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相记》内观 / No.58

2022年1月5日,我前往湖南桂东内观中心参加10日完整的内观课程(其实是12天)。在我打坐这三年多以来,也算是首次进行系统性地训练,过去我接触过冥想等系列课程的学习,又了解一点散乱的内观知识,虽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但修习却很难有大的突破。这个课程的封闭式训练带给了我系统性的知识,不管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不再散乱无序,我相信后面坚持修习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希望这篇文章会对你有所帮助。


内观,英文读Vipassana,意思是如其本然地观察事物,它是印度最古老的静坐方法之一,源自于佛陀,很多人以为是与佛教有关,甚至有些亲戚朋友以为我是去佛堂修习,其实这是个误解,内观是一种让人净化身心、摆脱痛苦的修习方法,源于佛陀传授但不是宗教,它只是一种方法。


内观用现代科学的语境来解释的话,其实也挺好理解的,它是通过人的意识来观察身体的每一块细微感受,从头部一直慢慢地观察到脚,再从脚部观察到头部,如此反复,这里的观察指的不是用眼睛看,不是用脑想,更不是逻辑推理,而是用意识去感受,这在刚开始是有些难度的,因为我们的大脑习惯思考和想像。


在不断练习后慢慢地你就会变得越来敏锐,越来越专注,从原来粗重的感受变得越来越精细,比如你原来只能感受到整个大腿,再到后来就能精细地感受到大腿的每一块肌肤或每个毛孔,当你用意识认真感受身体之后,你就会发现有的地方很舒服或没感觉,而有的地方会不舒服,有酸、麻、胀、痛、痒等各种负面感受,这些负面感受都是我们平常所厌恶的,所以我们本能的反应就是逃避或用手去抓以试图让这种感觉消失,当遇到舒适时我们就会期待这种感受一直持续下去,这是人的习性反应。


你有多么贪恋舒适,你就会多么厌恶痛苦,这是相对的。


因为我们从小到大经验着是非黑白的认知判断,有些判断是基因带来的,如本能反应,有些则是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认知,如父母、老师、朋友或文化导向等,于是我们对事物有了喜欢和不喜欢的评判,因此我们会认为世界就是我们理解的样子,戴着红色眼镜的人认为世界是红的,戴绿色眼镜的认为世界是绿的,于是红与绿两种不同世界观的人就发生了争执,双方谁都没想过是否应该摘下眼镜看看真实的世界。


而内观法,就是让我们修习如何摘下这有色眼镜,这副眼镜就是我们的认知和评判。通过觉知身体,用平等心去观察并接纳任何舒适或痛苦的细微感受,当你不去理会或干预它们并尝试与它们相处时,你的痛苦就会慢慢地消溶。

为什么会消溶?我们可以把某种痛苦理解为一个具像化物体,比如椅子,当你细致观察这份痛苦时,就像你对椅子进行拆解,先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粉碎成粉末状,最后再分解成亚原子粒子,这张椅子就“消失”了,因为它回归了所有物质的最基本状态——粒子。

这样就很好理解:你把痛苦分解掉,痛苦自然就不存在了。但这前提是接纳它,你都不接受椅子的存在,又谈何分解它呢?



内观带来的智慧

上述中的分解痛苦,只是让读者更容易理解的描述方式,它当中的智慧远不止于此。这篇文章不聊超越空间维度这些话题,因为篇幅过长。下面我们讲在日常生活中,内观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智慧。


感受。我们的一切行为和判断,均源于感受。有了感受,我们便会对这个感受生起习性反应,比如贪恋或嗔恨厌恶,事物使我们舒适,我们就生起贪恋心,反之,我们就生起厌恶心。所以我们的情绪一直都很难控制,如果我们在感受生起的时候,不去对感受做评判,而是去感受它,看着它,那么渐渐地我们将不再被情绪所左右。平常我们经常用脑去分析各种事物,却很少用心去感受,所以我们总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事物。


面对事实。我们常常不接受客观事实,比如我们会觉得“某件事应该是那样,而不是这样!”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一定要你想的那样而不是这样呢?因为我们加入了自己的期望,有了期望自然就会有失望,于是有各种评判、不满、负面情绪产生,其实当下才是它本来的面目,我们要面对事实,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先接纳当下的事实,这样负面情绪就会减少乃至消息,然后理智利用这个事实去走出新的道路。这样就不会因为没满足我们的期望而惊慌失措。


无常。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具有不确定性的,首先我们要接受这个事情。遇到好的事情我们就尽情享受这短暂的美好,不要去贪恋它,因为它总会离开;遇到不好的事情我们也不要气妥,它同样也会离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我们认知中的“不好”,其实随着客观环境地变化,它也未必就真的不好。


