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孩子在知乎上的一篇热文(见附件),目前该文已经获得900多点赞,更有多达50多条的评论,有些评论还很逗,看截图:
附:大学生没有课时都做什么
作者:浅吻板牙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3399370/answer/15956063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肺腑之言,纯干货,不恰饭,耐心读下去,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坐标福建某985,大二在读,计划出国申研。
大一的时候GPA刷到了专业top1,雅思考出了7.0,GRE首考329+4.0,单词量14000+,个人知乎账号关注人数2000+,自学了matlab和python,同时重新拾起了魔方和围棋两大爱好....
不能说是很会管理时间,只是浅浅的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大学生没有课应该做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分解成3个部分:
应该做什么
GPA
英语
学点技能
写作
阅读
锻炼
有益社交
不应该做什么
沉迷游戏
无效社交
刷手机
可做可不做
知识博主
旅游
兴趣爱好
一、应该做什么
做什么对自己有益?做什么对自己有长远影响?做什么有价值?
这些类似的问题其实已经被一众知乎大佬给剖析的十分彻底了,想硬生生的找出什么新颖的内容真的很难很难。所以这个部分,笔者想分享一些具体的、贴合实际甚至“接地气”的个人经历。
1.GPA
大学的GPA还是相当重要,相当重要,相当重要!!!
保研名额的分配、出国申请、奖学金分发、评奖、评优、入党、甚至求职都要将GPA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大人,时代变了。
“60分万岁”早就成了过去式。
而要提高GPA,多数情况下要看自己在课余时间的付出。
大学授课方式和高中不一样,这个大家应该深有体会。
我们好多课老师上课讲的飞快,而且好多时候就是简单的照着课本念经,指望上课好好听讲就能考出高分几乎不太可能。
怎么办,只能在课后再自学一遍。
自学过程,一方面是大量刷题,比如高数,比如一些配备练习册的专业课。大学的课程考核和高中不太一样,不是那么注重知识的深度,更侧重与考察是否全面的掌握了课程内容。所以,把能做的题目做完,大部分的知识点就差不多能掌握好,应付考试问题不大。
另一方面,做思维导图,总结课程关键知识点,比如思修、近代史、政治经济学。这些课侧重记忆,理解,没有多少题目可以做,就是单纯的背背背。但是背也讲究个技巧,捧着书本哇啦哇啦一顿乱背的效果其实是挺差的。个人感觉,将整个学期的课程大纲整理一下,做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有结构有条理的进行背诵,事半功倍。
提高GPA无非就是以上两点,概括一下就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背,就是把课程内容输入到脑子里;做题,就是把背好的知识通过笔尖输出到解题过程中。
大学的GPA并不难刷,只要课余时间比他人稍微努力一点点,就能超过一半以上的同龄人。
2.英语
英语太重要了!
出国,一个好的英语水平必不可少;保研考研,有一个好的英语成绩能加不少分;就业,好的英语能力意味着更大的选择权力。
英语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长久的坚持。
但练习英语这件事,分担到每一天,又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
1.背单词
背单词是一个门槛很低的事情,随手一搜,就能找出一堆背单词APP,随时随地都能背,根本没有任何上手难度。
无非就是坚持!
我们简单做个计算,一天背10个单词,一年就是3650个。而中国高中英语要求3500个单词,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真的能坚持一年,单词量就能破7000,六级绰绰有余,雅思刚刚好,托福咬咬牙,就是这么痛快。
每天背10个,花不了半个小时,一年之后就能拉开3000+的差距,何乐而不为呢?
笔者备考GRE的时候,GRE3000词一天50个,坚持了2个多月,然后不停的复习+不停的添加新单词,一个疫情长假,5个月时间词汇量从7500提升到15000。
当然这个背单词还是有一些技巧,挖个坑,以后可能考虑专门写篇文章分享下我的单词背诵心得。当然,如果点赞数够多,今晚我就能把这文章肝出来!
2.听听力
听力就是多练,练多了水平就是水涨船高。
而且现在英语听力材料简直不要太多。
bilibili上就有一堆,而且内容还都很有趣,像是YouTube科普,一边听一边涨知识。
还有不少专门的APP,比如一点英语,bbc英语听力。
每天多听个几套,你会发现自己的听力突飞猛进,顺便还能提升一下自己的口语发音。
3.口语
听说读写四项,中国学生最怕的就是口语。
真•拉分大王。
大学晚上一般都没有与夜自习,和同学约个时间,口语对练,也是英语能力提高的好方法。
3.学点技能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
多学一门技能,就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减负。
这里的技能覆盖面很广,包括但不限于:编程,office,各种软件,摄像,烹调,演讲,乐器....
