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推理小说《X的悲剧》(下)



Page1 阅读进度1%



Part6 柯林斯畏罪自杀

警方在柯林斯居住的公寓蹲守,终于发现了他的踪迹,并开始对柯林斯的围捕。没想到柯林斯却举枪自杀,幸好只是擦伤了脸部,并没有伤到头骨。但他拒绝承认是自己谋杀了德威特,并声称当天晚上和德威特谈话失败,随后便在车停的时候跳车,随后搭乘计程车回家了。

此时雷恩探长正在向乌拉圭方面调查马昆乔这个人。据说马昆乔是乌拉圭司法部门的人员,工作出色,几个月前曾来纽约追踪一名监狱的逃犯——史托普。

1912年,史托普是一名年轻的地质学者。他和一名同伴柯洛奇一起来到乌拉圭探矿。后来又认识了隆斯崔和德威特。谁也没想到有一天史托普忽然发狂谋杀了自己的妻子。在三名一起探矿的伙伴的指证下,他被乌拉圭法庭以谋杀妻子的罪名起诉,判处终身监禁。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12年后,史托普居然越狱逃亡了

而马昆乔之所以来到美国纽约,则是因为德威特向他们写了一名匿名信,信中指出史托普在纽约,建议乌拉圭方面派人前来调查。于是为了方便,马昆乔便入住德威特家中。


德威特表示逃犯史托普给自己写了一封信,信中威胁他要血债血偿。但由于马昆乔一直调查不出什么有用的线索便决定终止调查,回到了乌拉圭。



而此时警方查出柯林斯之所以畏罪自杀的原因是他公款私用,挪用了联邦政府的纳税钱,以为警方要以此事逮捕他。

而警方在搜索德威特文件时,发现在过去14年内,每月有两张支票发给一个叫柯洛奇的人。而关于那把杀害德威特先生的枪,警方在当晚列车沿线河流打捞了上来。就在检察官绞尽脑汁想要把柯林斯拉进这桩杀人案时,雷恩否定了他们的思路并一一提出了反驳理由。



至此,雷恩侦探在检察官不断的抱怨和责难声中,终于决定告诉他们事实的真相:他决定和检察官一起再去坐一趟西岸线到西安格坞的列车。






Page2 阅读进度30%


Part7 X的悲剧

当天雷恩侦探居然打扮成了隆斯崔的模样。同一列列车,同样的漆黑午夜,同一时刻,雷恩侦探和两位检察官,以及几位刑警一起坐在后半段的车厢里。



几分钟后,年轻的列车员一路查票而来。他熟练地剪了萨姆警长的票,就在此时,坐在后面的雷恩忽然站起身,摘下帽子,把脸正对着列车员。并且像死前的隆斯崔一样从口袋掏出眼镜戴上。

年轻的列车员似乎受到了严重的惊吓,脸色苍白,身体颤抖,嘴里叫出了“隆斯崔”这个名字。于是雷恩侦探拿出手铐逮捕了他。并且通过乌拉圭政府提供的逃犯指纹比对,验证了眼前这名列车员的真实身份——史托普。

1912年,史托普是一名年轻的地质学者。他和一名同伴柯洛奇一起来到乌拉圭探矿。史托普具有出色的才华和能力,他成功地探到了锰矿,但却没有足够的钱去开采。


这时柯洛奇牵线给史托普介绍了两位出资人,这就是隆斯崔和德威特。四人一起在这片潜力无限的异国土地上努力拼搏,美好的未来似乎唾手可及。

史托普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恩爱,还有一个两岁大的可爱女儿。史托普每日工作忙碌,并不能随时随地陪在妻子身边。有一天他外出工作待在矿坑附近没有回来。厄运就在此时降临了。

史托普信任的伙伴,也是志同道合的同事柯洛奇酒后乱性,居然觊觎史托普年轻的妻子,想要奸淫她。而史托普的妻子因为抗死不从,于是被柯洛奇残忍杀害。杀了人的柯洛奇惊慌无比,这时,另一个恶魔隆斯崔就开始怂恿他趁此污蔑史托普,从而把锰矿从史托普手中夺过来。柯洛奇立马答应,而德威特也在威逼利诱下同意了。

