了自己的家乡。

师:是的,眼前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别人的;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的“小桥流水人家”啊,却在千里之外。孩子们,我们慢慢地来把这首诗读一遍。

(生齐读)

师:这三句话一共描写了九样景物:

屏显: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师:如果我们把这九样景物,简化一下,变成下面这样,读一读,你觉得你还有那么浓重的萧瑟和悲伤吗?选择其中一个景物,说一说改动后的感觉。

屏显:

藤  树  鸦  桥  水  家  道  风  马

生:如果没有“枯”字,藤,就会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就像我们校园的凌霄花一样,非常茂盛,非常漂亮,而枯藤,是没有生命迹象的。

生:如果没有“西”字,我很容易将它想象成东风,就是盼望着、盼望着的春风,生机勃勃的春风。

师:西风就是秋风,在中国文化里,秋风,也可以叫金风。那么,此处,我们能不能将“西风”改成“金风”?

生:不可以。金风送爽,金风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一种沉甸甸的喜悦,不符合此处的意境。

生:我想说昏鸦的“昏”字,昏鸦就是黄昏时候要归巢的乌鸦,连乌鸦都回巢了,而诗人却还在路上流浪,不知道家在哪里。

师:也许是千里之外吧。

生:老树的“老”字,给人一种生命将近的感觉,也不能去掉。

屏显: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些加粗的字,都是什么词?

生:形容词。

师:形容词能够大大的提升语言的质感。什么是质感,比如说一块布料,你用手捏一捏布,那种柔软的、粗糙的、紧绷的或者是细腻的感觉,就是质感。语言也是有质感的。语言的质感,是指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准确感、细微感和妥帖感。多亏了语言的质感,马致远才能用短短28个字,就给我们创造这么一幅萧瑟的秋景。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语言的细腻的质感。

(学生齐读)

师:“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应该收得比较慢一点,读出那种余音袅袅的感觉。元朝的王实甫,也是一个打磨语言质感的高手。

屏显: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王实甫《西厢记》

师:这也是写秋天的名篇,选择加粗的字,来说一说,这些词语是如何突出秋天的萧瑟之感范。

生:我想说“西风紧”的“紧”?紧就是一阵赛过一阵,追命夺魂的感觉,说明秋意深了。

生:我想说“醉”字。霜叶好像喝醉了酒一样红着脸,原来是离人的眼泪把霜叶染红了,可见别离的惆怅多么深重。

师:你们的感受力真好。

四、看句——品结句之精妙

师:刚才我们关注了词语的质感,现在,我们从句子入手,继续体会这首小令的精妙。学习古诗词,要特别关注最后一句。最后一句,如众鸟归林,如百川入海,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张籍的《秋思》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作。我们齐读一遍。

屏显: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品味两首诗的结句,想一想,它们分别是以什么方式来抒情的?仔细思考,完成填空:

屏显:

马致远浓烈的思乡之情,弥漫在“        ”这个阔大而萧瑟的空间里,“        ”的空旷和遥远,与“          ”的孤独、疲累形成一种动人的对比,深刻地描绘出作者路途跋涉之艰辛,追求功名之困苦,读之使人忍不住心生悲凉,潸然泪下。

张籍浓烈的思乡之情,暗含在“              ”这个细小的动作里,这个小小的细节,写出了思念的“意万重”,写出了言语的“说不尽”,写出了张籍思归而不得的惆怅和悲凉。



生:马致远浓烈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天涯”这个阔大而萧瑟的空间里,“天涯”的空旷和遥远,与“断肠人”的孤独、疲累形成一种动人的对比。

生:我觉得“断肠人”这里,用“瘦马”也可以。

师:是都可以。但是,为什么呢?

生:瘦马和断肠人,都是孤独而疲倦。马都累瘦了,人一定是更憔悴的。

师:是的,瘦马和游子,互为照应。大家来想象一下,想象一个如大漠孤烟直一样空旷而遥远的空间,在这么大的一个空间里面,在破败的古道上,慢慢走着一个人、一匹马,你感觉到是一种什么的对比?

