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兴趣可以是你一生的事业》

首先要跟我的读者朋友们说一下哦,小编于昨日将帐号名称从“呛呛是好人”改成了“日安手记”,笔名“衿日安”。

图片发自App

紧接着,冉爷说了句“哥们儿,你变了”,我敲击着键盘扭头甩了句“是不有点味道了昂?”“你这名儿让我直观感觉你不太浮躁了”,差点没被呛死,得,我全当是那货给我打广告了。


其实这一行动也意味着我要从试水期,过渡期正式进入了经营期运作期,从开始的尝试练手,记录日常,到掌握了基本的技能与流程,其实在编写东西、发表文章或是在收到评论的过程中,渐渐发现自己已经不单单是把它当成是一种爱好了。


我想,更多的是一份小事业,就像是人们都渴望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空,在那里你可以千姿百态,可以万般自由,甚至可以于无声之中狂妄的呐喊,歇斯底里都行,或是于无人之处放纵的言欢,胡言乱语也是吐露心声啊~


所以,我要肆意浮夸的说一句,我喜欢这地儿,是那种简直的喜欢。是一种强迫性的执着,就算知道熬夜码字第二天一早肯定会顶着满脸小笼包,也还是想要完成今天的推送。

一篇文章的出炉,不论是日常叙事类还是观点类,都会让我特别振奋,从选材的定位,辞藻的考究,到揣摩字句间的连贯,总能收获到文字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图片发自App

同时,我觉得兴趣与专长是相辅相成的,是两组相对的力,对兴趣倾注更多的精力,在这方面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同样,到达一定程度,后者也会反哺前者,这样就会从最初的兴趣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会让你轻松且有张力。


定期的更新鞭策着我不能停滞,必须吸收新鲜事物,这里的新鲜事物,可以是一本从未读过的书,某个领域的行家,也可以是你见到的,或是身边朋友口中的新事物。


同时,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保持敏感,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字出自于日常,不然难免会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迫境地。

图片发自App


慢慢的我也从一个喜欢拍照的路客变成了一个热爱摄影的记录者,照片和文字性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关于记录。我喜欢观察细微的小事物,因为那样更能契合人心,打动人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也很享受那种与人产生共鸣的感觉,尤其是与陌生人,那种共鸣就越发的纯粹。

就像是一个很普通不起眼的事物,只要找好角度,对准焦距,后期调个色调,那这个事物就会格外不同,让平日里从未对它留意过的路人,为其驻足,赏玩好久~

文字亦是如此,身边的一件日常小事或是平凡岗位上的一个小人物,通过你的瓣指可以活跃在笔尖,跳动在纸上,贯穿于整篇文章里。形成了静态的传递,动态的反馈。

图片发自App

这里的反馈可以是文中人物的反馈,他们变得更加鲜活了,赋予自己不平凡的意义。也可以是读者的反馈,他们从人物身上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潜移默化的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自己也荣幸的变成了一个连接者。把空间上不同的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纵使中间有无数堵墙,但距离却丝毫没有阻碍我们之间的叩问与交流。

图片发自App


这种感觉让我觉得很酷,所以会拼命的想还能再写点什么,当然,也会有想不出来素材失眠头疼的困顿期。


在大二一门专业课上,有位男老师说过一番话,我记的比书本内容还清,他说“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三十多岁,你们才会悟出兴趣有多重要,多少会开始后悔当初没有从事与之相关的行当,所以你们尽量去选择喜欢的职业,做能全身心投入的事,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稳扎稳打干的好。”


可能有些话我是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不过大概意思就是这样。

现在每每想到老师的这席话,总能茅塞顿开,明白他话里话外的寓意,大抵是,你首先要做喜欢的事,然后得沉住气,不能急于求成,要像熬制浓汤一样,在中火,大火,小火之间适当调度。


不能为了码字而去写作,功利心太重,文字自然会丢失掉水分和本身的韵味,出来的文章只会千篇一律,大同小异。


我的文章在更新的进度上,时间是不定的,可能连着两天都会有新题材新鲜事可以分享给大家,也可能十天半月憋不出来半个字儿,因为有时候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再加上正处于大四毕业的预热期,整个人都会被驱赶着腾云驾雾忙到飞起,但可以保证的是,每篇文章都能够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更多的倾向于正能量,就像是我的帐号名称“日安手记”一样,有太阳的地方总能生起暖意,也希望我的东西能让我的每一位读者可以做到真正的“晚安”~

图片发自App


当然,你们在评论区留下的脚印和故事一定是我最重要的灵感源泉。所以,在这里,我真诚的希望我的读者朋友们可以毫不吝啬的跟我分享你们鲜为人知的小秘密,或许我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帮你把它记录下来,填补他人的情感留白。


最后,我想再次好好说一声,感谢

感谢所有不吝宝贵时间,光临“日安手记”的每一位朋友,也感谢你们留下的爱心赞,和评论区里的足迹,以及在我写作初期给我带来的莫大支持和鼓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兴趣可以是你一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