平等心。我们总会有美丑、善恶等各种评判,非黑即白的固有认知。你遇到美的事物有多贪恋,那遇到丑的事物就会有多厌恶,这都是等价对应的。而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如果你总是在评判,总提出各种要求,那就会觉得事事不顺心,我们以平等心对待美丑、善恶时,我们的痛苦就会自然消减,幸福感就会提升。


专注与觉知。你能觉察别人当下的感受吗?你知道你某个行为影响到别人了吗?你不一定都知道,我们对自己的感受都不能了解,更何况他人?有时候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样说话、那样做事情,你以为你知道?不,你只是编个自欺欺人的理由罢了,你根本不了解你自己。你或许还不知道你的心有三分在焦虑未来,三分在悔恨过去,三分用在各种评判上,只有一分在感受当下,这样怎么能够专注做好当下的事情呢?甚至还会导致失眠。所以我们需要锻炼自己对当下的觉知力,对身体、念头、情绪的觉知力,这能使我们更加敏锐。


慈悲心。当你用慈悲心去对待他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变得不一样,人人都成为你的贵人,贵人不一定会给你金钱、名利,也可能是来教会你某些东西的,当你把挫折当成学习机会的时候,你就得到了成长,如果你怀恨在心,那么你不仅得不到成长,甚至还要痛苦很长一段时间。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你用什么心去观察或对待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它就会呈现出我们内心样貌。



内观法帮助我们从内在进行提升,当我们内在不断提升时,我们处理外在事物的时候会比以往更有智慧,不管是家庭还是工作、人际关系等,我们都能得到正面的反馈。



在内观中心的日子

不安全感。内观中心的要求是十天不能说话、没收手机、不能看书、不能带笔和纸。我手机倒是交了,也不跟人说话,但还是带了电子书、笔和本子过去,我得记录下每天的活动状态,方便分享出来。第0天去交手机的时候,我有一种不安全感,手机已经像是我身边的伙伴,突然失去了它,又得十天联系不上任何人,即将交手机的那一刻是有点不安全感的,内心空空荡荡的。


压抑感。在这段时间里,虽然生活很简单,除了打坐就是无聊地到处走走,时常情绪低落,这是我的习性反应,我这个人经常情绪低落,好像独处太久时总会这样。夜幕降临时的黑暗使我感到孤独,当那种压抑感袭来时我好像有点透不过气来,我感到一丝恐惧。

这种压抑感也帮我解释了我那个多年前怪梦,那个怪梦是潜意识告诉我对孤独和黑暗的恐惧,我不记得我童年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致使我落下这个阴影,也许只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孤独吧。


无聊。确实比较无聊,我最怕的就是无聊,所以这对我确实是个考验,也许这段经历可以使我以后在生活或工作中更好地适应无聊的环境了,因为确实没有比这更无聊了。


偷懒。在那里每天早上要4点起床,不过由于没强制要求,所以我就偷懒了,前后只有三天早起,其它时间都睡到六点半去吃早餐,所以我一天打坐也就7-9个小时,有的同修就很积极地打坐13个小时,我是比较佩服他这个认真态度的,因为我们既然去了就要认真修习,愉懒对自己没好处。


开示。每天晚上7点至8点半的开示是一天最开心的时候了,葛印卡(翻译)的解说幽默有趣,那段时间很容易过,也学了一些理论知识。


学习过程。一开始我们先学习观呼吸,观察鼻子到上嘴唇间的三角区,观察鼻呼鼻吸;

接下来就学习观鼻子下方和上嘴唇上方的细小区域的感受;

第四天,我们就开始学习从上到下观察身体,观察每一块皮肤区域的感受,刚开始我有点不适应,到了晚上甚至还有些头晕,后来助教老师跟我说观察时不要想像、不要让眼睛乱转,于是我照做,但眼睛还是要转,于是我减慢观察速度,并发现用心去感受身体时(不要用脑想)眼睛便不再转了;

第五天和第六天我就开始烦躁,虽然有些难受,但也学会了有关人的感受产生习性反应方面的知识。这两天还学习了对身体对称位置同步观察,比如观察手部时,就同时感受两只手两边同一位置的感受;

第七天练习身体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快速扫描的方法;

后面几天我基本掌握了初步的内观技巧,发现这对快速入睡倒是挺有帮助的,而且我每天的精神都很好,可能是由于专注内观的原因。


感受。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只能觉知到身体的粗重感受,觉知不了细微感受,老师说的细微振动感就更加没有了,不过在观察脸部时细微感受是比较明显的,其它部位并不明显,看样子修行的路还挺长的。


我的分享就到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拾相记》内观 / No.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