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失败原因之“企业的客观环境”

1.环境不具备,治理不规范

有的企业没有做股权激励的“土壤”,比如公司股东意见分歧,思想及方向不统一;或者公司基础架构本身先天不足,股权几近均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际控制人,更无一致行动人,不管什么事的决策都无法统一行动。

天无二日——决策担责的只能是一个

从“西少爷”合伙人纷争,看“创始人”股权架构设计

上述两个案例就是“股权先天不足,均分”惹的祸,这样的企业,如果不先重新设置架构,或者做好前置的协议,别说“股权激励”,都将成为“拦路虎”企业的发展生存。

海底捞“强行夺股”夺出的绝对控制权,打败了“拦路虎”,顺利上市。

先要统一思想,方向一致;海底捞从4个25%到2个50%,若非最关键的“原价“强购”18%股份”,硬生生把2个50%的股东,变成68% vs.  32%你“绝对控制权”,海底捞的发展和上市,绝对是“天方夜谭”!

2.条件不成熟,时机不恰当

有的非上市公司类型的民营企业,业绩江河日下,团队士气低落,濒临倒闭危机,或者企业新创立之初,核心团队成员尚在磨合期,业务前景不明朗,公司能否生存不得而知之际,想实施股权激励就必须考虑周全,慎之又慎。

例如国美第一次股权激励是大股东被判刑入狱后,职业经理人在一片混乱中仓促搞的股权激励。这种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进行的股权激励最终流产。

因此,企业在发展停滞、业绩低迷、市场表现欠佳的时期,不能只寄希望于通过对员工搞股权激励来达到力挽狂澜的效果。“股权激励”激励对象要对能看到“溢价”“腾飞”的预期,否则激励对象不会“买帐”的,“激励”反会被视为“馅井”“圈套”。

3.战略无规划,喜欢抄袭照搬

企业主没有长远的规划,更无法谈及“达成远景目标的逐步计划”,经营企业总是充满博一把的“赌徒心理”,依靠短期项目或者某种程度的跟风抄袭,照搬经验来盈利的企业不适合做股权激励。

这种企业既然没有战略方向也就没有发展前景,业绩增长和企业发展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研究自身发展实际的前提下赶潮流似地跟着干,其股份价值也难以获得稳定的增长。在这样的企业,员工的辛劳付出很难有长久好日子可言,更不要谈股权激励。

4.团队能力不足

股权激励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管理团队,当中不乏核心骨干、优秀员工和功勋老员工,目的是通过一次次的股权激励带动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企业的发展。被激励对象无疑是企业发展的领头羊,是员工效仿的楷模。当团队成员能力不足,趋于老化,学习力明显无法跟上的情况下,不当的激励反而造成员工错位认知,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这样不但业绩做不上去,员工的积极性也因此调动不起来。

5.方案设计不专业

许多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在设计的时候,由于没有考虑到与现行法律法规、财税政策的符合性,导致股权激励成本大幅增加,甚至给未来企业上市造成难以逾越的障碍。

中小企业在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一般都缺乏专业经验,处在一知半解当中,落地过程中所碰到的“疑难杂症”,如果没有专业顾问予以解答、指导与纠正,势必效果不佳。

你可能感兴趣的:(股权激励失败原因之“企业的客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