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进行的,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8、7加几”的凑十法,同时在比较中优化计算方法,以便能准确熟练的口算8、7加几。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而不是死授一种方法将学生束缚住。

  在讲课时,我先出示口算题目:7+3+2=    7+3+4=  7+3+9=    8+2+5=  8+2+6=    8+2+7=

让学生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十,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即对又快,这就是我们前面学的“凑十”法。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凑十”法来解决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呢?出示例题2:有2个盒子 ,第一个盒子里有8把小号,第二个盒子里有7把小号,一共有多少把?

让学生看图,自己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并解决问题。8+7=    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利用学生学习9加几的基础,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8和7两部分,让学生思考:怎样能一眼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学生很自然说出把8凑成10,或者把7凑成10,,这时候再让学生思考验证:是不是两种方法都可以呢?动手移一移,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

在此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明用“凑十法”计算8+7的口算过程,知道:“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看到7,想到3”,理解这一题“可以把8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也可以把7凑成10,就把另一个数分成3和几”,为学生掌握8、7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直观的感性基础。

        在学生做练习题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问题,因为在第一节我们学习凑十法是9加几,我们知道9+1=10,可再做8加几,或7加几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写成8+1=10,7+1=10,这说明了一些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点弱,还没有很好的掌握凑十法。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也适时结合儿歌,举例优化算法:看大数,分小数,凑十数,加零数。让学生根据这些儿歌多多练习凑十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8.7加几》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