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行业“网红”小青柑你知道吗?

正值七八月份,又到茶界新晋“网红”小青柑上市的时节,各大商家纷纷开始动作,推出自家的18年份的新品,借着小青柑的热潮,很多媒体与商家也纷纷发了关于小青柑的一系列推文,石一龙先生的《小青柑最好不要喝》的文章,引发茶行业针对小青柑的一番“口水大战”对小青柑市场也有一定影响。

虽然在茶行业引发“口水大战”,但很多围观的吃瓜群众依然不明就里,为什么小青柑会有如此大的魅力,竟然能引发如此规模的口水战。因此,小编将针对小青柑展开讨论,围绕小青柑深入挖掘更多的信息,并将这些小青柑干货分享给大家。

什么是小青柑?(虽然很多茶友已经在熟悉不过,但还是要照顾一下新茶友)

小青柑,实质上指的是用七八月份还未成熟的小青柑经过加工处理,在填装普洱熟茶的一种再加工茶品,它的原料由小青柑和普洱熟茶两部分组成。从选果、剪果、洗果、挖果、冲洗到晾干、填茶、制作、包装到成品要经过十多道工序而成,所以来之不易。

关于新会陈皮

市面上的柑普茶都称以新会小青柑为原料制作而成,而新会小青柑又为什么如此受青睐呢?

新会陈皮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传统名产。当地所产的茶枝柑柑果——大红柑的干果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

清代由凌奂著作的《本草害利》中有关于陈皮的定义是:“广东新会皮为胜,陈久者良,故名陈皮。新会陈皮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行销全国,并远销至南洋、美洲等地。

新会青柑核心产区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珠江三角洲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造就了此地柑果的挥发油含量、药用价值、香气滋味都无可比拟。

所以对于柑普茶及陈皮而言,行业内高度认可的主场地是以广东新会为地标向四周扩散的地区。

柑普茶制作工艺

关于现在市面上的小青柑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手工制作,另一种为机器加工生产,因为需要的问题和天气原因,小青柑的产量与品质无法控制,所以大批量生产的生产商一般选择机器加工,产量较少的生产商一般会选择手工采制。

手工采制过程:七八月份果农采摘未成熟的小青柑,经过人工挑选,经过清洗人工挖取果肉,冲刷后经过晾晒,将果壳中多余的水分蒸发后填充陈年普洱,在经过高温晒制而成。

小青柑生晒与烘干的区别

小青柑有的越陈越香,有的越存香气越淡,这和原料产地和茶料的填充有关,还有工艺上的区别,比如生晒、半生晒、高温烘干、低温烘制。今天给大家讲一讲生晒和高温烘干的区别。

生晒柑普全由人工去制作,需要在阳光下把柑皮里面的水份挥发掉把药用价值最好的保留住,这是一个茶性调整、风味塑造以及茶柑融合的综合性过程,生晒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这一过程是柑普茶成化的黄金时间。生晒的柑普柑皮的挥发油活性保留完好,油囊更加通透,丰富的维生素与营养物质不容易被破坏,冲泡时候营养物质也就稳定浸出;生晒的茶品的茶性相对温和,其滋味纯正无火燥,所以喝生晒柑普茶不会上火。

高温烘制虽然缩短了制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由于缺少成化时间,味道相较于生晒柑普少了些醇香。经过高温烘烤,柑的活性缺失,丧失了柑普的价值。


怎么区别生晒柑普还是高温烘干柑普?

生晒小青柑会有明显的晒斑,大红柑橙黄亮泽,并且表面都是有着油润光泽的;而高温烘干柑普表面则是暗哑无油光,青柑呈现青褐色,红柑呈现深褐色。用手指一刮会有香味。

取一颗柑普,倒出普洱,用强光源透射柑皮,全部油室都晶莹剔透的是生晒柑普;部分油室不透光的是高温烘干柑普。

生晒柑普:口感柔顺甜润、滋味醇正、柑香怡人并且厚滑绵和普;

高温烘制柑普:口感单薄燥舌、香高不持久、出味快但是后继无力。

关于柑普上的白霜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柑普后会发现柑表皮会有一层白色的东西,有消费者以为是柑普霉变产生的,其实不然,小青柑上的白霜是因为经过日晒和低温烘焙时,果油快速挥发使得小青柑内的糖分等随之析出而形成的柑油结晶,更为专业的名称是“脑晶”或者“柑油晶”。

2016年小青柑成为茶叶界的黑马,异军突起迅速占领茶市场,在业界,有人把2016年定义为小青柑茶元年。

为什么小青柑能够在短短数年迅速发展,成为茶界的“网红”产品?当然还得自己试过才知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茶行业“网红”小青柑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