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成长乱谈(下)

前文链接

《思想成长乱谈(上)》
《思想成长乱谈(中)》

第四阶段:实践

1. 符号的僭越:用vlog语言认识世界的陷阱

这几百年来,能发现三阶段的问题并成功突破到四阶段的前辈高人有很多,但是能用“人话”把这个过程说清楚的,还真是寥寥无几。

我们先看下维特根斯坦,维老师的心路历程。作为超级天才,他在年轻的时候,一不小心在第三阶段的层面,即哲学的层面,找到了“终极攻略”。

继续用“人类世界”这个模型来讲。他首先认可之前的说法,小人无法体验自己经验之外的东西,但是在经验之内,vlog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当然,经验之外的东西,小人可以用vlog语言表达,比如“上帝存在”、“走我饭吃”(我随便写的四个字),但是它们无法映射到C语言世界,所以没有任何意义。他认为,传统哲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没法用vlog语言的地方乱用,能用vlog分析的地方却又浮皮潦草。那“逻辑”是什么,逻辑是vlog语言本身的规律,存在着先天的规律性和必然性。所以,可以用逻辑来丈量vlog,再用vlog来丈量小人的经验,最终丈量整个人类世界。

整个“逻辑哲学论”就在这样的前提下被维特根斯坦构建了起来。最后,大部分凡人都同意了他的这套理论了,所以维也纳学派才说“我们得到了终结一切的哲学”,维老师也成了维也纳学派的精神领袖。确实,他看到了逻辑的极限,并不是说逻辑无所不能,而是说,除逻辑之外,小人别无所依。

结果几年后,维特根斯坦忽然说,不好意思,我搞错了,不仅搞错了,是整套都搞反了!

翻转的点在于,维特根斯坦发现,不是形式约束了内容,而是内容创造了形式,也就是说,逻辑是被vlog语言创造的,vlog语言是被C语言世界创造的。

如果你是一个程序员,你也很自然是会陷入这种误区,你一定以为vlog语言、vlog语言本身的形式是底层原理,而被它们描述的功能是上层现象。维特根斯坦会说,我当年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其实必须倒过来理解。如果你站在人类世界中观察小人和世界的功能交互,再给你配套的在小人脑袋里运行的vlog语言,你当然能理解它为什么是这么写的,但是反过来你只看vlog语言,你能还原出C语言的小人和世界是怎么交互的吗?底层原理要能解释上层现象,正因为先有人类世界中小人和周围世界的交互,最终决定了过程中生成的vlog语言的内容和形式。

抛开哲学,这个发现其实特别符合世俗人的生活经验,对于没进入过哲学的人来说,甚至是不证自明的:生活能解释语言,语言却只能描述生活。如果你妄图用语言解释生活,那得多么简陋和扭曲,和真实生活一定差个十万八千里。在短视频的世界里,你能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5分钟炫完一套电视剧,10分钟读完四大名著。你难道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吗?

这种真实(C语言)和符号(vlog语言)倒置的现象,被称为“符号的僭越”。

符号本来是中介物,是真实中产生出来的辅助理解世界的东西,结果慢慢反客为主成了结构的塑造者和规则的制定者,并且深切的通过影响小人的思想来影响它们的生活。

  • 政治系统被原本是中介的“xx”僭越。
  • 经济系统被原本是中介的“货币”僭越。
  • 思想被原本是中介“语言”僭越。

原本空无一物的符号被赋予了无穷多的内涵和意义,如今反而取代了真实世界成为了更高层次的规范和标准。对此,小人们竟浑然不觉,以为自己仍然掌控着一切。

为什么必须进入第四阶段?因为小人们之所以能透过vlog语言得到一个可见的、确定的、可知的世界,不是因为vlog语言的精确性和洞察力,反而是因为vlog语言对小人自身造成了盲目和遮蔽,却有了一种“清醒”着“理性”着的错觉。小人本来是一个由C语言构成的更高级的物种,却被自己的vlog语言、用vlog语言拟制出来的“模型们”骑在了头上。所以,要往下走,必须先让符号回到本来的位置。