生:大和小的对比。

生:天涯是那么大,人是那么小小的,小到好像完全被天涯给吞没了,消失不见了,人是无依无靠的,一种孤独感就油然而生了。

师:这个天涯是空旷的,什么也没有,可是,我觉得,这天涯,这天地间,也是满满的,满满的都是——

生:都是马致远的孤独和惆怅。

师:来,我们慢慢地读,读出马致远路途跋涉之艰辛,追求功名之困苦。

(生齐读)

师:在你们读着的时候,我感觉,秋意真是渐渐浓了。如果有一天,你一个人在异乡漂泊,举目无亲,夕阳西下,路上来往的人热热闹闹,全往自己的家里赶去,那个时候,你如果想起马致远,想起《天净沙·秋思》,你一定会泪流满面的。我们看张籍的《秋思》的抒情方式。

生:张籍浓烈的思乡之情,暗含在“又开封”这个细小的动作里,这个小小的细节,写出了思念的“意万重”,写出了言语的“说不尽”,写出了张籍思归而不得的惆怅和悲凉。

师:很好。我们要经营好我们每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因为它是表达我们情感最重要的地方。结尾处,你可以把情感寄寓在一大片空间中,也可以像张籍一样蕴含在一个小小的动作里。


五、看篇——比布局之疏密

师:元朝另外一位散曲家白朴,写过和《天净沙·秋思》极其相似的一首作品《天净沙·秋》,比较这两首作品的写景方法,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哪一首艺术成就更高?

屏显: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师:我们先齐读这首作品。

(生齐读)

生:白朴的《天净沙·秋》和马致远的布局是一样的,都是一开头就罗列了几样表示悲伤的景物,但是,后面就不一样了,后面给我的感觉,好像很快乐,很明媚。我感到白朴的作品,前后的情感、意境不协调,不知道他是不是想以乐景衬哀呢?

师:你的意思是,白朴的情感,在短短的28个字里转换太快,让人不明所以?

生:是的。

生:我觉得白朴在28个字里面,写了太多的景物,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密密麻麻的。

师:可是,《天净沙·秋思》意象也很多啊!

生:《天净沙·秋思》意象虽然多,但是,感情是统一的。

生:《天净沙·秋》写了两种情感,意象多,而且乱。

师:是啊,怎么安排这么多意象而又让人不觉得凌乱呢?我们可以引入一个画画写字的理论。



屏显: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字、画、诗,都讲究疏密。字,“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



师:“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意思是疏的地方可以让马驰骋奔跑,密的地方连风也透不过去,这样疏密有致,就呈现出一种韵律感。想象一下,如果王羲之的《兰亭序》字与字的排列,就像我们在教室坐位置一样,整整齐齐,那就没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灵动和飘逸了,是不是?用这个观点分析一下两首《天净沙》,你发现了什么?

生:《天净沙·秋思》符合“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原则,前面罗列了九种景物,非常密集;后面两句,重点写了断肠人,疏疏朗朗。

生:《天净沙·秋》从头到尾都在罗列景物,结尾“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还是在罗列,密密麻麻,喘不过气来。

师:这种疏密有致的写法典型作品还有——


屏显: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诗歌前两句写了一系列意象——

生:月,乌,霜,天,江枫,渔火。

师:后面两句呢?

生:写了姑苏城、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

师:而实实在在地写到的,只有一个意象,那就是——

生:夜半钟声。

师:是啊,那一声一声悠长的半夜钟声,穿过月落和乌啼,穿过满天的寒霜、穿过江枫和渔火,穿越千年,在每一个深夜,敲打着失眠人的心房。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学习马致远和张继疏密有致的布局谋篇,让文章摇曳生姿。


六、看意——悟心境之殊异

师:现在,我们已经对马致远已经很佩服了,你看,他的语言是有质感的,他的结句是精妙的,他的布局是疏密有致的,他的作品被誉为“秋思之祖”。可是其实,我还是不希望你们以后像马致远的一样,心境那么萧瑟和悲凉。同样是写秋天,刘禹锡是这样说的——

屏显: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师:先齐读。


(生齐读)

师:我们班同学读得真豪迈!对得起诗豪刘禹锡!那么,在这一首《秋词》里面,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刘禹锡的豪情的?

