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乙己》用文字唤醒内心,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鲁迅先生的《呐喊》一书,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这书中第二篇文章《孔乙己》!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是读初中时,说实话那时并没有品出什么味道来。就知道这是鲁迅先生的书,所以也就人云亦云的学习了一番。

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了,再次读起这个故事时,才感受到了这故事里的百转千回、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和冷漠里那一点点善良和温情!

《孔乙己》通篇读下来,我想从景物地点、人物、故事情节和语言运用四方面来说说。

第一:文章起笔就清楚的指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又进一步说明了鲁镇酒店的特点,它与别处酒店的不同之处。

用一句话描述: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型的大柜台,柜台里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这一句清楚的让读者了解了鲁镇酒馆的不同之处,为后面作者的描写做了铺垫。

文章里对周围景物的描写很到位,看了文字眼前就会浮现一个画面。比如“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这样的景物描写让故事很生动,很自然让读者体会到一个酒馆的经营画面。

关于景物和地点的描写,在一个故事里能让读者更有真实感,有了景物和地点介绍,故事更丰满读起来不空洞。

第二:人物。

故事里的人物虽然不多,但每一个都是生动、鲜活的!

第一个描写的是以“我”为称呼的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这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是鲁迅笔下那个为自己代言的人。

对这个小伙计的描写也就一句话:掌柜说样子太傻伺候不了长衫主顾!这句话虽短却让读者明了很多信息,“我”外在的特点就是呆板不活泛,嘴笨又太老实!

接着孔乙己出场后,“我”又变得又生气了,在孔乙己想要教我写字时我又变得很傲气,觉得孔乙己是没资格教我的。鲁迅用很简短的文字,给这个小伙计介绍的清清楚楚。

第二个描写的是掌柜的,也是就一句话:掌柜的是一幅凶脸孔!接着在文中用了不过几句话,可以让读者品出:看出掌柜虽然是一幅凶脸孔,却是极少训斥我这个小伙计。而且偶尔还会用孔乙己来增加其他客人乐趣,但人却是不坏的。

这一点从文章里掌柜的话里能看出来,掌柜从柜台里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还有在文章结尾处,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第二年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但至始至终掌柜的也没去讨要过酒钱。

鲁迅用简短的几句说话,就把掌柜的性格特点交代出来。

第三个描写的是主人公孔乙己。鲁迅对他的描写用得笔墨多一些,主要是从容貌、衣着和语言上细致的描写。

孔乙己的外貌:先是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却穿着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很巧妙的说清楚了孔乙己的“特别”和“格格不入”。

接着鲁迅又进一步仔细描写孔乙己的容貌和长衫的外观,这样一步步读下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读者很清楚的了解了孔乙己这个人。

描写完孔乙己的外貌,鲁迅又细致的刻画了孔乙己的语言。孔乙己的外号由来就是因为他的说话,孔乙己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总是一副读书人的样子。

在描写孔乙己说话时会有很生动的表情变化,当孔乙己反驳大家质问时会“瞪大眼睛……”、孔乙己面对别的客人嘲笑奚落时会“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这些描写生动的把孔乙己的情绪变化准确表现出来。

鲁迅又借着小伙计“我”的口,告诉读者孔乙己虽是个怪人却是店里最讲诚信的人。这主要从孔乙己喝酒都是现钱,即使没有现钱也会在一个月内还清。

这些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一个特别的孔乙己,这样描写出的孔乙己让读者读着真实而生动。

对于其他的酒店客人,鲁迅只是几句话带过,但却用得恰如其分,没有让人觉得多余和突兀。

所以,鲁迅在人物刻画上生动又个性鲜明。没有多余的废话,语言简洁却很有力量。

第三:故事情节!

这篇孔乙己鲁迅没有描写太多的故事场景,主要就是发生在“咸亨酒店”里。

这几个故事情节围绕着极具特色的鲁镇酒店,通过孔乙己的每次过来买酒喝的行为逐层展开。

通常一般作者总会摊开很多情节,用来表现故事发展脉络。而鲁迅的故事情节都看似简单,通篇读起来也不复杂,但是就是这样简单的情节推进,却让读者感受到了故事发展的自然,在这自然里又深切感受到了作者要表达的深意。

所有写作者都追求一种“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境界,但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看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这种感受更加明显。

在这篇文章里故事情节很简单,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读者像看电影一样,不知不觉就把整个故事读完,而且在读的时候感觉酣畅淋漓!

