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守岁

大年三十晚上,乡里乡亲把湾堂里的大桌子,长木凳都搬过来,象摆酒席一样,在大湾堂最大的堂屋里摆上几大桌。

然后,乡亲们把各自家里煮好的大鱼、大肉都端到大桌子上来,各家的拿手好菜都拿了出来,准备了半个多月的年味,在大年三十晚上,都摆到了大桌子上来了。

大湾堂里弥漫着浓浓的香味,那是从乡里乡亲的厨房里飘出来的,屋顶上的烟仓里冒出来白色炊烟,慢慢地向山林间飘去。

大年三十的晚上,是湾堂里的孩子们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候,当大人们在厨房里北着煮年夜菜,一碗一碗端到大堂屋里时,他们却在禾场上忙着放炮仗,听着炮仗的噼啪声,他们开心地叫着。

也有贪吃谗嘴的小孩子,偷偷地溜进大堂屋里,爬到大桌子上偷偷地用手抓一块大肥肉,跑出来大块朵颐,要是被大人们发现了,则免不了挨一句训:“等一下,大家一块吃。”小孩子抓到一块肉早跑远了,大人们则笑笑说:“馋嘴!”

到了晚上八点左右,家家户户的年夜菜都端上了大桌子,大湾堂的男女老少都走进了大堂屋,按男女老小分别坐在大桌子边上的长春凳上。大湾堂前面,点燃了一个用松枝扎成的几米高的大火把。大火把点亮后,不仅把禾场照得通亮,也把大堂屋照得白白的。

那时候农村不通电,照明靠煤油灯,大桌上靠几盏煤油灯照着,光线很暗,连夹菜都不好夹,我祖父在大年前去山上砍松树的桔枝,拿回家扎一个大火把,等着大年三十点高灯,照亮整个大湾堂,把三十夜照得通亮雪白,让湾堂里的乡里乡亲过一个热闹详和的大年。

吃完三十夜的团年饭后,乡里乡亲都不会急着回家的,我们老家有守岁的习俗。过去没有电,也就没有电视机,就不可能有电视看。不像现在,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八点,准时有春节联欢晚会看,有春节联欢晚会陪我们一起守岁,守到零点新年到。

那时候守岁,就是在大湾堂里烧一堆大柴火,乡里乡亲围在柴火边上,畅谈一年来的农事,家事,也有摆八古讲白话。小孩子最爱听的就是我祖父讲打仗的故事,祖父讲打仗的故事可以不用翻书,滔滔不绝地讲。

到了夜深的时候,大柴火依然烧得红火火的,我们老家有习俗叫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大年三十夜的柴火一定要烧得红红火火,预祝来年大红大火,这寓意挺好的。但是,我觉得三十夜烧一堆大火,方便熬夜守岁,晚上寒冷,没有柴火烤,谁会坚持守到新年到来呢。

大柴火在熊熊燃烧,可围在柴火边守岁的乡里乡亲却越来越少,老人小孩开始打瞌睡离开了,女人们也打着哈欠走了,能守岁到深夜零点的也就是大湾堂里的当家人,他们要守到新年到来,打开自家的门放开门响的。当鞭炮急骤地响起来时,大湾堂,小山村的新年就到来了。

大年三十晚,围着柴火守岁,也只有那时候有,也是最值得回味的年味了。后来,农村通了电,家家户户买了电视机,那种点松枝大火把,在大堂屋一起吃年夜饭,围着大柴火守岁的情景就再也见不到了,值到现在,它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味‖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