生: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师:孩子们,想象一下,一只白鹤在晴朗的秋天,向着白云直冲而去,就把一缕目光、一缕诗情、一缕豪迈引到了天空。多么壮阔!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宋朝人写诗写词,选择的范围大多是很窄的,不是屏风,就是香炉,再不就是一个蚊帐和被子,或者屋檐和芭蕉,可是唐朝人不一样,唐朝诗人一动笔就是大漠孤烟、就是飞流直下、就是滚滚长江、就是直上九霄的那种豪迈感觉,这就是大唐气象,这也是诗豪本色!

生:我言秋日胜春朝,这里也很豪迈。他简洁明了的告诉我们,我就觉得秋天比春天好,多么自信,多么有力量!

师:是啊,刘禹锡一反从宋玉延续下来的“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感情基调,掷地有声地宣告“我言秋日胜春朝”!哎呀,这个时候,我们就忍不住要跟马致远说句心里话了,老马呀,您怎么不向你的前辈刘禹锡学学,怎么就在秋天里,把自己搞得这么萧瑟、这么凄苦呢?我们先看看资料——


屏显: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天净沙·秋思》。


师:来,我们说说,马致远有没有资格这么悲伤?

生:有的。因为他一生郁郁不得志。

师:他的《天净沙·秋思》虽然只是一首小令,可是,写的却是他一生的血和泪,因为他生不逢时。他生在什么朝代?

生:元朝。

师: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蒙古人是马背上打天下的,他知道自己没有水平统治这些汉族知识分子,于是,就采取高压政策,不允许汉族知识分子做官,而且,还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读书人被排在最末一等,甚至不如唱歌跳舞的青楼女子。读书人纵使有满腔的才华,也无处施展。所以,我们想象一下,马致远的绝望和无奈。那么,刘禹锡这么豪迈乐观,是不是就过得顺水顺风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开东老师一篇文章的节选。



屏显:

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就是一部文人的失意史,或者干脆就是牢骚史。从屈原的《离骚》开始,绵延不绝。文人失意悲观失望的多,流连山水的多,忧愁苦闷的多,放浪形骸的多,真正能够超脱物外、自我解脱,甚至随遇而安的人很少。



师:也就是说,像马致远一样的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在太多了。继续读——



屏显:

甚至可以说,一个朝代有幸能有一个就很拽了。宋代有幸,有一个苏轼,李江苏海,万世人文表率。元代有幸,有一个关汉卿,是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唐代有幸,有一个刘禹锡,吹尽狂沙始到金。



师:“李江苏海”的意思是,李白如江浩荡奔腾,苏轼如海恢弘壮阔。我们看,刘禹锡,一个人拽了一个唐朝呀!继续读——



屏显:

刘禹锡差不多如苏轼一样,屡遭贬谪,屡受暴击,但却像打不死的小强,越活越精神,越活越旷达,越活越有生命气象,最终历经七代帝王,身体嘛嘛香回到长安,照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指点江山,不亦快哉?

                                                    ——王开东《前度刘郎今又来》



师:刘禹锡被贬了多少年,知道吗?整整23年!白居易看不下去了,他说——

生: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师:真不错!这个你都知道。可是,刘禹锡怎么说?刘禹锡说,沉舟侧畔千帆过——

生:病树前头万木春!

师:我们班有26个男生,个个都希望自己是个爷们?什么叫真男人?什么叫真爷们?刘禹锡就是最佳答案!我们再读《秋词》——

生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七、结课:

师:好,那么我们希望以后你们都能够像刘禹锡那样豪迈!军训的兵荒马乱算什么?学习的压力山大算什么?洗衣服的手忙脚乱算什么?想家想到泪流满面算什么?想想刘禹锡,你今天一切觉得不能解决的问题,都不算什么!今天,在早秋的浅浅凉意里,我们学习了《天净沙·秋思》,也联读了其他很多写秋天的诗,我希望,你们在写作上记住一句话:



屏显: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情语皆心语



师:我希望,你们在生活上记住一句话:



屏显:

此心光明,此生光明!



师:一样秋色,别样秋意!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片怎样的秋天,一个怎样的世界,一段怎样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秋思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