于是三人一起设下圈套,等史托普回来便绑了他。三人带着捆绑起来的史托普,连同他妻子惨不忍睹的尸体,还有他两岁大的女儿,一起坐船顺流而下数日交给了警方。




在三名同事的指控下,史托普被乌拉圭法庭以谋杀妻子的罪名起诉,判处终身监禁。

史托普似乎处于严重的精神错乱状态,面对昔日好友伙伴的背叛,指控和罪行,面对妻子的惨死,他在法庭上从始至终无法为自己抗辩,后面被判有罪发往监狱执行,他两岁的女儿交由修道院收容。在狱中的史托普逐渐恢复了神智,并表现良好。

而史托普的三名同伴则一起把矿卖了,三人赚了一笔大钱,后面隆斯崔和德威特回到了美国。而柯洛奇则去向不明。

史托普在狱中的每一天都怀着巨大的仇恨,完成对这三个人的报复是他活着最大的意义。12年后,史托普终于成功越狱了。12年每日身心的巨大痛苦使得他的容貌变得无比衰老,无人能认得出他就是昔日的史托普。但他的体格也在监狱的苦役下变得强壮。

他来到了纽约,此时的他拥有两重身份,一个是一头红发的电车售票员伍德,另一个是年轻身体强壮的列车员。由于两份工作时间是完全错开的,而且中间有较长的休息时间,因此在这两个角色之间转换,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他开始写信恐吓威胁德威特他们,并进行了详密的天才般的杀人计划。



首先他以售票员伍德的身份伺机投入毒物杀害了隆斯崔。这里史托普把握住了隆斯崔带上一行人一起参加晚宴的好机会,把杀人嫌疑转嫁给了每位与他同行的友人,从而使自己的身份变成警方眼中的盲点


另外售票员的身份使得他戴着皮手套的状态变得自然无比而不引人怀疑。事后伍德被派去通知警长,于是他便有了在路上销毁藏匿皮手套的机会。

然后他以伍德的名义给警方写了一封匿名信。同时以隆斯崔和德威特欺骗了柯洛奇的名义骗来了柯洛奇当天晚上来到码头与他见面,不仅如此,他还诱骗了德威特前往码头的渡轮会面。


于是当三方人马会合于渡轮时,史托普的精彩好戏便开始了。他先是杀害了柯洛奇,并给他换上了售票员伍德的行头,而且由于他在五年前就开始按照柯洛奇的样子扮演售票员伍德的身份,从红头发到腿上的疤痕无一不像,使得大家误以为死去的人就是伍德。


然后他又把这一罪名嫁祸给了德威特,自己则扮成珠宝商的样子躲过了嫌疑。至此,大家都以为来告密的人是售票员伍德,他被杀人凶手灭口了。而德威特有重大作案嫌疑。

最后便是史托普以列车员的身份用手枪杀害了德威特。当天晚上德威特要参加晚宴,在列车上,一开始柯林斯找德威特进行密谈,想要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但是两人不欢而散。




柯林斯走后,列车员史托普把握住了这个机会,装作查票的样子接近德威特,就在德威特右手拿出票本子的时候,他掏出了枪,干脆利落地结果了德威特的生命。大概也是同一时间,德威特知道自己的生命要走到尽头,临死前雷恩侦探的故事给了他启发,于是便用左手做了一个诡异的X的手势。



而X正是史托普作为列车员时检票惯用的形状。






Page3 阅读进度80%


作者观点

    sai.L

远离烂人,珍爱生命。

尽管史托普最终复仇成功,但是他的人生也已经毁了。等待着他的,将是法庭最终的审判。

像史托普这样因为被人陷害使得法庭错判的被害人,如果在之后翻案,是不是应该收到来自法庭或政府的赔偿?十几年的青春,本来美好的生活,当年那个年轻有为的青年已经成为头发花白的阶下囚,恐怕再多的赔偿也无法挽回吧。

