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书友们,大家现在好!我是陈燕,今天是我们一起共读《非暴力沟通》的第六天,共读内容是本书的第10-11章,我来为大家做个简短的知识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十章:充分表达愤怒。关于如何表达愤怒呢?非暴力沟通好和其他沟通方式有着显著的区别。通过探讨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过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非暴力沟通。
如果我们处于愤怒的痛苦情绪中,听到最后的是”不要生气“”接受现实“之类的话,这些话,我们听得太多了,但却无法减轻我们的痛苦,非暴力沟通并不主张忽略或者压抑愤怒,非暴力沟通认为,通过深入了解愤怒,我们可以充分表达内心的渴望。
要了解愤怒,首先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愤怒,我们为什么会生气?我们是认为是”他人的言语或者行为“导致我们很生气。作者马歇尔说,要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他人。他人的言语和行为致死外在刺激,但我们内在的原因才是我们愤怒的根源。
如果我们认为是他人使我们生气,我们难免就会指责他人。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如果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可能会有四种反应,一是指责他人,而是自责,三是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四是感受他人感受和需要。当我们是第一种反应,指责他人的时候,就是我们在心中做了个评判,觉得他是不对的,应该受到惩罚,这就是我们生气的原因。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用第三第四种方式,也就是专注于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不再去分析他人言语中的过错,而是专注于体会自己的需要,留意自己的内心活动。我们除了专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之外,还可以选择对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这时候我们也不会感到生气,我们无须压抑愤怒,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愤怒也就不复存在了。
接下来一小节是合理的愤怒,在这里作者其实就是想告诉我们,其实我们人的任何一种情绪都是有价值的,包括愤怒,它在提醒我们自己,我们有尚未满足的需要,假如,我们能在愤怒背后去深挖那个尚未满足的需要的话,我们就能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提出请求,请求自己和他们来帮助满足我们的需要。作者在这里也提醒我们,与其沉浸在愤怒中,不如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这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人···“
我的理解,”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这样的表达,首先会让对方知道你的需要,进而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就会采取行动来满足我们的需要。但如果我说”我生气是因为他人···“,一方面听起来是推卸责任的方式,再来别人也不知道的需要,更改变不了别人的行为,所以他们就会更倾向于说出:别生气,或者没必要等等这些的话语,反而会导致我们更加的郁闷。
接下来在暴力的种子这一章节,作者通过了两个案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的痛苦是他人造成的,并认为那些人应该受到谴责或惩罚吗,那么我们就可能播下暴力的种子。
那么我们要如何表达愤怒呢?在接下来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这一小节作者告诉我们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四步骤:
首先:停下来深呼吸,其他什么都别做。
这么做就是避免我们因为愤怒采取行动去指责或者惩罚对方,深呼吸,我们只要慢慢体会自己。
第二步我们就体会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我愤怒,发现导致我们愤怒的外在刺激和内在的想法是什么?
比如:刚大家听到孩子在爸爸面前说妈妈的坏话,我怒火中烧,这时候外在刺激是我认为孩子在爸爸面前说的我的坏话,我脑海中的想法是,孩子居然背地里说我的坏话,我遭到了他们的排斥。
第三步,挖掘背后的需要。这想法背后是有一个未被满足的需要,接下来我要去了解我想要满足的是什么需要?我感受了一下,我之所以觉得被排斥了,可能是因为我想要得到尊重和坦诚。
最后一步就是充分表达自己,说我们的请求,这其实是特别不容易的,特别是在自己特别愤怒的情况下。所以我们要格外的注意,这时候,要仔细体会自己,理解自己说话的动机,如果我开口就是想对方道歉,或者受到惩罚,那就是偏离了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我们要尽量客观的说出我们的观察,感受,需要以及请求。
当然,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要先倾听他人,再去表达自己,这样,对方才能静下心来听我们,特别是对方处在某种情绪下的时候,他们会很难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即使我们直接告诉他们,也会被当成是指责。所以在表达自己之前,很有必要先倾听他人。
就像上面的例子,如果孩子觉得被妈妈指责了,即使是出于愧疚,觉得自己有点不堪,怎么在背后说妈妈的坏话,但是这并意识着他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一旦得到充分的倾诉,在表达自我之前,我们专注于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以致于他会这样做呢?带着好奇去体会和倾听对方后,当他们被充分倾听的时候,才会更有力量来体会他人的痛苦。
最后再给自己时间这一小节,作者提醒我们,相信我们大家都认同非暴力沟通是真的可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和他人链接。但是在现实交往中,我们依然会习惯性的去反应,在运用得暴力沟通的时候,也会有些别扭,特别是在不顺心的时候,我们已经非常惯性的就去批评和指责他人。所以作者建议我们,把节奏放慢些,给自己一些时间,在说话前先想一想,我们甚至可以停下来,什么都不说,等到我们回归理性的时候,再去体会自己和表达自己。
这也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途遥远。只要我们坚信非暴力沟通能使加深我们与他人的连接,让爱真情流露,那我们就一点一点去学习,去实践,去引用,再反思,直到养成习惯。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途遥远。
第十一章: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在我们学习到现在,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认为,非暴力沟通是不是太弱,太窝囊了,遇到什么事你都是那里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不会是秀才遇见兵吧?
