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的数学原理(1)

社会科学的数学原理(1)

成本“追底”

地球是慷慨的,所有自然资源都是免费提供给我们的。对于整个市场而言,所有成本都是人力成本。人力成本按时间发生先后顺序分为两种:一是过去完成的劳动(包括:货币、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我们称之为OLDWORK;二是正在发生的劳动成本(上班、创业等),我们称之为NewWork。两者之间通过分工与协作创造和分食GDP。由于现在终将成为过去(NewWork会不断转化为OldWork),过去劳动分享GDP比重会不断增加,这种分食方式就是马克思讲的剩余价值。随着时间的积累,市场会逐步走向饱和(所有行业产能过剩),GDP增长停滞,OLDWORK收益率要求肯定会超过GDP。此时,NewWork将变得无利可图,企业破产、失业、内卷、年轻人月光和行业垄断等因此发生。这是产业迁移的根本动力,社会资产越多,稳定性越差在数学上具有科学性和确定性。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就是如此,人民币贬值本质就是资本无利可图,抛售本地资产外逃带来的结果,曾经的东南亚、拉美、前苏联、日韩等国同样如此,长期陷入萎迷不振。

在市场饱和之前,企业和个人通过信贷方式(借支OldWork)可以获得更多收益,但一旦市场饱和之后,个人和企业通过信贷来获得收益将面临极高的风险,因为NewWork变得无利可图,市场实际产出会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创业致贫具有确定性,市场塌陷的时间点也正在临近。在饱和市场中,无论企业是否愿意,企业自身运行成本都会被大幅度推高,这主要表现在:①员工因生活成本暴涨,而被迫推高工资成本;②因房租成本暴涨,而被迫推高渠道成本;③因资源价格暴涨而被迫推高采购成本;④ 因发展期间累计的债务(利息)而被迫推升财务成本。这是低利润率企业率先破产的原因。

对于市场整体而言,泡沫破裂是没有疑问的,任何试图想维持泡沫的行为都会进一步推升泡沫,对未来造成更大的破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于:向外层创新提升效率,用智能化向内替代,就业向外层转移,剔除内层人工使用成本,使人们在信息领域获得收入可以轻松购买工农业产品。但真实市场之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倒行逆施,会通过注水(加大投资)的方式保就业,进一步推高社会成本,形成产能、债务和环境三个断崖。

我们以为我们既不破上线,也不破下线,追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中庸路线就不会发生问题,但实际上成本会自动漫上来,使底线被淹没。“竞底”概念本身存在逻辑上的错误,真实的情况是成本“追底”。如果以“竞底”方向去思考问题,我们往往要求人加强道德情操培养,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创造市场和消费。但真实的客观是:即使所有人都具有高尚的情操,坚守核心竞争力原则,成本依然会漫过很多人和企业生存底线。所以,“竞底”概念提出本身是一个错误方向,而这一方向又被大众广泛认可,结果是掩藏了真正解决问题的路径。在一个资本主导的市场中,每个人都在参与推高社会运行成本(相互制造成本),如果大众能够清晰认知到“追底”打价格战的客观事实,选择向外层突破思维会发现:互联网时代大众可以用休闲时间创造价值,就业可以向自由职业迁移,合作构建公共网络体系驾驭智能化生产力,那么市场容量会急剧扩容,让底永远在停留在遥远的过去。

综上,基于数学方式去推导市场,最终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致性。以数学为逻辑起点,从任何角度求解市场与创新,都不会发生矛盾,市场所有问题都是数学问题。“上帝之手”是消费者需求和选择,在需求被阶段性满足后,分工与协作的市场契约开始失效,部分群体被排除至市场分工与协作的体系之外,并且这一群体会逐步扩大,这是导致市场失效,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自然科学在符合数学逻辑的基础上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而社会科学同样要有数学共识,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科学是无争议的、可计算、可测量、可控制的,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可靠支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科学的数学原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