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维利里奥《消失的美学》

1年前,读了法国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的《视觉机器》,这次再读他的随笔美学著作《消失的美学》感觉到了一种压力和晦涩难懂。

-

作者:[法]保罗·维利里奥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译者:杨凯麟
出版年:2018/7
定价:45.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人文科学译丛
ISBN:9787564931896

在《消失的美学》中,维利里奥用随笔的写作方式谈论“消失”,“速度”,“失神”等一系列话题。正因为是随笔,所以他以直觉性的方式把过去阅读的种种加以提炼,以片段式的方式堆叠而成。“美学”是本次的主题,我们可以理解为美学的消失,美学的消亡。也可以理解成一种被称为消失的“美学”,我们对“消失”的感知能力。甚至我们也可以理解成围绕“速度”变化而产生的美学感知,在其过程中,我们所无法察觉的部分。

这种消失,其背后意义所指的是,“失神”。在开篇维利里奥提到“失神”的作用,是一种持续的,无法预期的常见Lapse状态。当失神发作时,人们会出现极为短暂的意识闭锁,与周遭环境脱离。意识的脱离和返回,在其中重新建构了一套图景,好像意识并没有中断过一般。断裂的时间,涵盖了重新回忆,描绘出连续的场面,仿佛失神并没有发生。维利里奥指出,这就是“消失”。这种消失、或者说是失神的能力,自人们长大成人后,就逐渐消失了。我们不能像孩童时代那样“失神”,因为它的出现有赖于器官自身的活力,或者说是我们的思维意识的建构能力。逐渐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丧失了对自己身体的主权,不能自由的与时间嬉戏。

在这样的前提下,维利里奥发现了一个新的工具,那就是电影。电影这一新的工具,被维利里奥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哲学意义,如同德里达,维利里奥看到了电影作为哲学的可能。电影可以延展人类有限感官能力和意识思维,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知觉体验。

在电影院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短暂的“失神”,客观上电影的播放机制形成了一种连续的动态的体验,由每秒24幅画面链接而成的动态影像,中间所产生的粘合,被观看者自动且巧妙的以一种时间绵延的形式所弥补。

于是,电影成了消失的美学,维利里奥从中窥见到了不同的东西,其本体的虚无,电影来自于那短暂的空白,也就是间隔的盲区来迷惑观众,令观众沉迷。于是,维利里奥以“消失的美学”来划分这一重要概念以区别传统的艺术形式。

“从一种稳定图像的呈现的美学,作为其静态本性的一面而展现,到一种不稳定图像的消失的美学。在其电影的,电影摄制的奔逸运动中而展现,我们已见证了表征的转变。注定按其物质形式所允许的时长而存续着的,作为体积的形式浮现,已经被图像所替代,而这些图像的存续时延只是视网膜驻留而已。”

《消失的美学》一书中,维利里奥反复横跳,以历史叙事,传统艺术,时代科技的进步来表明“速度”的变化,以及传统艺术的稳定输出是建立在稳定的物质基础上。同时又用大量电影,网络,影像,留白的例子阐述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是借助不稳定的形式,呈现的是留白中延展而出图像内容。这种绵延,存续是一种认知,仅存在观察中的思维里。故而,维利里奥从电影,继续延伸,提出我们的世界,我们身处的世界,其实不是处于“呈现”状态之中,而是处于“消失”之中。

于是他从战争的角度来阐述,现代战争是消失的战争。我们要消失于战斗部队的视野,隐匿在环境中。又如现代建筑学,也是消失的美学。更少即更好的原则,简约,留白的风格,建筑风格的轻盈轻巧,物质在空间里隐身,自身的物质近乎消失。对于种种,维利里奥直指了未来的美学走向,“消失”。一种“不可见”支配“可见”的感知,一种从公共视野中隐匿的趋势,一种隐藏于空间中的终极速度。一种为知觉供应所全面笼罩的新时代已然到来。

-

本书的反复横跳,如同电影的帧数一般,在中间段落留下了极多的盲区,我们需要动用自己的知觉系统来弥补这些段落文字之间的空白。带着“失神”去观察将有很好的体验。同时对于我而言,未来有很大的压力,其在于戏剧领域,已有“消失”的迹象。这种观念问题的冲突,已然对戏剧的排演产生了冲突。“消失的美学”和“呈现的美学”之间的斗争,早已拉开序幕,未来也不会停息。

戏剧的排演从“呈现”到“消失”,从引人注目到隐匿至空间中。“消失”会对戏剧的各个部门产生了极为强大的影响,任何部门都要学会“消失”,而不是走到台前。这其中包括演员。所以演员的去个性化,去痕迹化的时代也将到来。之前日本已有舞踏这个形式的戏剧方式,它就是去演员个性化的呈现,然而演员贵为演员,是无法接受的。这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冲突和讨论。

当然,维利里奥所言,一种为知觉供应所全面笼罩的新时代已然到来。势不可挡。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罗·维利里奥《消失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