笔者感触最深的就是学了python和matlab之后,学概率论简直有如神助。
学统计的同学可能都知道,有些概率算起来,那个数简直要人命,用普通计算器不知道要算到猴年马月。但是用python写个for循环,几秒就能算完,非常方便。虽然考试不能用,但是自己私下练习时,可以极大缩短无谓的时间损耗。
office用好了,写论文,做PPT啥的都不会发憷。
演讲可以提升个人的外在形象。
乐器有助于社交。
关于我是怎么学matlab的,可以了解一下专栏:
matlab学习www.zhihu.com
4.写作
写作可以说是一种受益终生的事情。既取悦自己,又帮助他人。
取悦自己,指写作对自身成长是有着不小的正面影响。一来,写作可以帮助自己把零散的知识记录下来,梳理成条理性,系统性的书面内容,让自己更好的理解。二来,写作也是一个再思考的过程。有时候,读完一本书,感觉自己好像抓住了什么,但又好像什么也没学到,有些似是而非。写作的过程就是把这个“似是而非”给写实了,变成成一种确确实实的自己的思考结果,记录下来。同时,写作的过程中也会触发自己的一些思考与灵感,让自己从一个知识点发散成一个知识面,触类旁通。
帮助他人,指自己的文章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阅读,并从中有所收获。同时获得他人的反馈,让自己进一步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思,修饰。
比如,您的点赞就是对我最好的反馈,双击屏幕,是最好的肯定。
5.阅读
写作阅读不分家。
有一定的阅读量才能产出优质的文章,通过写作才能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阅读,尤其是要广泛的阅读。各领域,各方面的书籍都读一读,全方位的提升自己。本科阶段可以不用那么功利,就是跟着自己的好奇心走,想读什么什么读什么,多获取些信息,未来说不定哪天就能排上用场。
笔者大一的时候读了十几本本书,感觉还是蛮有收获的: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自卑与超越,刻意练习,断舍离,苦难英雄(任正非传),格局,人生的智慧,AI极简经济学,贫穷的本质,历史的温度1234...
如果一时间不知道该读什么,可以从以上几本中挑一本,保证全精品:)
6.锻炼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本科阶段给自己培养一个良好的身体绝对是一本万利。
笔者主要是坚持每天晚上跑两千米,且不说别的什么好处,单单一个改善睡眠就足以让我坚持一辈子。每天跑完步之后,11:30左右睡觉,早上6:30左右醒来,无痛起床,一整天精神抖擞。
此外,跑步还给我带来一个改变就是积极心态。科学研究表明,跑步能促进人体释放多巴胺啥的化学物质,减少抑郁,获得更快乐的心情。笔者确实感觉坚持跑步后,即使遇到什么挫折也能积极面对,每天都过得挺开心的hhh
7.有益社交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个我们大一的思修课都学过。
的确,大学生,成年了,也要主动多进行有益的社交。参加一些活动,认识一些优秀的人,学到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笔者因为大一就决定出国申研,因此很早就开始各方面打听留学相关经验。学长学姐,老师,留学机构,能找的人都找一圈,多问多听多思考,很快就能获得不少留学的干货,对自己的留学规划也日渐清晰。
不只是留学,多听听讲座,参加一些志愿者,预约一些教授的坐班时间,也都是有益社交。增长见识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二、不应该做什么
以下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但我会尽可能讲的有说服力2333)
1.沉迷游戏
这里我用的是沉迷这个字眼,因为我个人觉得玩游戏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就像偶尔吃点零食,和同学看看电影一样,是个生活的调味品,让大学生活更丰富,无可厚非。
但是沉迷就不一样了。
个人认为沉迷有两种表现类型。第一种就是简单的游戏时间过长,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单纯的浪费时间,我们都知道要避免。另一种是把游戏当成个心事。个人感觉第二种也很致命,游戏本来就是个消遣,结果缺生生占据了整个大脑,岂不是反客为主?
