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

      对于大多数从鲁迅的小说和杂文里认识鲁迅的人来说,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一部让读者重新认识鲁迅先生的作品。

    对于鲁迅,传统文化的掘墓者,反对传统文化的急先锋,少读或者一本也不要读传统书籍,这些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而读了《小说史略》以后,给人的第一个意外的印象就是鲁迅深厚的国学修养。

    本书中鲁迅从上古三代的神话传说起做考证,中之南北朝,唐宋,晚清。对各个时代的小说都做了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梳理考证。大范围内,鲁迅所下的“神魔小说”“世情小说”“遣责小说”等定义,小范围内对每一部小说的评价看法,精到,深刻,独特,又不失公允。很有老吏断狱,入木三分的风味。古人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成就造诣时,往往说“发前人所未发”,这句话来形容鲁迅的这本著作,实在精到不过。

    读者要了解他的文学修养和造诣,莫过于读他的小说;要了解他的思想,莫过于读他的杂文。若要了解鲁迅的学术尤其国学修养背景,则莫过于这本《小说史略》。

  《小说史略》初时是鲁迅在北大上小说课时所做的讲义,只有十七篇。后经鲁迅的校证补充,篇幅增加到现在的二十八篇,即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本书全貌。

    本书在鲁迅和陈源即西漱教授论战后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这桩公案说来颇为有趣,对《小说史略》的推广很有帮助作用,很值的说一下。

    先是,有人发文攻击陈源教授的夫人凌叔华女士的小说插图抄袭了西方画家的画作,陈源随即怀疑这是出于爱写讽刺杂文的鲁迅的手笔。他先后写了《一封书引起的谈话》《致志摩》等文章,指责鲁迅的《小说史略》抄袭了日本汉学家盐谷温的《中国文学概论讲话》,其中有云:“他自己的《中国小说史略》,却就是根据日本人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里面的‘小说’一部分。其实拿人家的著述做你自已的蓝本,本可以原谅,只要你在书中有那样的声明,可是鲁迅先生就没有那样的声明。”

    鲁迅也写了《不是信》(收于《华盖集续编》)一文做回应,他辩解云:“盐谷氏的书,确是我的参考书之一,我的《小说史略》二十八篇的第二篇,是根据它的,还有论《红楼梦》的几点和一张《贾氏系图》,也是根据它的,但不过是大意,次序和意见就很不同。其他二十六篇,我都有我独立的准备,证据是和他的所说还时常相反。例如现有的汉人小说,他以为真,我以为假;唐人小说的分类他据森槐南,我却用我法。六朝小说他据《汉魏丛书》,我据别本及自己的辑本,这功夫曾经费去两年多,稿本有十册在这里;唐人小说他据谬误最多的《唐人说荟》,我是用《太平广记》的,此外还一本一本搜起来……。”鲁迅底下说及自已缉录《古小说钩沉》和《古小说旧闻钞》等事,却是无意中将《小说史略》的成书准备过程来龙去脉都说了出来,给后来研究《小说史略》的学者提供了重要依据,这大概是这场笔墨官司的意外收获吧。

    文学史小说史这些都是受了西方学术影响,出现的新兴学科。中国的文学史研究先在汉学发达的日本兴起,“唐诗宋词元曲”这个观念就是由盐谷温提出的,鲁迅做为做“中国小说史”的中国第一人,受日本汉学学术的影响启发不可讳言,若曰“蓝本,抄袭”云云实属捏造。实则陈源也只是从别人处听了一点小道消息就向鲁迅檄文诛伐,自己似乎并未读过盐谷温的《文学概论讲话》。《小说史略》中引用提及盐谷温观点的地方,在后来出版的版本中鲁迅做了较详细的注明,共有五六处。(至于盐谷温的著作和鲁迅《小说史略》异同,感兴趣者可参看赵京华《鲁迅与盐谷温 》 一文)

    鲁迅对此事耿耿于怀了大半生,不过前辈是非往矣,毋庸后生哓哓置词。这场笔墨官司在当时文坛引起的轰动反倒比《小说史略》的问世要大许多,无意中给《小说史略》起了一种推广的作用。论战不久盐谷温的《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中译本也出来了,也不能不说是笔战带给文界的另一个意外收获。

    对鲁迅《小说史略》的事前准备工作,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一书中说的很是详细。鲁迅自幼爱读书,又是书香门弟出生(鲁迅的祖父是翰林学士,著有诗文集若干册),家中颇有藏书,其中就有《说郛》《唐人说哙》等说部中的大部头著作。《知堂回想录》中说他一位舅父:“他好看小说,凡是那时通行的小说在他那里都有,不过都是铅印石印者,尽量的借给人看,鲁迅便不再画人像,却看本文了。”从日本留学回来后鲁迅搜缉《古小说钩沉》《旧小说闻钞》等书,这些无所为而为之的准备工作为后来的《小说史略》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以躬行实践的方式诠释了荀子《劝学》里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这句话的内涵精义。虽然鲁迅做这些事全是出于兴趣所在,自己也想不到将来会以这些为基础,做一本《中国小说史略》这么一本凿空式的学术著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