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词中的押韵“忌讳”以及“撞韵”、“挤韵”和“连韵”的解救方法(一)

第一部分   谈诗词中的押韵忌讳以及撞韵挤韵连韵的解救方法

古典诗词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无论是词还是曲(除词、曲谱特别规定),都存在一个经常遇到的现象,有时在不该押韵处用了与韵字韵母相同的字,读起来很别扭,但因不是硬伤而被忽视,却真实影响美感。这种现象就是前人总结的所谓“撞韵”“挤韵”“连韵”。以上三种存在于诗词曲里面,且无论使用“平水韵”“新韵”都会遇到。

在谈撞韵、挤韵和连韵之前,首先了解韵脚使用的几个忌讳(以近体为例),这几种忌讳有的是近体诗的硬性指标,有的虽非硬伤,但却真实存在并严重影响整诗的韵律美感,也会令一首好诗大打折扣。同时,这几种忌讳更是几百年来,历代诗人总结完善的已成约定俗成的诗病,故而诗者应该掌握。

1,落韵 也叫出韵。分两种情况①是不押韵,这很好理解,韵字无论是平水还是新韵都不押韵,针对平水韵则表现在不在一个韵部及领韵部内。针对新韵则是普通话读音的韵母不同。这种不押韵情况很少出现。②是出现最多的是,用一个别的韵部的字与一首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这是不允许的。还有两种情况叫“孤雁出群”及“孤雁入群”,即首句押邻韵及尾句押邻韵。个人认为“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一定的可理解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根据的。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尾处。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候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也不是不能容忍。但毕竟是近体诗的硬伤,个人认为不可取。至于中间的一些句子出现落韵则是绝对不允许的。

2,凑韵俗称“凑韵脚”。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这是不行的,这种凑韵出现机率较大。

3,重韵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可以的。

4,倒韵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比如“风云、蒙珑、新鲜、慷慨、凄惨、玲珑、参商、琴瑟”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的非常别扭,尤其是倒过来后词意发生改变,则更是忌讳。

5,哑韵就是用一些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押韵。并不是所有是平声字都适合做韵脚的。有的字看起来不喜欢,读起来也不响亮,就尽量不要免强使用它了,否则会使整个诗句都感觉萎靡不振。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但个人认为此点并非绝对,有些所谓“哑韵”运用得当更能增效。

6,僻韵就是用不常见的生僻的字押韵。也就是用的韵字属于生僻字,十人中有九人不认识这个字,那么这是不可取的,毕竟诗作是要让读者去看的。而专门去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押韵,则陷入误区而不自知,其实,他不知道显摆出来的正是一种诗病。袁枚老先生说: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

7,挤韵 又叫犯韵冒韵。就是诗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造成句读拗口。但是,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算挤韵。

8,复韵就是一首诗中,意思一样或意思相近的字,反复地押。比如押了“忧”字,再押“愁”字;押了“花”字,再押“葩”字;押了“香”字,再押“芳”字。这类复韵,个人认为也不可一概而论,如“香”“芳”等韵字同时出现诗中押韵也并非就完全效果不好。

9三阴平韵诗中韵字全部是阴平字,注意是单指阴平字,阳平不含在内!就这一点来讲,个人认为不必拘泥,也就是说能避免最好,阴平阳平交互使用,但因诗意原因真的用了全阴平字也无可厚非。历代均有纯阴平入韵诗句,如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同时,这种三阴平韵也是可以挽救的,这点在之后的救法里会提及。

IO连韵撞韵其中尤以撞韵危害最大。

一、撞韵、挤韵和连韵对韵律的伤害。

(一)撞韵。就是不用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为了与“韵脚”相对应,我们叫它“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如果发生了“撞韵”,整首诗中句脚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读来粘滞、涩口,所以不宜出现这种情况。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写得不错,但我们读起来总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因为这里第三句末尾的‘洗’字出现了“撞韵”的情况。“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完全被压住了。读到那里,就觉得别了一口气,“西”字的韵律感读不出来。

再如,最近一位网友写的一首《题三门峡水电站》:

寂寂苍生含泪,巍巍大禹几曾怜。

何如炸却焚香,治我黄河万里澜。

第一句和第三句出现了严重的撞韵现象,读起来象顺口溜,破坏了它的美感。

(二)挤韵:前面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挤韵,现在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

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这首诗情景描写很到位,意境也不俗。但是,它押的是上平声的二冬韵,而且起句和承句里又有“逢”和“峰”这两个字,也在二冬韵里,这就“挤韵”了。但是我们要注意,“茸茸”二字是叠字用法,不属于“挤韵”,而且挤韵的字离韵字越近,则危害越大

