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记之感-2

这是克里斯坦森在书中给我们留下的提醒,忠诚于对目标的认同。

他认为:对于如何使这些愿景在心中保持,我们都需要知道如何才能忠诚于目标,从而引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出选择,并告诉自己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其中所分享的故事内容,对我的感触特别深:在他二十几岁的时候,罗德斯奖学金基金会给他提供去英国牛津大学学习的机会。在那里生活了几个星期之后,他发现远离他所成长的环境,在新环境下坚持他的宗教信仰是一件很不方便的事,因此,他决定思考自己脑海里描绘的愿景。

每天晚上,他都会用午夜的时间来阅读《圣经》,做祈祷。坐在皇后学院寒意袭人的宿舍里的火炉旁反思这些事。

在阅读圣经的过程中,他不断反复思考,并细细咀嚼。问自己,这上面说的是真的吗?它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暗示。

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未来“画像”的过程都有所不同,而对每个人来说都一样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要回答:“我到底想要成为谁?”

如果某一天我们开始觉得为自己勾画的未来“画像”不对,那并不是自己想要成为的人,那么就必须重新考虑并选择。但是一旦清楚地确定那就是你想要成为的人,就应该用一生的努力去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每个人这一生,都应该会有自己的使命,愿景。向克里斯坦森总会痴迷于思考为自己勾画的未来“画像”是否正确,确定后再去为之努力。正是这样的痴迷使得他的目标变得更加具有价值,使得他能够逐步地去实现它——将最初铅笔勾勒的画面上色。

当他按照这样的方式逐步前进时,心中的感觉以及脑海中的话语就会告诉他,他所规划的愿景正是自己想要的。并也逐渐确信,他想要成为的人——善良、诚实、宽容以及无私,也是上帝希望他成为的人。

每个人对自己最终的定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需要时间锤炼的,对我们来说,确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比较简单,但是,真正把自己献身于成为这样的人却不容易。这也是克里斯坦森用亲身经历来教授学生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传记之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