第四:语言运用!

刚开始接触鲁迅先生的文章时,其实没什么感受,因为根本没读懂有什么不同。

因为读过那本《文心》,所以我忽然间就有些懂了以前不懂的地方。

这篇《孔乙己》就是语言运用最好的代表,我就从几点说说吧!

首先:语言运用上很简洁有力。

鲁迅先生的文章都有一个特点:语言简洁却有力量!

在这篇文章里最突出一处是:小伙计听掌柜和客人的对话,才知道孔乙己被打折了腿。接着后面描写孔乙己断腿后来的情景:小伙计听见柜台下的声音“温一碗酒。”小伙计听见声音却没看见人,于是站起来才看见坐在对着门槛坐着的孔乙己。

这块巧妙在于:作者没有用过多的文字去陈述孔乙己腿断了的样子,只是通过小伙计的眼睛描写了一点孔乙己如今的样子。

断腿处只是用三小句话写到: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小伙计心里正纳闷孔乙己怎么走过来时,鲁迅很自然的用接下来的描写就简单交代出来。

小伙计接过孔乙己递过来的钱时,鲁迅是这样描写的: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到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在这处描写上,鲁迅先生文字的简洁有力最突出,让我印象深刻。这比用大段大段的介绍强很多,过多的语言既显得啰嗦又会让读者生厌。

鲁迅的文字充满力量,这大概就是他能成为用文学唤醒民众的原因。所以,文章的好坏真不是用太多的文字描写就好,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用到恰当的文字才行。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多看看鲁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描写上运用印象描写!

鲁迅先生的文章读起来很有画面感,每次读时感觉像看电影,所以读起来很有趣。

第一次觉得文字可以自带影像,这样的发现很让人兴奋。同样是描写鲁迅先生这样处理后,文章读起来就像活了一样,故事情节也更生动好看。

文章中处处都能看见这样的描写,比如:孔乙己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而不是用“他很生气整个人都……”之类的词语去让读者知道他很生气。而我们平常都是用很多词语去描写,但效果却不好。

这样描写很有画面感,不是用很抽象的词语堆砌,我们费了很多劲却达不到文章想表达的意思。

平铺直叙和印象描写比较:平铺直叙像流水账,显得枯燥无味。而印象描写会让你有画面感,你仿佛是在看效果的电影。这两种写法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在描写上,还是像鲁迅先生这样处理好。

印象描写的优点在于:让读者很有画面感,让阅读的人有切身感受。这样的文章读着有趣,更能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

第三:文字没有一个是无用多余的!

这篇《孔乙己》文字不多,每个字都很有用。每句话、每段描写都是围绕故事情节而推进,所以通篇读下来很流畅!没有一个词是凑数的,每个词都很好的发挥了作用。

写文章和说话一样,说着简洁易懂不显啰嗦,听得人舒服不嫌麻烦。想要做到用词恰当,需要用心去积累词汇量,用心了解每个词的含义,写文章时才能准确运用。

如今读鲁迅先生的书,不再只是看故事情节有没有意思,而是学习鲁迅先生对文字的运用、对情节的处理等等方面的方法。

读一本书总会收获颇丰,鲁迅先生的书能让我们学到怎么:怎么用词不显多余、怎么描写故事更有画面感、怎样去推进情节!

《孔乙己》是一篇透着悲伤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鲁迅先生是伤感的。孔乙己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的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苦难者。

但文章的高明之处在于:鲁迅真没有用一个悲伤的文字,却能让读它的人内心充满悲伤,而这些悲伤里却又难得有一丝善意和温情。这一点点的温情和善良就是唤起人们希望的火种,这些小火种总有一天会成为燎原之火,这就是鲁迅先生想要的结果。

时至今日,我们依旧需要这样的引导和力量,这是文字作品的意义之一。所以,我们需要去学习、去感受,最终能用文字去激励读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孔乙己》用文字唤醒内心,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