(三)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连韵也叫合音”。

连韵对诗句的韵律是有伤害的,在七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诗人在创作七绝的时候也是比较注意的。因而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的。相对来说,律诗中连韵现象要多一些。例如: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杜甫《堂成》

其中“巢”和“嘲”就是连韵。

以上这些种押韵方面问题,确实会对诗词优美和谐的韵律造成一定的伤害,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所以,要想写好诗词,这些问题基本上是要克服的。所谓克服就是避免。

(一)必须避免的忌讳

个人认为落韵、凑韵、重韵、倒韵是必须避免的。因为这些问题一般根本无法破解。因为它们的问题不仅仅是声韵上的,还有格律上的以及意境、语法的伤害。

(二)尽量避免的忌讳

哑韵、僻韵、复韵、三阴平韵这四种应尽量避免,因为把这四种运用得法不致于伤韵害意需要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并且极难实现,尤其是“僻韵”。

(三)尽量避免,同时可挽救的忌讳

撞韵”“挤韵”“连韵这三种相对其它几种情况来说,对韵律的伤害要小一些,也与格律、意境、语法等无什么伤害。更重要的是,有时候这三种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当出现不可避免的情况,其实是有办法将它对诗词韵律的伤害降低甚至是消弭于无形的!

二、撞韵、挤韵和连韵的解救办法

古代和现代一些对声韵问题有深入研究的诗人、词家和评论家对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只是提出了防止出现这些伤害的要求,换言之,他们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出现这种伤害,而并没有进一步总结出一旦出现“伤”的时候,如何对它们进行“救治”,因为诗词创作中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伤”是避免不了的,硬要去避,就有可能会因文害意、因韵而害意。为此,必须有一种补救的办法,以尽可能地将它们的伤害消除。

结合前人、今人的一些观点及创作实际,今天与大家探讨。现今的理论及观点里,下面的总结很有操作性及实践性。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先去探讨一下对撞韵”“挤韵”“连韵等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

首先看下面两组词,晚烟残晚烟寒在网上及诗词界经常提到的两个词,因这两个词甚至引起了两派不同观点之争。那么首先,这两个词组中的三个字韵母相同无疑都是挤韵,但读起来却感觉截然不同,晚烟残粘口、拗口严重,而“晚烟寒却爽快、顺畅,那么都是同韵字的“挤韵”为什么感觉如此不同? 同样,有些撞韵的诗确实感觉粘滞、别扭,而有些撞韵却毫无感觉,有的还更有韵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于是两派针锋相对,一派认为无论读起来是否顺口,只要与韵字韵母相同就是诗病,就应该避免(大有人在)。另一派则认为所谓“撞韵”等都是后人胡乱总结的人为障碍,根本不存在“撞、挤韵”。殊不知,这两种观点一个陷入机械、僵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盲目吸收。另一个则陷入了全盘否定的虚无论中。此二观点均害人不浅!其实,上面的晚烟残晚烟寒同样挤韵而感觉完全不同是因为的发音形式即开口与收口以及尾音拉长不同而导致感觉不同(下面会讲到)。而有些“撞韵”感觉不到粘滞、拗口是因为作者运用其他词字时通过字与字的配合,有意或无意地挽救了这个撞韵字,让人感觉不到而已。因此,对于“撞韵”“挤韵”的两种认识误区,我们一定要走出。否则会影响到实际创作,更会落下笑柄。那么这说明撞韵”“挤韵”“连韵是真实存在的,同时也是可以挽救的!

开口音属于声乐学“四呼”的一种,是以韵头和韵腹来定义的,但是吟诵更主要的是拖长韵腹和韵尾,所以我们所说的开口音和闭口音,与所谓“四呼”不同。这里指拼音中aoeiu五个元音,而开口音是指以aoe为韵尾或者在没有韵尾的情况下,ao是韵腹的字音,比如 :家(jiā)、桥(qiáo)、塔(tǎ)等。

闭口音是指以uü为韵尾,或者在没有韵尾的情况下,u,ü是韵腹的字音,比如 :流(liú)、缕(lǚ)等。即(1)合口音与(2)撮唇音。另外还有(3)齐齿音,是指以i为韵腹的字音,比如:离(lí)、京(jīng)引(yǐn)等。总体上,齐齿音归入闭口音。

而开口音有宏亮、开阔、干脆的特点,闭口音则绵长、低沉、细腻。因此,在音韵角度看,开口音亮而易去,闭口音闷而难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诗词中的押韵“忌讳”以及“撞韵”、“挤韵”和“连韵”的解救方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