有些同学会感觉,打游戏能让我认识很多朋友,而且游戏等级高和考试考的好一样,都是个人实力和成就的一部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不应该横加指责。
这里我想简单聊聊我对这个观点的反驳。
《人类简史》里说过,我们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都是想象的产物。文化,货币,民族国家,社会身份,都是物质世界中没有的,我们人类自己通过想象创造而来。
这种想象的产物,因为绝大部分人类都认同,所以我们渐渐将它们视作理所当然的一种真实,甚至比客观存在还要真实。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这种想象产物不能得到人们认同,或者认同的人很少,那它就不再是真实,是虚假。
那么游戏成就和专业成绩哪个认可度更高?
答案显而易见。
我承认,LOL打到王者确实很有难度,比微积分拿90+难多了。但是认可度不一样。LOL的王者,在玩家群体里,确实是大佬,但是出了这个群体,就什么都不是。专业成绩呢,至少认可群体比LOL玩家群体要广的多,求职,保研,出国,公务员都会看。
所以GPA比游戏成就更真实。
还有就是价值方面。游戏成就顶多就是获得一种虚拟世界的认可,但学习成绩有时候真的可以和未来薪水挂钩啊。还有什么比钱更实在,更有价值的吗(滑稽)
2.无效社交
在“应该做什么”中,我们提到过有益社交。这里给出一个它的对立面,无效社交。
无效社交的涵盖面也很广,包括但不限于:
和不熟悉的同学随便出去喝酒喝到凌晨
参加一些忙碌但琐碎的学生组织
不想去但是被人拉着去打游戏、唱KTV...
总之就是一句话:为了合群而合群
这是我们大学生要极力避免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切莫为了迎合他人而委屈自己。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认清什么对自己有益,什么对自己无益。然后,大胆的对无效社交说“不”,接受孤独,做最适合自己的生活。
既然生而不凡,何必费力合群
3.刷手机
和“沉迷”游戏一样,这里重在“刷”这个字眼。
智能手机本身没有错,如果利用的好,我们也可以通过它学英语、阅读电子书、处理工作。
但刷手机不同,大多情况下,我们只能刷出来浮躁与空虚。
浮躁,是针对刷的动作。几秒钟刷出来一堆碎片化的快餐文,短视频,很容易让人来回的切换注意力。频繁换台的大脑,根本静不下来,把握不住对于真正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视频。
空虚,是针对刷的内容。通过大量刷新得到的网络内容,要么掺杂这大量的主观臆断不够客观,要么浅尝辄止缺乏深度,或许也有精华,但是在泥沙俱下的互联网平台上,被我们刷到的概率就跟买彩票一样。读了一堆成功学鸡汤,感觉上很充实,但实际上,自己的生活也并没有变得多好,白白浪费了时间。
三、可做可不做
这一部分的内容,既没有第一部分那么有益,也没有第二部分的害处,总体来说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下。
实在是累的不想努力只想颓废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这部分的一些建议内容。
1.知识博主
每个平台都会有一些大V做知识分享,比如B站的知识区up主,知乎的各分区大佬等等。
这些内容的确是有一定的干货和知识含量,闲暇时间浏览一番,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也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切莫沉迷其中,忽视了系统性的学校学习和书籍阅读。
知识区的内容都是经过人为二次加工的产物,无形中会造成一定的知识失真和删减。这就会严重影响我们获取知识的深度、完整性,以及更重要的,学科思维。
所以想要在某方面获得更加权威可信的知识,还是应该阅读该领域的经典书籍,或者干脆看看学校有没有相关的选修课。
2.旅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说的非常好,知行合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古人诚不欺我。
但是个人观点,还是应该先“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
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类似的感觉。出去旅个游,只是走马观花的看看景点,听导游介绍介绍一些风俗文化,吃点当地美食,买点纪念品。几天下来,玩的很尽兴,但是似乎没有留下什么东西。
旅游当然很好,放松身心,见识不同的地域风情,还能发个朋友圈。
不过,相比于“应该做什么”版块,旅游给我们带来的个人提升并没有那么显著。至少,在我们这个年纪,旅游并不能让我们有强烈的收获。
主要还是我们年轻,个人阅历没有那么丰富,很难通过几天的旅行抓取到当地的文化与人文风貌,更不用说以此来充实所谓的精神世界。而当我们读的书多了,经历的事丰富了,再去旅游,可能收获就是不一样。
3.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这就是纯放松的内容了。
不能说追求自己的兴趣不好,有些人通过下棋,通过唱歌跳舞也能获得极大的幸福感,丰富生活,认识朋友。
也不能说爱好就是生活的全部,在这个内卷严重的时代,立足还是要考硬本领。
总之来讲,爱好是爱好,事业是事业,辨别轻重缓急,分清主次矛盾,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