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我点了一次西贝外卖,竟沉思了三个小时

疫情复工期间,公司食堂的堂食,改成了打包送到各楼层。恰好,今天错过了订餐时间点,晚饭的时候,点了一次西贝外卖。

也正是这次特殊场景下的外卖点餐,深深触动了我那并不敏感的神经,长达三小时。

首先,在北门的周转货架上,我一眼就看到了西贝家的包装袋,很快,精确定位,找到了自己的外卖。

在拿到外卖的时候,袋子上除了消费账单外,还有一张外卖安心卡。上面记录了,制菜人,装餐员,骑手的姓名和体温,都是手写字。看到这张安心卡,我想想西贝从接单到我拿到货,经手人也就这么三个环节,三个人的姓名和体温都清清楚楚手写记录在上,疫情之下,我确实安心,顿时对西贝多出了一份信任。

西贝外卖安心卡

打开外卖,里面有一张餐垫纸。红白格子的餐垫纸,就像小时候家里餐桌上的桌布。里面的一次性筷子,看起来是粗壮,表面光滑,握感舒服。绝对不是纤细,而且还带着倒刺的那种。里面的餐食,密封得不错,没有任何汤水外渗的情况。

吃起来,咸淡适宜,就是家常味道。吃完这份外卖,我的感受是,西贝得这份外卖,不仅仅解决了我得饥饿,更让我感到我生活的温暖。

作为一个产品人,我在思考,西贝是怎么用产品与客户沟通的:

1. 一个有辨识度得包装,在我有饥饿感的时候,一眼就能找到你的菜。降低了我寻找中焦虑的同时,我记住了这个包装,加深了西贝品牌名。

2. 红白格子得餐垫纸,完好得包装,不将就得餐具。让我原本一顿凑合的外卖餐,在铺上红白格子餐纸,握着有质感的筷子时,想起来妈妈的餐桌。这种感觉,让只是想填饱肚子的晚饭,变成了一顿有温度,有记忆的家常便饭。

3. 如果说,我们现在开发产品,非常重视场景感。与AI智能不沾边的西贝,也用它独有的方式,营造着场景感,体验感,沟通感。

那么我们开发To C产品的时候,除了所谓互联网精神,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呢?肯定的。

1. 成本控制,不是挖空心思抠料本。而应该是,在用户感知明确的地方,要给够,让用户感到舒服。一个餐垫纸,一双好筷子,的确带来成本提升,但是用户能感知到有它的便利,好用,甚至激发某种感情共鸣,这个成本付出,带来了产品档次感的提升。用档次感的提升,是可以换来产品溢价的。

2. 产品包装,是用户对产品的第一眼沟通。摆在货架上,或者打开网页浏览你的商品。有什么东西,能让用户快速找到你,在你这里多停留3秒钟。这将直接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江小白包装上的文字能戳中你的内心;西贝的红白格子能唤醒你的儿时记忆。这些东西,我们以前没有深想,渠道产品以后不能再在包装上堆砌参数,而是要触动内心。

3. 给用户一些产品之外的东西。比如安心卡,疫情时期,给你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形象的品牌符号,给你一种确定感,万花丛中,一眼看中;给你一种生活的尊重感和仪式感,握感贴合的筷子,红白格子的餐垫。这些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东西,让用户感受到一种特别的照顾。掏钱的时候,也就少了一些犹豫。

4. 不是把价格定得低,才能卖得出。西贝的套餐比吃饭要讲究的老娘舅,贵了大概10块钱。愿意花30块点一份快餐的人,当你用高一些的价钱,得到了一种产品与人的特殊沟通,我想我不仅愿意多花这10块钱,而且我还要向身边的朋友,墙裂推荐。这不,还写了这么长的感想。价格是一个销量的调节器,但是当你的精神得到满足的时候,多花一点钱,你也是乐意的。不是么?至少,我们的产品可以有两个型号,一个简单粗暴,价格打到只剩底裤。一个温暖走心,但是你要出一些情感附加费。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时期,我点了一次西贝外卖,竟沉思了三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