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他妈烦用2x速看片的人

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欢迎点赞和评论,每天的前20个赞我都会回赞。


“用2倍速看电影就像玩刮刮乐,每一次打开都有崭新的期待。一部电影看10遍,每一遍看完都觉得看了一部新的。”

对于2倍速观影症患者来说,看电影是一种难度更高的“大家来找茬”,搁在射击运动里,也可以叫做“打移动靶”。

他们挂在嘴边的乐趣是:难道没人觉得这是bug?只有我发现这个bug了?

都2019年了,我的朋友还会时不时用2倍速看看《泰坦尼克号》,但一演到Jack给Rose画人体素描那场戏,就会用正常速度反复研究Jack的构图与线条。

你可以把这种情操当成一种自我安慰,尤其是有人2倍速看完王家卫的《堕落天使》后,记忆点只停留在了李嘉欣自我安慰的画面。

《堕落天使》剧照

从听觉感官来说,每一部加速的电影都是《海绵宝宝》。演员们会突然得甲亢,梁朝伟说起情话都像是大张伟在贫嘴。

就算是突然奏响一段拉赫马尼诺夫第三协奏曲,在倍速的加持下也会变成“小媳妇田间地头到处乱窜”的谜之小调。

如果你也有一个时不时都在看《海绵宝宝》的室友,他很可能并非是童心未泯,人家只是在用2倍速看《破产姐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当你看片时连取个外卖都觉得有碍观瞻氛围时,有人却在一直开着倍速挑逗你的虔诚。

但有的2倍速观影患者,就是能对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片名如数家珍,和人聊斯坦利·库布里克时还会咳嗽一声,说史丹利·寇比力克听起来更优雅。

看到他们的豆瓣上标注了3000多部电影时不必惊讶,两倍速看完一部电影,然后迫不及待去豆瓣上标记“看过”,再发一条讳莫如深的短评是这些人的日常。

但你要是问他们,电影里印象最深的细节是什么,人家一摆手,就开始跟你聊起塔可夫斯基的长镜头场面调度,以及蒙太奇到底是法语还是英语。

——毕竟如今一个没看过漫威电影的人可以先看完一部《十分钟带你看完漫威系列》做预习,再去网上下《复联4》,2倍速,钢铁侠死的时候暂停一下,挤几滴眼泪,第二天就和朋友一顿分享自己史诗级别的伤感。

“快点看完之后就能有谈资嘛,social的时候不会显得自己太无知。”

要知道,像我这样,不错过一句台词,一走神漏看了剧情得后退,听到一句比较长的台词还要暂停下来捋一捋人物关系,连FBI warning都要通读一遍的人是永远正义的。

如果你碰巧也是这么一个人,那么切忌不要和这些异教徒一起观影,因为你的专注力会遭到全方位的降维打击。

比如观影期间如果他要起身去上厕所,你会想着贴心地按个暂停,他说没事你接着看,回来之后就变成了一个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

“林青霞为什么要杀掉那个老外?梁朝伟这么帅怎么会被那个空姐甩?”

“这片子不是在重庆拍的吧?看到现在都没有出现一片森林啊。”

他们的病症可以把烧脑悬疑内容看成喜剧片,就连《乐队的夏天》这种综艺也可以用两倍速检阅。

请问,您是在品鉴节目的灯光和布景吗?

有时真的想当面怼死这些人,有两倍速看片的闲工夫,为什么不直接读一遍百度百科?

要是看剧的话,看个第一集,最后一集不就行了,毕竟有些糟烂的国产剧会在最后一集里集中火力展开前情回顾。

当年《灌篮高手》里木暮一个三分球投了一集你都能颤栗着看完,现在全世界最牛逼的超级英雄挤在一起发大招都没法给点耐心了吗?

更夸张的是那些开着2倍速都嫌不够,千兆网速都赶不上他们拖进度条速度的人。他们宁愿盯着缓冲条发呆也不愿意给剧组一点基本的respect。

最后悔的事就是有次推荐那位朋友看了《低俗小说》,语音聊天给我发得跟催债似的:

“那对小情侣到底抢没抢那饭店啊?”

“你慢慢看。”

不到五分钟之后又来了一通质疑:

“长头发男主角怎么就被机枪扫死在厕所了呢,没主角还看什么啊?”