如何破呢?毕竟,用vlog语言搞出了这么多有用的游戏修改器,科学技术、经济在快速发展,小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有了改善,完全扬弃符号,恐怕只会更差。问题还是出现在认识世界的方式本身,无论你如何用vlog构建世界并把自己置于其中,都必须把世界和自己符号化,这种方式必然会造成一个分裂,C语言的世界、小人,和vlog语言的世界、小人,这种沟壑,随着哲学思辨的加剧,只会越来越大,永远不会被弥合。这也直接导致了vlog之外的世界,真实、意义、价值全部被扭曲甚至被消解掉了。

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有点类似从牛顿机械宇宙到爱因斯坦相对论一样的范式性、根本性的转换。

2. 世界观倒转: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

虽然维特根斯坦自己走出哲学了,但是他后期的理论属于一种“寂静主义”,就是说回到日常,他在书里让他的读者“登楼撤梯”。意思是,我们是要往上爬的人,我的学说只是梯子,爬上去后,梯子就可以撤掉了。因为我们太容易迷恋形式、各种工具、各种主义,以为它们就是真理,抱着梯子不放,扒在梯子上自鸣得意,忘了自己是要登高的人。维特根斯坦晚年觉得他自己一无所知,最不懂的就是哲学。

但是懂得人懂了,没懂的人怎么办?所以我又找了一个“梯子”,对,必须是马克思,马老师,以及他的“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有句名言:

“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句话的深意是,如果小人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以满足自己的物质、精神需求,那么,为什么要直接假设必须先认识再改造呢?这种分离难道不是本身就在制造问题吗?所以,有没有直达目的、认识和改造合一的方法?

按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先将四个论域(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目的论)的假设全部悬置起来,所谓“悬置”,就是不假设它们是秩序的,还是非秩序,亦或是中心化的,而是整个框架是开放的或者说不存在的,是虚无的。如何在这种背景下,处理世界和小人的关系呢?想来也简单。你看,在人类世界里,这个小人只有一种行动是能让世界产生切实变化的:

“小人以自己的需求、按自己的构想从事的改造世界的活动”

再进一步说

“C语言的小人,根据自己的目的行动,让同样的C语言的世界发生的小人预期内的变化”

这种运动,被马老师称为“感性、对象性的活动”,后来,统一名词称为“实践(praxis)”。它很特别,它是一个能带你走出哲学的哲学概念。

所谓哲学,本质上都是用vlog语言,为世界建模,为万物立法,把C语言世界中的某个东西抽象出来,在vlog语言中找一个位置,建立一个对象,确立与之匹配的概念。这么一来,小人理解的世界,其实全部是vlog语言抽象过的:

  • 抽象的自然界,空间、时间、地球、元素、原子、分子…
  • 抽象的人类社会,经济、政府、公司…
  • 抽象的人,老师、同学、朋友、父母、爱人…
  • 抽象的自己——“我”,我是一个程序员,内向,有上进心,爱自由…
  • 抽象的评价体系,肉体是低贱的,精神是高贵的,欲望是低贱的,理想是高贵的,混乱是低贱的,秩序是高贵的。

然后,再把抽象的“我”置于这个抽象的世界之中,安然自得。到最后,随着小人的认知能力越来越强,vlog语言世界越来越丰富,居然会开始认为C语言的世界没什么意思,vlog语言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但这个所谓真实世界是由一堆不存在的抽象概念组成的,这是一种可怕的价值颠倒。

马克思的方法其实就是帮小人把已经被倒转的东西,再倒转回来。把地基建立在现实的世界和现实的人(C语言),而不是超感性的抽象的世界和抽象的人(vlog语言)。

在倒转之后,不妨可以这么理解,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真实,就是“运动”本身。大型C语言程序在不停的运行着,其实并没什么规律,就是那么肆意漫步的运行着,而小人也是这个程序的一部分,参与着世界的运动和生成,仅此而已。

什么是真正的“物质”?小人看见一朵花,认识了它,有颜色,有长宽高,但那还是小人系统里的vlog语言构建的内部模型,“物质”并不是抽象的模型,类,属,种,而是小人眼前“花”这个具体的东西,是由C语言构成的。当小人去改造这朵花,无论是摧毁还是培育,只要能让这花在人类世界中产生了切实的变化,这个过程,这种运动,就是“实践”。“实践”可以真正影响C语言程序的运行,切实的产生变化和数据,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小人才能通过接触、交互的方式,和真正的物质建立联系。(这就是唯物主义中“物”是本意)

