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女娲造人:“手办”大神造人记——《神话背后的中国史》系列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东汉 许慎 《说文解字》

女娲,王天下者也,七十变造化。

西汉 刘安 《淮南子》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东汉 应劭《风俗通义》



如果问你世界上最早的手办爱好者是谁,你一定想不到她的名字:女娲。

天地初开,世间荒凉,美丽的女神女娲,为了丰富这单调的世界,施展造化,创造万物。神通广大的她,能在一天里创造七十个物种,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水里的鱼虾,都是她的杰作。

当这些都完成后,女娲仍不满意,觉得世界还不够完美。于是,她又用黄土与水和成泥巴,捏出了一个跟她一模一样的小生灵——他就是世界上第一个人。为了加快造人的速度,女娲又用绳索沾满泥浆,然后用力甩出去,而落在地上的一颗颗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实现了人类的“量产”。这些用黄土捏出来的“手办”,就是中国人的老祖宗。

这就是“女娲造人”的故事。

在这个神话里,女娲化生万物,创造人类,是那样伟大,所以古人们尊奉她为始祖神和大母神,把她列为“三皇五帝”之一,号称“娲皇”,跟我们熟知的伏羲、神农、黄帝等一众古圣贤君并列;后来的人们还将她神化为地位尊荣的大地之母。

要知道,在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普遍地低于男性,而女娲作为一个女性神祇,能受到这样的尊崇,足以说明她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这样一位伟大而动人的女性,是怎么成为人人敬仰的女神的呢?

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过着一种群居的母系氏族部落生活,氏族部落是依靠共同的血缘组建而成的群体,部落首领往往是位女族长,她与其他部落成员是姐妹、母子和祖孙的关系。

不要一看到“部落首领”,就以为她像个女王一样拥有很大的权力,其实,这时候的部落首领,绝对是一件责任艰巨的苦差事。

作为族长,她必须成为一位英雄,必须拥有智慧、勇气和力量,要有寻找食物、探索领地、躲避危险的丰富经验,要懂得怎么为族人疗伤治病,还要与其他部落处理各种复杂关系,解决各种棘手的矛盾……真是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身板经常被累毁。

而且,她还担负着一个极为重要的使命:繁衍子孙。

生存是任何一个物种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人类也不例外。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人口众多、人丁兴旺就是一个部落最大的生存优势,这是因为,人口越多,就越容易获取食物,越容易在和其他部落的冲突中赢得胜利。

所以,女族长最主要的责任,是保证本部落不断有新生命的诞生,也就是要让自己和族人不断地生孩子,并且保证这些新生儿平安长大——在那种条件恶劣的艰苦岁月,产妇难产而死、孩子无故夭折是很平常的事。

久而久之,人们对于孕育新生命形成一种痴迷,这种痴迷,被称为“生殖崇拜”,而女娲这一神话形象,正是中国先民生殖崇拜的产物。

其实,女娲不是一个人,而是那个时代许许多多伟大母亲的集合,她们为了亲族的生存、部落的繁衍,付出汗水和血水,甚至宝贵的生命,人们感恩于她们的付出,便创作出“女娲”这个神话形象,祭奠她们,纪念她们,歌颂她们。女娲就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母亲!

有人会好奇一个问题:女娲造人为什么用黄土,而不是石头、木头或其它什么材质呢?

女娲用黄土造人,说明创作这个神话的部落,生活在有黄土的地方,并且他们的生活与黄土相当密切。

其实,至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北方农村还有给婴幼儿穿“土裤子”的习俗。土裤子,顾名思义,就是在里面灌了黄土的棉裤。经太阳暴晒或铁锅翻炒的黄土非常洁净,给孩子穿上这种裤子,能很好地保证清洁卫生,甚至对一些皮肤疾病也有疗效。

在女娲造人神话诞生的时代,原始先民基本处于“半野生”状态,没有丰富多样的棉织品、丝织品,松软而温暖的黄土却随处可见,女人们就地在黄土中分娩,让新生儿的身上沾满黄土,这一景象,很容易造成人是由黄土所造的视觉印象。

另外,有没有想过,女娲的名字里为什么有个“娲”字?这个字又有什么含义呢?

众所周知,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人也一样。古人为了生存,只能逐水而居,生活在河流湖泊等水边,因此,他们能经常看到一种生活在水里的动物——蛙。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蛙。

细心的中国先民发现,蛙有个特点,那就是:能生很多孩子。他们经常能看到蛙卵一堆一堆地漂浮在水面上,多得像满天的星斗。这个场景,简直让他们看得眼睛都红了!——多子多孙,不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吗?他们多么渴望自己的部落也像蛙一样人丁兴旺!

于是,蛙的形象成为了他们的图腾,顺理成章的,他们也给自己的女神取名发音为“蛙”的“娲”了,希望她能保佑他们多子多孙、部落长盛不衰。

有趣的是,中国人管小孩子叫“娃娃”,也是因为蛙。中国先民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希望他们能像蛙一样繁盛,就用这个可爱的昵称,寄托他们对子孙后代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2.女娲造人:“手办”大神造人记——《神话背后的中国史》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