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的圈子-西尔维亚 白先勇 蒋方舟

用文字去感染读者

介   绍  

《莎士比亚》-西尔维亚

《树犹如此》-白先勇

《东京一年》-蒋方舟

三本书的文体都类似于随笔或散文。前两本可以说是作家的回忆录,写了自己的文学圈子。《东京一年》是蒋方舟在日本游学的日记。四月的最后五天看了这三本书,在4月30日午夜到来前完成的!

三本书的排序就是我的价值评判顺序。

评价

莎士比亚书店》讲的是店主即作者西尔维亚如何创立这个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书店的故事。莎士比亚书店位于巴黎左岸,在多部文艺电影中都出现过。可以说是文青的朝圣地。

本来想着没法耐着性子读下去,结果却相反。读来十分顺畅,多个西方文坛的作家(乔伊斯、海明威、庞德)都出现在这个书店里,性格迥异。

而作者对这些客人的态度都很温和,对各个作家的描述我都看不出来褒贬。即使是对压榨作者最多的乔伊斯的描写都有很多可爱之处,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尊敬,同时作者也身体力行的帮助乔伊斯出版禁书《尤利西斯》。

全书很大的篇幅都在写莎士比亚书店帮助乔伊斯出版《尤利西斯》的故事。就是那本全书只写了一天中事件的意识流小说!对这本书早有耳闻,对作者肃然起敬。我唯一看过的乔伊斯的一本书《都柏林人》,也是很出名的一本短篇小说合集啦。

乔伊斯的短篇写的是都柏林人生活百态,我却记不住任何一个故事了。可能短篇还是好好的体会单个故事,不要一次性看完整本比较好。

如果熟悉书中提到的那些作家,看过作者的作品,读起来会更有趣。比如我现在认为海明威真是条汉子,乔伊斯真是不可理喻。

作者和作家的轶事真是笑死我了,我的批注全是哈哈哈哈

如果你也曾想创办杂志,真该读一读《树犹如此》

白先勇是位自带光环的作家,大将军白崇禧的儿子,附带同性恋的身份。“树犹如此”的书名也来源于一篇书中名为“树犹如此”的文章,讲述了白先勇和其同性恋人动人的爱情故事。

全书看下来感受最深的不是这个故事,而是白先勇在学生时期创办的杂志《现代文学》。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白先勇和同学们掀起了一股台湾文学的小浪潮,他们将卡夫卡等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介绍给台湾的读者,也发掘了许多作家。

白先勇为《现代文学》付出了很多心力,这本杂志与很多作家结缘。三毛、荆棘少女时期就在《现代文学》上发表文章。余光中等人都为其供稿。

《现代文学》的发展史再次向白日梦患者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创办杂志真是…………痴人说梦

但是白先勇的文青梦想和他为文学的付出真是令人感动。很遗憾《现代文学》创刊、停刊,又复刊,最终又停刊。好在它曾存在过,也影响了那一代台湾的知识分子,影响了那个时期的文学创作者。

本书最后附录对白先勇的采访,没有可读性。想要了解白先勇,读他的文章还不够吗?前文里白先勇提到了多少创刊故事,自己的身世和自己的性取向。这个附录真是多此一举。

试读《东京一年》还觉得不错,中途看了网易蜗牛怼书专栏怼了《东京一年》,痛批蒋方舟出道多年写作水平不见多大长进,书读得确实多,东京见闻写得十分平淡。

于是无法直视《东京一年》。但还是看完了。毕竟,是我四月的读书目标。

高中时期看了《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是杂文?还是散文?议论文?写了很多她的感想,也符合那个时期我的心境。

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少女作家写的《东京一年》有些地方真的是很矫情,文艺青年的通病嘛,伤春悲秋,很小的事情也可以感时伤世。

看她的微博还是比较舒服的。

我对此书最大的印象就是蒋方舟喜欢看脱衣舞,她的经历让我对脱衣舞也有点好奇了hhh

以脱衣舞这段的描写也可以看得出文青的矫情,比如她写日本脱衣舞演员最后叉开双腿躺着,舞台转动起来,让每个观众都能看到裸露的女性身体。由此就开始想象这个动作背后的意味。

通病!通病!总是喜欢去想什么什么背后的意味,对某一现象的讽刺啊,对某一问题的探讨啊……

我真的是服了这通病!因为这样的思维模式也是我的日常。高考作文请把这锅背上!!!

这些思考的语句真是多此一举,不要去展开想象,也不要提一嘴“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描写到位了,读者自然会有自己的体会。

那些伟大的著作哪个不是如此?

也是因为上面提到的原因,《莎士比亚书店》是我心中排第一的,《树犹如此》的文笔有朴实之处,有优美之处,就是没有前者那么有趣。

作为随笔、散文,是去写,让读者体会。

那些平淡的语句,没有直说什么大道理的语句,更能潜移默化的感染读者,也让感受到作者的魅力,看不见的写作技巧表现了作家对文字的运用能力。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青”的圈子-西尔维亚 白先勇 蒋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