其实这个观察特别符合生活经验,导致你仿佛觉得第四阶段和还没进入第一阶段的人,乱拳打死老师傅的试错方式,似乎没什么大的差别。别急,在下个章节,讲实践者的武器的时候,我会讲到这其中的差异和厉害的地方。但是,对于已经进入思想升级的前三阶段的人来说,仅仅这个翻转,在很多困扰他们的问题上是出奇的有效,会有一种被拎起后脚跟一样的感觉。对于习惯靠vlog语言解决问题的小人,经常会陷入很多误区,举2个最常见的bug:

  1. “时间”。是一个拟制出来辅助人们生活的精致的模型,年月日时分秒都是由逻辑精确计算和推演出来的(可以查一下“1秒”是如何定义的就会了然),这样,能让小人们获得一种符号意义上的共识,方便协同和交流。实际上,由于每个小人的运动速度不同,自身的vlog系统对外界信息处理速度不同,每个小人、每种运动对外界的感知都是不同的。有时候会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比如打游戏、刷短视频的时候,白驹过隙;有时候又觉得过得很慢,比如打吊瓶、开无聊的会,度日如年。慢慢的,小人就会把“时间”当成实在之物,会把它想象成一个带子一样的实体,拉着自己往前走,比如“光阴似箭”、“抢时间”、“珍惜时间”。更有甚者,会产生可以戕害自己的观念,比如“消磨时间”、“杀时间”,杀一个模型干什么…除非自己也是一个模型。

  2. “自我”,小人通常以为是自我,可以称之为“伪我”,也是一个vlog语言系统内置的模型。它的本质是一个自解释系统,类似一个活泼的副驾驶员,总是在絮絮叨叨的为小人自己的行动做“合理解释”(注意打了引号),而且用普通的方法还不能关掉它。所以当小人要认识自己的时候,就是这个“伪我”在工作,这导致,无论学习了哪个心理学流派的理论,无论如何通过自我反思或他人反馈获得评价,得到的都只是一个僵化的自我模型而已。到最后,小人会发现自己还是会出现各种bug,刷短视频,吃垃圾食品,说好的自控力呢?被情绪左右,和人争吵,说好的理性呢?可以心安理得的宅一天,因为“我”就是内向的人。“自我”模型化的最终结果就是产生了这么一个观念“我就是这样的人那!我就是我”,这在符号学上是一个自我指涉的悖论结构,类似程序里的a=a,但已无所谓了,它可以为一切自我认识划上句号。所以,小人就会被彻底的符号化,被“伪我”占据,任何外部的符号都很容易利用这个bug控制C语言的小人。

总结一下。所有思想家都在处理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而它之所让人千头万绪,是因为小人只按照生物的法则生活,有不同层次的欲望,会思考,会表达,会构建规则达成共识,小人创造了纷繁复杂的文明形态,制造了一系列诸如语言、文字、货币、故事这样的符号构成的“中介物”,这些中介物存在与小人之间,后来又偷偷僭越,骑到了小人的头上。这种情况下,必须重新摆正符号与小人的关系,把对小人、世界、目标的专注转向了对“关系”的关注。毕竟,前者都是思想的扭曲、是小人的误解,从世界的尺度来看,存在的只有关系和其运行过程而已。这就是一次微妙的范式性的转换。

真正的攻略:实践与实践者的武器

翻转视角后,小人会发现“实践”才是根本性的活动。

只有在具体的某一次实践中,才能真正确认主体(小人自己)和被改造的客体(C语言世界中的某一个实体)。在这个过程中,vlog语言是它的形式和语言,被称为“理论”(也可以叫“符号”),但仅仅是形式而已,它所指向的实质、目的就是这一次具体的实践。只有把焦点放到这个过程中,解释世界的理论和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才是统一的。你会发现原来实践一直如此重要:

  1. 实践是生存的基础。从古代的打猎、种田到现代的打工、创业,小人们都在这个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生存需求,“顺便”掌握了vlog语言的知识。
  2. 实践是认识活动的基础。比如,你只有在做菜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对应的方法、概念。
  3. 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比如,你听另一个人讲课,在这个过程中,才会确立老师和学生这个关系。