那马歇尔在这一章,说明了,在遇到冲突的时候,非暴力沟通也并不是无所作为。非暴力沟通也有强制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使用强制力的目的,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使用强制力是出于防卫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惩罚对方。
比如有了孩子跑到公路上,出于安全的考虑,我们要马上把他抱回来。这是没问题的,但如果在我们抱回孩子之后,打他或者骂他说,你是不是缺心眼啊,这就是在惩罚他。
在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的时候,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而不是评价他人和他们的行为。
作者说,我们不会指责一个跑到公路上去的孩子,而是出于想要保护他。非暴力沟通认为,如果一个人会伤害到自己或者他人,那是因为他不够成熟,当我们不够成熟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以下的表现:
1、我们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2、我们认识不到我们并不需要惩罚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3、我们相信,我们有权利去惩罚或伤害他人,因为他们罪有应得。
4、我们产生幻觉,例如:听到某种声音让我去做什么。
但是如果是出于惩罚性的强制力,我们会认为对方是邪恶的,是坏的,为了让他们悔改,就必须给他吃点苦头。这个时候,我们希望痛苦能让他们:
1、意识到自己的过错,
2、感到懊悔
3、改变行为。
但是生活当中,惩罚他人却加强了他人的第一和抵触心理,是双方关系疏远了。
在书中,作者把惩罚分为三个类型,一个是体罚,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身上,父母任我我没办法,除了打骂我没其他的办法让孩子学好啊!作者说,无数的例子表明了,有的时候孩子拒绝做一件对他们有益的事情,只是因为他们不想在父母的压力面前屈服。其实,即使体罚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其他的方式无法达到这种效果。最后,体罚的方式本质上是在鼓励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
除了体罚外,指责也否定他人也是常见的额惩罚方式。第三种惩罚方式是不给某种好处,如果考不好就取消了寒假旅游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惩罚方式。
作者在惩罚的代价这一小节讲到了惩罚带来的负面效果,当我们为了避免惩罚去做事情的时候后,往往会忽略了做这件事情本身的意义,还加强了双方的敌意和抵触情绪,最重要的是自尊还受损了。
就像如果我们用指责,评判或者体罚孩子,让孩子学习了,孩子的成绩确实也提升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可能体会不到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甚至还会厌恶自己,自尊受损,显而易见,以这种方式来达成要孩子学习的家长,也很难和孩子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惩罚的局限性这一小节中,作者要我们思考两个问题,
1、如果我不喜欢他现在的行为,那我希望他做什么?
2、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好,以上就是本次思启的全部内容,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第十章充分表达愤怒,我们愤怒的原因有外在刺激和内在原因,我们要区分这两者,在愤怒的时候,我们要先停一下,除了深呼吸其他什么都别做,然后想想什么想法使我生气了,之后体会自己的需要,最后表达自己的请求。
在表达自己之前,我们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了。
最后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时候,我们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和学习和实践,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途遥远。
第十一章,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讲了非暴力沟通也会运用强制力,非暴力沟通运用强制力是出于对自己和他人的保护,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惩罚不带达不到我们的目的,还会让双方疏远,同时也会让对方忽略事情本身的意义。
好,今天的思启就到这里,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途遥远,祝大家早日养成非暴力沟通的习惯。咱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