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随记】正面管教4

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惩罚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们用下面四个R中的一种或者全部形式来“回敬”我们!

1.愤恨(Resentment) ——“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 ——“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 ——“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 ——“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 ——“我是个坏孩子。”

惩罚可以造成受罚者肉体和心理的痛苦,给受罚者以不良的身心体验,加强了行事后果与厌恶刺激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地制止类似后果的产生。这是积极的一面。

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

如果在出现行为问题的当时,无法给予孩子鼓励或孩子无法接受鼓励,在冷静期之后,立即给予孩子鼓励是相当重要的。而且,要记住,不论是权力之争还是报复循环,都需要两个人。你也许应该审视一下你自己的错误目的,努力将其变成更具鼓励性的态度和行为。

斥责是父母在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不恰当的斥责,往往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在父母看来,斥责孩子是为了管教孩子,而管教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听话,因此经常强迫孩子照父母的话去做,否则就开始声讨。这很容易使孩子变得被动、依赖,遇事只会等待大人的指令,不敢自行做出判断,唯恐做错事情遭到斥责,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对孩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极其不利。

2、斥责的语言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父母一次次的斥责声中,孩子会渐渐习惯这些词语,从而变得麻木不仁,缺乏自尊心。这正如有人指出的:“那些被认为没有自尊心的孩子,是外界没有给他们提供使自尊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他们的自尊心是残缺的,病态的,他们是斥责教育的受害者。”

3、削弱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从表面上看,遭到斥责的孩子很快表示服从,似乎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事实上,孩子考虑的只是斥责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体验,而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本身却很少自我反思,因此斥责反而会削弱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摘录,非原创)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随记】正面管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