我说剧情怎么推进得这么快,原来是他的病情又发作了。

他看片不爱带耳机。因为他的习惯,合租的时候我被动地把《亮剑》听了20多遍。

——李云龙大喊一声“老子不信这个邪......”台词还没说完,咔地一声快进,日匪军官就开始狞笑了。

我就是这样患上了神经衰弱的。

后来在饭局上他还和朋友一顿夸赞这片子,用的都是些不知从哪里借来的话。

“上帝才知道这片子的导演在想些什么”;“那几发未打中主角的子弹昭示着世界上真的存在神灵。”

从前我要是知道自己推荐的电影被人用2倍速加快进看完,我可能再也不会给他推荐电影了,不过后来我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可能人家既不愿浪费自己的生命,也不愿辜负我的血荐吧。

我曾天真地认为,想真的推荐人看一部电影,就带他一起去电影院。结果看完的回应是这样的:

“在电脑上两倍速看这电影我都能睡着你信吗,前面大猩猩那段太拖沓了,《2001:太空漫游》这片子得四倍速放才行。”

是,片子确实有点长,节奏还慢,但北影节刚放票的时候第一个在朋友圈里转这部电影票的也是他。

要是跑去资料馆看这片子,结束时第一个起立鼓掌的没准也是他。只因为那张票没转出去。

有这钱还不如买张票去动物园看大猩猩,你还能和他拍照留个念呢

毕竟这是个无休止地讲究速食的年代,每隔一分钟就刷新一次微博,十五秒的抖音右滑无数次,300kb的小说看了一本又一本。

叫外卖要求30分钟以内送达,三分钟就能遍览天下大事,发出一条微信希望对方能秒回,而且“五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电影”这种节目本身就是2倍速录制的。

的确有一些剧集不仅台词尴尬苍白,还厚颜无耻地做着广告,我就看过吴奇隆提着某保健品对李小冉说:“我觉得你有空得吃点这个了。”李小冉说:“嗯,我知道,这东西对脑子好......”

还有些印度电影,对方拔枪射击的生死关头,主角却从裤袋里摸出一瓶印度神油倒在手上,在脸上涂抹均匀,然后掏出一根烟点上,猛吸一口后突然发力,躲过了迎面射来的子弹。

不少人倍速看片追剧都是因为剧情拖泥带水,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但你选择这样的方式看电影,本身就在消耗时间了,不看它们不是更省时间么。

一些人注重的只是“看过”或者“看了很多”,至于“看了什么”,并不在乎。为了看而看,知道个情节,快点知道结局就行。

我敢肯定的是当我提前知道了《搏击俱乐部》讲的是一个人幻想出了另一个人,后来把那个“自己”崩死了,我也依旧不会两倍速去糟贱它。

谁是谁的幻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和自己内心对话时所产生的困惑、兴奋与迷醉。

换个角度想,一集两倍速播放的剧足以让一个996的白领在午休时排遣一丝压力,也能帮助那些在家带孩子的少妇感受到奢侈的忙里偷闲。

巨大的生活压力和996工作制让越来越多人变得浮躁,我也是其中一员,看见有人站在路边发呆,我都替他感到奢侈。

想来二倍速算个屁啊,我去年还是在朋友圈里看完《延禧攻略》的呢。

但电影终究是一个能让你短暂脱离现实世界的地方。这里包含了你的感官世界里所能体验到的众多细节和感受,它与你生活遥相呼应,相近又相远,是一场需要你完全投入才能有所得的福报。

前阵子的口碑剧集《切尔诺贝利》里的这个细节是用两倍速看时很容易忽略的。高官们让旷工挖12米,“这样才安全,不易被辐射。”但矿工们却自己挖到了13米,这种细节直接侧面体现了工人阶级对官僚主义的极度不信任

两倍速无疑摧毁了另一个世界的真实感——如果说看片是种逃避,那么现代人就连逃避都不那么专一了。

我看电影不喜欢快进,做事也是这样,杨德昌说,电影能使人的生命得以延长三倍,按这个逻辑,2倍速看电影的人,对比正常人,我给你除个2,只能延长1.5倍。

速食年代,长路漫漫,为什么不用耐心给生活提供点留白呢。

编辑:休克

视觉:van cony

监制:bong油


公路商店在2014年前是一本青年杂志,这本杂志提供中国和地球上各地年轻住民如何追求有趣的陈述与分享。

凭借我们对公路文化以及社区乌托邦的理解。我们聚集了小部分志同道合的朋友帮助我们旅行,实践,阅读,怀疑,记录一切可以扩展知觉的信息,在新媒体订阅号世界里得以重生。

我们相信日常生活本身就有着无限未被开发的神秘和入口,通向无数维度和场域中。任何已知和固有的经验都会令人变得狭隘,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自我创造,而我们为这样的人提供服务,为这样人提供经过审核的一切。

微信搜索“公路商店”了解更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他妈烦用2x速看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