大家日常理解的,“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结合”更多是指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这种不是实践,只能称为“理论的应用”。“实践”本身是创生性的,它必须是创造和生成世界的活动,包括物质、自我认识、人与人的关系。

马克思说:“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实践”是非理性的活动。我用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的两个例子来帮大家进一步理解“实践”。

1. “恋爱”就是典型的实践

当然,我指的是真正的恋爱,并非功利性目的性的“恋爱”。一个20多岁的男孩,喜欢上大学同班的女孩,经常期待每次的相遇,甚至加入到同样的社团,只为有更多接触的机会。时间久了,由于各种机缘际遇,他们逐渐相识相遇相知,有那么一天,男孩表白了,女孩也欣然接受,两个人成了情侣。后来,女孩的父母知道了这件事,不禁就问她,为什么喜欢这个男孩?女孩想了想,说了三条理由。不用想,这三条理由一定都是假的,因为整个过程都是实践的,是自然而然的展开过程,一切都没来得及也没必要理论化。但正是这完全没有理论前提的实践,创造性的生成了两个原本是陌生人的关系。理论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失恋的时候。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两个人分手了,男孩悲伤、烦闷、痛苦,此时,他不得不开始思考,之前体验过“爱情”到底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我能在另一个人身上再获得同样的“爱情”吗。所以,在大学图书馆里,《爱情心理学》这本书特别火,借阅它的大抵都是这样的天涯沦落人。

2. 小刀的例子

我兜里随时都揣着一把小刀,用来裁纸。我用的很熟练,一遇到需要的时候,就顺手从兜里拿出来,一裁,纸就两半了。这个过程是不需要理论的,一直都是实践。直到有一次,伸手到兜里一摸,小刀不见了,这时候才需要思考,小刀为什么能裁纸?然后找到一个尺子,把纸折好,一只手按纸,一只手拿尺,想拉锯一样划开,成功了。这时,我才发现,我找到了小刀对我而言的本质,并且可以用尺子代替它。

在德语中,“本质”的原初含义叫“逝去的存在”。你每天拥有它,就不会去思考它,都是在实践它。当你失去的那一刻,反思才真正开始了。所以,失恋的人才会思考爱情的本质,失去小刀的人才会思考小刀的本质,以谋求用某种其他类似形式的在场,替代这些已经不在场的东西。

真正的实践是绝不以任何理论为前提的,只不过,理论可以用来描述人的实践过程本身,人的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本身。把现实中的实践抽象化,穿上理论的衣服,让它看起来有序、可解释,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以来最大的成功。可惜,由于过于成功,它已经能让人忘乎所以,甚至认为现实世界是虚无的,理念世界是完满的、充盈的。

你在世界里看到了一个石头,你认为你获得了一个事实(fact)。然而,当你以为你认识到这个石头的那一刻起,它其实已经被理论化、符号化了。这块石头,在远古,是“酋长项链上的装饰物”,是“打鸟的工具”,在现代,是“某种晶体结构”。不论它是装饰物、工具还是晶体结构,都是在人和世界的互动中形成的,它都是被符号系统建构出来的。很多时候,你都以为自己从“事实”出发,基于各种理论、逻辑推理,找到了你想要的答案,获得了属于你自己的观点。你持续学习逻辑、优化理论,转换各种“观察”事物的角度,物理学、经济学、法律学、政治学、心理学,以获得更准确深刻的洞见。但是你很难注意到,你以为的“事实”都是被建构出来的。回到你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一个现代夫妻的家务分工问题,在经济学事实里讨论是投入产出的成本收益问题,在法律事实里讨论是权利与义务的问题,在政治学事实里讨论是权力关系的问题,但是无论你怎么讨论,得出何种答案,它们都没有涉及到事情本身,拉到了某一种符号体系里去认识,反而是遮蔽了事情本身。这个时候,马克思一巴掌打醒了我们,直白的告诉我们,从符号系统的控制中出来吧,思辨终止的地方,就是你真正的现实生活开始的地方。

