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30岁之前投资自己,然后认真老去


20到30岁,假如把结婚这个选项,划掉…


好像人生明朗很多,不必把自己陷入结婚买房生孩子的怪圈里发愁,可以好好规划人生增值计划,卯足了劲努力工作挣钱。


好像,晚婚更舒服一些。


我们总说自己缺钱,希望一夜暴富。

眼里全是钱钱钱,但其实我们缺的是时间。


《月亮与六便士》里一句经典的话:当你低头寻找六便士的时候,没有抬头,因此你便错过了月亮。


我们没有在合适的时间里,通过提升自己来获得更广阔的眼界。

而是不停的在流逝的时间中抱怨,为什么都996了,薪酬依旧不动于终。

对于投资自己,我觉得这些有必要了解一下。






• 我们所追求的总是仪式感大过努力


在朋友圈昭告天下痛下决心开始减肥,买上一堆运动装备,坚持三天,被美食、奶茶、甜品打回原形,装备堆在角落生灰,甚至斥巨资买的跑步机也长出了衣服。


背几个单词、读几本书、跑几公里都要打卡,并配上符合气质的图片,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自律的人,可一转身,就在王者峡谷、吃鸡战场狭路相逢。


熬夜加班也要写下一段感动自己的话记录,殊不知这只是拖延或是自己能力不足导致的。


我们却不停地暗示自己,今天我已经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管结果怎样,我已经没有遗憾了。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自我感动,习惯性地为自己找合理化的解释。


可实际上,你所谓的努力,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努力,从来不是自欺欺人的逃避,也不是毫无计划地胡乱出招。






刷知乎 = 学知识  

百度 = 看病  

办健身卡 = 健身  

收藏书单 = 看书

买kindle = 看书

看鸡汤文 = 做人


我有一个坏习惯,看一本书之前会先看文案,觉得能吸引我就会去买实体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家里至今都还有一箱没有拆封的书。


随后对自己说,会看的,买回来不看还买它做什么,我的脸现在都有点疼。


不需要每次在人生落落落落时,甩锅给一切能甩的外物,而不是去总结教训。


给自己找理由的你是如此的可笑。


从来只是三分钟热度,随后陷入无数次“自我安慰中”。






一个习惯需要21天养成,可以从戒熬夜开始,我们都养成了睡前必刷手机的习惯,为什么就不能让它安静的充会儿电呢?


每天坚持运动、坚持多读纸质书、坚持多喝水、坚持多思考…


不要把它想成是一种负担,这也能发展成一种富有使命感、仪式感的事。


通过“延迟满足”,或许,自己能掌握的主动权就变多了。


其实养成习惯以后,自然的连锁效应会改变生活里很多惯性,通过这种新的连锁反应,你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书,是一件投资成本最小、收益最高的事,只需要花一部分时间,就能变成你一生的财富。






“先看会电视,说不定能找到灵感。”


“玩两局游戏,刚起床要放松大脑。”


“去休息一会儿,再去洗碗。”


开始,总是容易。

坚持,就像放屁。


毕竟,宁愿承认自己懒,也不想承认自己无能。


我觉得我的拖延症很严重,明明能一小时完成的事情,却偏偏优哉游哉的拖到最后一刻才不得不开始着手。


总觉得这么一点事,随便糊弄一下就好,久而久之这种思维就限制了我前进的动力,对待任何事都十分敷衍。


恩恩,可以,我都行,成了我每天讲最多的话,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实际上是对自己全力以赴却可能失败告终结果的恐惧。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在211,985大学里和三本院校里有什么感受。


最戳人心的回答是,在好的大学里学习氛围非常浓,学习从来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在其他学校,大家的重心都没有放在学习上。


大佬之所以是大佬,他的思维方式和办事能力往往都像是走捷径。


我们抠破脑壳想不出来的问题,他们随口一提就能有灵感,如同遇见贵人一般,这就是我们紧紧抱住的大腿。


但是,抱大腿 ≠ 靠大腿


不去道德绑架,也不要做一个伸手党。






95后,00后,10后,这些关键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眼中,比我们年轻、精力更加充沛的小鲜肉逐步毕业投入工作中。


我们会开始焦虑,不要害怕,我们不也是从这一不过来的吗,我们也还年轻呀,自己一步步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也是靠汗水与泪水换来的。


我们还能做得更好看,觉得自己变丧或是熬不住的时候,刷会儿抖音、微博、知乎,沙雕网友帮你找回自信。


我们需要刻意地规划一些独处时间,并且主动地寻找机会发现和体验寂寞,在人生中也应该安排一些孤独前行的日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想在30岁之前投资自己,然后认真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