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应该在路上——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利用春节假期,重读了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再次感受到这是一本难读懂的书,也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读的书,更是一本涵盖心理学和哲学这些涉及到人类本性的伟大作品,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全文令人炫目又感到困惑,炫目之感来自于其文字之美,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来自于其特有的语义与形式的完满。困惑之感来自于凌乱的叙事手法,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描写的爱情和性的小说,至少从文章标题灵与肉就能隐隐约约觉察些出来,可是看完后才发现爱情和性只能占这部作品中比例很小的一部分,作者在书中讨论了很多更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媚俗,比如牧歌,比如存在。

        把这本书看成是一部茶余饭后进行消遣用的小说,那绝对是天大的错误。小说的情节并不是特别吸引人,背景设在二战后捷克被苏联入侵的那段时间,在对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弗兰茨这四个人物的生活描写中,有爱情,有对时局政治的看法,还有就是那让人比较不容易理解的存在,轻与重,媚俗等等。人物的心理描写一直体现着这些方面的冲突性,托马斯和特蕾莎在灵与肉之间的纠结,而萨比娜和弗兰茨则是在媚俗中选择,作者在不同的篇章中表现了不同的主题,甚至切换了主人公,切换了时空,但每一次切换都是在不断加深着对这些方面的理解,反复迭代,直到终了。

        尼采认为,我们的世界是 “永恒轮回”的,我们的生命每一秒都由无数次的重复,我们的生活是能够被预演的,有朝一日,我们的生活能够按照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无限重复下去。如果世界果真如此,我们就会像耶稣一样被钉在永恒色十字架上,无法承受的“重”将沉沉的压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然而,世界恰恰是永恒轮回不存在,生活无法预演,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世界也就存在了这样那样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这也使得我们的生命看上去又那样的“轻”。

        那么我们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过后这一生呢?通过阅读此书,让我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过程,在追求的过程中有了幸福感和满足感,得到了自身的价值。也许,这已经足够了,何必在乎其终极意义上的得与失呢?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再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

        所以,不管怎样还是要勇敢面对生命之“重”,而不是避“重”就“轻”。相信只有沉重的生活才有质量,凡是我们所经历的,都是我们所能承受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福应该在路上——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