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古槐庇护一方


“树,再老的树也是树,站在这颗十几米高的树下,我们不算太渺小,但其历经三千年的沧桑让我们感觉自己就像历史长河的一个灰尘,或更小。”

                                                                                                                      ——题记


      周日,陪同外地考察的李总完成最后一站,下午他就要座高铁回北京,我客气一下,“不好意思,连续考察,没有安排休息时间,附近的景点如果现在去的话可能来不及了,很对不起。”

随行陪同的郭主任灵机一动,提出附近村庄有颗古树,据说是周朝的,可以一看,且不耽误时间,我说可以,但内心不相信是周朝的,古树肯定是的,看看就是了,仅当下去散散步。

车沿着河边公路行驶不到十分钟,拐进路边仅村公路,通过村口牌楼,到村里一条路,到村内丁字路口右拐50米,果然见一看巍然屹立的大树。


                                                                    牌楼


三千年古槐生机盎然

虽然时至初冬,周边的树大部分都落叶凋零了,而这颗古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原以为它历尽沧桑,定是老态龙钟,没想到它树身长有许多新枝,远看竟是郁郁葱葱。它的树经7米多,树高18米,树皮黑中泛青,上面有许多疙里疙瘩的凸起,好像是历经千年练出的强健肌肉,浑身散发出一股古老而威严的气息.

如果不靠近看碑牌文字,站在远处,让人感慨古树的生命力之强。细看碑文,曰:国槐,国家一级保护古树,编号005,树龄:2840年


    关于古槐的身世,《灵石县志》及现存树下清代石碑均有明确记载。所谓“植自周初,历及清时,树以伐而仍留,地以私而属公”。这碑文记载了周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清朝雍正十一年正月间,当时周槐属私人财产,被以四两六钱银子的身价卖人,正砍伐间,村人郭贵等人认为古槐乃一村风水攸关之所在,故禀官拦阻,并募捐银两将古槐及树下地基买下,充作村中公产。事隔80余年后,到嘉庆22年春,又有村人胡望海等募化白银60余两,备料施工,在古槐周边垒墙固土,上沿压以条石,南侧开小溪一条,北侧建神祠三间。正如碑文云:使古槐“厚其滋培,浓荫之郁郁,山色遮即还露;深其保护,翠影之重重,风声吐而复吞。引绿水于门前,草堂几忘暑燥;绕青烟于屋上,天际莫辨阴晴。偶而角弈,不觉柯烂;时而衔杯,更爱烛红”。

      这颗周槐早于太原晋祠的周柏,介休秦树的秦柏,是我省最古老的珍贵树木。这株古槐在离地面2米高的躯干上有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洞,从洞口钻进去里面却象一间小屋子,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南河支部的重要文件和枪弹等物就藏在这里,一些重要的秘密会议也曾在此举行。有几次,地下党员就是在这里躲过了日本侵略者搜捕。古树曾遭日本人焚烧,但因根基深,后焕发生机。1993年县政府在古槐的北面修筑了仿古式卷棚顶革命纪念亭,碑亭的建立更增添了古槐的风韵。1994年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拔出专款在周槐附近建立了革命纪念亭,以缅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

    这颗周槐种植于公元前840年,古树名木在山西是实行分级保护的,100年以上不足300年的,实行二级保护;300年以上不足1000年的,实行一级保护;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实行特级保护。因此周槐四周不仅用栅栏围住,树身四周还架起了铁架加固。

见证历史沧桑自有其不凡之处

我们围着古树周转一圈,感慨万分之时,郭主任把我们拉到树的正西边,指着树身中间让我们仔细看,我是近视眼,看不很清晰,他说着用手机放大,让人真是震撼,像一个和蔼的老人,注视着远方,饱经沧桑。


注意用画笔圈住的地方,放大看看。


是不是很神奇,过去老人讲,古树成精,如果不是仔细观察,很难发现此神秘之处。

背靠韩信岭,左有石膏山,前有仁义河潺潺流过,远眺翠屏山,如果有风水大师从此看过,也会夸赞此处真是一个风水宝地。难怪清朝初年,一张姓游医行到此处,扎根于此,至今繁衍十四、五代,成为西许村大户人家。

经历了无数天灾人祸,目睹了多少兴衰存亡,让人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千年古槐庇护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