史托普唯一做错的就是认识了柯洛奇之流。有时候有些人就好像毒品,一旦沾染上,等着你的就是万劫不复。

再说说德威特,朋友们对他普遍评价很高,认为他聪明睿智,冷静理性,能干有才华… …然而这位烂好人在当年的史托普案里都做了什么?只是默默成为了恶的同伙。没有主见,没有勇气对抗,这是他最大的人格缺陷


恶从来不分主次,不分大小。善也不应该被恶所胁迫。小说里史托普对他下手是最轻的,只是一枪就干脆果断地杀了他,想必史托普心中自有一杆衡量罪罚的秤。

德威特在法庭宣布自己无罪时,似乎重新焕发了活力。可见这么多年他其实一直生活在当年的阴影里。他还残留着良知,只是他缺乏勇气。法庭对他无罪的审判似乎激发了他的勇气,他决定把所有事实真相和秘密全盘托出,告诉雷恩侦探。那时候他是想开始新生活的,可惜这一切都毁于一颗饱含着仇恨的子弹。

另外关于隆斯崔一直对德威特进行敲诈,秘书怀疑隆斯崔握有德威特的把柄。而这把柄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就是十几年前那桩丑事,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杀害别人的妻子,使别人的婴孩无家可归,霸占了别人的钱财。


这其实是三人一起做下的恶行,甚至隆斯崔是主导者。为什么隆斯崔可以拿他们一起犯下的恶行来威胁德威特呢?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道德底线或者说面子就相当于德威特的鞋,而隆斯崔是一个彻底不要脸的无耻之徒。因此隆斯崔可以威胁德威特索要钱财,和德威特的老婆发生不正当关系,而德威特除了忍耐毫无办法。

最后说说我对这本书的看法。其实并不推荐大家去看原著,除非是埃勒里·奎因的粉丝,或者本格推理小说的爱好者。一般的读者可能读起来不会太流畅。奎因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优秀推理小说家,他的著作也很丰富。《X的悲剧》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4,这也是我选择读这本书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首先,这本书大致写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了。在此期间推理小说有了很大的发展,而本书中的诡计也被后人所借鉴,因此我们读这本书里的诡计时,必定会缺失了一些新鲜感,甚至能比较容易地猜到一些嫌疑人。

其次,这本书的雷恩侦探在书中的职业是一名演员,作为演员兼职业余侦探,他有很高的演员自我修养,雷恩很喜欢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吐出一些有关戏剧和演出方面的金句,有时这种情形居然能多达一页的篇幅… …


我个人认为他在本书中的“掉书袋”程度以及对于演员的理论知识完全可以赶超郭敬明导演在《演员请就位》里的学富五车。我猜想如今的读者大概都是不太爱看枯燥的“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理论”的。比如,我看到这部分内容就会当做作者“水文”一样划过去… …


奎因的文笔一些读者反映稍嫌啰嗦,根据我读下来的感受,确实会有一些繁杂,更多的是奎因写作本书时,事无巨细,而我们的眼睛在接触到这些大量的细节时,会觉得有些不分轻重主次,但又生怕错过了破案的关键,于是不得不认真去阅读每一个细节。这样读下来自然不太轻松。

最后,奎因在本书比较关注于诡计本身,逻辑非常严密,但对于人物情感,背景方面只言片语,很多隐藏的细节需要作者脑补,可能读起来会缺乏一些趣味性。本书中由于主角的职业特性,包含了很多变装的情节,加上作者那刻意营造的古典气质,令我想到了另一位曾经写过悬疑推理的台湾作家古龙。虽然两者一西一中,时代不同,但行文颇有些趋同的古典气韵。

大师之作,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也仅仅只是我个人浅薄的看法而已。






|作者:sai.L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鄙视猫

你可能感兴趣的:(豆瓣高分推理小说《X的悲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