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教育出那么多“巨婴”?语文课本影响大

01

翻开《青年文摘》,作家兼学者鲍鹏山发表了一篇“为什么中国教育出那么多巨婴”的文章,主要探讨现今语文课本对孩子心智成长的影响。

他提出,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不应该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应该把人教育成人。

鲍教授说,现在学语文,小孩子不读四书五经,却读“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尾巴小”什么的,对孩子心智成长并没有太大帮助,难道孩子看不出小白兔耳朵长、尾巴小吗?

为什么“非诚勿扰”之类的节目,里面的嘉宾一开口都有“小白兔穿皮袄”的感觉?

他说,教育的两大目的:一是未来生活的需要;二是心智成长的需要。可是现在的语文课本对促进孩子思维认知的提升、心智的成长作用并不大。

南怀瑾先生也说过,我们以前读的书一辈子管用,现在的语文课本,小学学过的东西,到了初中就用不上了。

古代的小孩能读圣贤,为什么今天的小孩只能读小白兔呢?难道今天的小孩比古代的小孩更笨吗?

鲍先生建议,只需将不超过三分之一的精力放在语文课本上,其余时间拿出来读一些经典书目。

他推荐的圣贤书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庄子》《道德经》《六祖坛经》等。

在他看来,一开始就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孩子的心胸和格局,会和读小白兔、小公鸡长大的孩子完全不一样。

有的家长说,孩子对《论语》等经典根本不感兴趣。其实,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是按照兴趣教的。大人的义务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屈从于孩子的兴趣。

鲍教授指出:教育不只是为了今天快乐,更是为了未来快乐。孩子克服了困难,学到了新东西,心智成长了,是一种真正的快乐,需要从不快乐开始,然后实现真快乐、长久的快乐。


图片发自App

02

说到阅读经典书籍好处多,表弟现在是体制内的一名小干部,手下管的人很多比他年龄大。在高中、大学本科期间,他就很爱读国学经典,特别喜欢读《论语》、《诗经》、《易经》、《道德经》。

大学时,他显得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家里将四年大学的生活费、学杂费全都一并给了他,他不仅不像其他同学那样瞎花钱,还拿父母给他的生活费作为本金,做起了学生生意。

卖电子产品、书本、文具给同学,送泡面、零食到同学寝室,一个家庭条件还可以的男生,谁愿意为了一块钱,拉下“架子”给同桌端水冲泡面送到寝室门口呢?

不论严寒与酷暑,为了省一点运费,弟弟依旧踩着破旧三轮车去好几公里外的地方进货,大学毕业时,凭借辛苦劳动,他赚到了2万块钱,对于那时的学生,可是一笔数目不小的收入。

考研的时候,他也很自律,每天早上6点准时坐在书桌前,晚上12点睡觉,后来,他以超出录取分数线二十多分的高分,考取了985高校的研究生。

工作后,他发表的文章经常占据政府报刊大幅版面 ,见解颇深,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因为喜好读经典书籍,他比同龄人看起来冷静、圆融不少,在单位里常可以“镇住”四五十岁的“老油条”。

家里亲戚中,谁家新出生小宝宝,都主动找他取名字,他总能从《诗经》、唐宋诗词里触发灵感,取的都是喻意很美、不脱俗气的好名。

图片发自App

03

国学推广大师王财贵曾说:“读了'高度'的书籍,再来读'低度'的书,就很容易理解了,现在趁孩子小,正处于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多读多背,慢慢大些,就渐渐理解了。”

周围几个朋友,专门开办了招收小孩子的国学经典班,鲍教授不建议学生只是关在这样的课堂里一味读经典,新的时代,还有很多新的东西要学。

之前的人,主要读经典,文字功底却如此深厚,思想见地如此深刻,不少成了“大家”,如梁启超、南怀瑾、季羡林等人;现在的年轻人,有的即便读到研究生,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有的甚至想到“自杀”。

读营养丰富的书、读对自己心智成长帮助更大的书、读能形成良好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书很重要。

鲍教授说,经典书籍讨论的都是关乎人一生的根本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最重要的问题,都可以从经典中找寻答案。

国学对我本人的帮助也很大,读了漫画家蔡志忠先生关于儒释道的书,让我变得不再那么焦虑,也时常提醒自己,过好每一个当下。

我们的人生并不由未来组成,却由每一个今天和当下组成。每一个今天的样子,构成了我们整个人生的意义。

不想让孩子在教育上走太多弯路,长大成为心理层面可怜的的“巨婴”,从现在开始,多接受一些国学经典的熏陶和滋养吧。

从小受到经典浸润的孩子,将来长大了,面对复杂问题,分析得更透彻,更加成熟和稳重,也更容易感动于现实平凡生活的小美好,他的格局会比不读经典的孩子更宽阔。

让孩子读经典,也并不是不读获奖绘本、童话、小说等,读经典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

这里只是讲读经典有可能怎么样,而不是说一定会怎么样。是建议,不是承诺。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对于教育,本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每个家庭不同,每个孩子也不同,父母是责无旁贷、无可替代的家庭教育专家。

如果您愿意,引导孩子多读一些经典书籍,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是在为孩子的一辈子打基础。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中国教育出那么多“巨婴”?语文课本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