所以实践者的武器是什么?有两件法宝

第一个是思想武器——“符号清洗”。也可以称为概念清洗或理论清洗,相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会更进一步,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切概念“悬置”起来不提,把“事实”进一步还原回事情本身的样子。

这个武器专门用来“破招”,可以击破任何理论的铠甲,让你看到事情本身。在实践者眼里,理论和现实之间的沟壑,一览无余。所以,实践者遇到问题,不会指责理论,也不会指责现实,因为都没有意义,他们会把现实还原回真正的现实——事情本身,再从它和理论不一致的地方切入,恰恰全部都是破局的机会。

注:这项工作,马克思最早开展并应用到了经济领域,于是有了一篇鸿篇巨著《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它深刻揭示并预测了200年来人类社会制度的问题以及未来走向,直到现在,它仍然在持续体现着它对现实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后来,这种方法被胡塞尔旗帜鲜明的确立为一种哲学,称为“现象学”,这种方法则称为“现象学还原”,包括悬置、本质还原、先验还原,此处不再赘述了。

第二个是行动武器——“革命”。这里的革命,大家不要误以为是那种流血的暴力活动。它其实就是把黑格尔纯粹在认识、思维领域的辩证法,运用到了现实生活的行动中。黑格尔辩证法认为,所有事物的发展都包含了对自身的否定,要在否定后才会发展,即螺旋上升,只不过这种工作要在思想上完成。实践者恰恰相反,是在现实中贯彻辩证法的,简单来说,就是否定、破坏与重建事物,而且目标根本不是达到什么所谓的“稳态”,而是不断持续这个过程本身。

第一次听到上述说法,相信你会被吓到,尤其是和你日常习惯追求的逻辑上的光滑、完满完全不同。但是,如果你回到生活中,清洗掉那些符号,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完美的稳态”是不存在的,全部都是粗糙的地面。所有人类社会中的事物,都是越发展越自我否定,像花一样,极致的绽放后就是凋零。如果到了临界点如果不进行自我破坏自我重建,反而不能持续。这也并不是什么所谓的客观自然规律,归根结底,这就是符号系统本身的BUG(也可以说是特性)导致的必然性罢了,被符号骑在头上的人类在享受其带来的优越、进步的同时,自然要付出的代价。人类社会中,能相对长久延续的东西其实都是这么玩:

  • 资本主义,总是能生出各种绝症,大萧条,大滞胀,经济危机,又总是能通过不断否定自己的制度来逆转和延续,甚至还产生了有趣的周期理论,进一步变成了搞钱的显学。(确实是玩上瘾了)
  • 商业,企业业务的延续就更明显了,叫“破坏性创新”,不赘述了。
  • 一个人在社会中成长也是如此。所谓成长,其实就是对自己不停破坏和重建的过程。青春是对童年的破坏,爱情是对亲子血缘关系的破坏,婚姻是对爱情的破坏,养育儿女是对二元亲密关系的破坏。

所以,真正的实践者,大家不要理解成是做执行的行动者。他会在任何自己所在的领域,发起这种革命。他们会隐藏在人群之中,表面上穿着一样的理论铠甲,只不过他们不会为任何理论和所谓的“事实”所奴役,而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和现实做斗争罢了。破坏,重建,改变或塑造现实,再破坏…循环往复。一言以蔽之,就是与所有既定规则、框架战斗,改变游戏规则,从而,制定游戏规则。

写在最后

拉拉杂杂写了一年的文章,今天终于终稿了!

可惜还没有写透,有两个理由:

  1. 它涉及到几乎人类所有中高阶的思想,我自己还不能完全吃透,更别说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写出来。所以,相信能看懂的人十分有限。
  2. 今年大部分时间都被其他事情打满,留给这篇文章的时间确实不多。但是毕竟明年还有明年的任务,不能再拖了。

但是,发还是必须发,除了记录自己的思考,还是要继续、持续的找同类。活到这个岁数,大家心里都清楚,我们终其一生并不是为了满足每一个人对你的期待,而是要找到跟自己同频共振那一部分人。如果找得到,那是运气,如果找不到,这世界很喧嚣,继续做自己就好了。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单虓晗,写于2022年

全系列

《思想成长乱谈(上)》
《思想成长乱谈(中)》
《思想成长乱谈(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想成长乱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