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莱特生活的一瞥

《花事》

【法】科莱特
【译】黄荭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第2版

凭借一种微妙和味道,它最能让我们联想到真真切切的春天。
——科莱特《花事》

一本非常精美的小书,每篇小文前都会有一张手绘的花卉图片,与文相关,还是单独贴上去的。瑞士出版商梅尔莫定期给科莱特送一束花,她则用文字描绘之,于是形成了这样的一本书,听上去真的好浪漫,看过文字之后更觉得如此。

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这些小文都是心流写作的成品,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是科莱特看到这些花之后引起的一些遐想。看上去是想到哪写到哪,花就像一是一个引子,勾起了她的回忆的,闪现出了她过往生活的片断。在这一个个片断中,我们看到了她曾经有过的生活,与她同时代的人,她经历过的一些事。让我不由地感叹,一名出色的作家所拥有的丰富的人生经历,都是她未来写作的素材。

文字的背后是思想的承载,在浮躁的当下,拿起这本书并读下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连身边的鲜花都顾不上欣赏,何况看别人来描绘花呢。但静心品味之后,发现这些花的背后,都是作者一个个的故事,当她年老之际,行动不变之时,还可以借由这些花,借由她的笔,写出她内心的所思所想。这一篇篇小文并不能完整地去了解科莱特,但却可以看到她生活的一些影子,比如她那位喜爱园艺的母亲。也可以从她的描写中看到她的一些经历,比如从外省搬到巴黎生活,更能发现一些她同时代的人,比如德彪西。

Colette from https://www.gougeres.com/recettes/colette/

如果了解作家的一些生平之后再去看她的书,感受会有所不同,会不自觉地将她的文字和她的经历联系起来。科莱特后来成为了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的主席,但当她开始显现写作才华的时候,却只能用她先生的名字发表,后者视之为自己的摇钱树,甚至周围人都知道是她的作品但都集体沉默了。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过是一百多年前发生的事,现在听来匪夷所思,在当时优秀的女性也被男性当成是私有财产。如今看来,社会进步很明显,但想起最近在看的书《看不见的女性》,里面还有很多我们默认却非常不合理的事,比如男女厕所的设计等,女性依然还是有好多地方被“看不见”。

《看不见的女性》

毕竟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对她的文风和内容可能比较陌生,也可能是译作的原因有点隔阂(尽管翻译感觉很不错),但看这本小书却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过的法国电影《玫瑰工匠》,主人公也是对花卉由衷地热爱。发自内心的热爱是掩盖不住的,不然也不会将花拟人化地描写得如此灵动,让我对这些陌生的花名也渐渐有了好感。想必出版社定期的送花确实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色彩,让她在精神上获得了激发,才能终于形成这样一本集子,也是佩服出版社的眼光和头脑,送出去的是鲜花,留下的是历久弥新的文字。

《玫瑰工匠》

科莱特的才华毋庸置疑,让她的才华得到施展在当时看来的确也是付出了代价,但不一般的人承受力也比普通人强。在那个年代离婚是离经叛道,她还离了不止一次,她的生活方式为教会所不能容忍,所以法国为她举行的国葬并不是在教堂里。看过她的《谢里宝贝》,也是一个与传统相悖的爱恋故事。想想回到她年轻时,如果她甘于传统的婚姻生活,那对文学界将会是一个重大损失,但仔细一想,像她这样才华横溢的人怎么可能会忍受平庸的生活呢,总有一天这些能量会迸发出来。


《谢里宝贝》

我们看到的是她一生的精彩,也许还很想过她这样的生活,但精彩生活的另一面是需要承受凡人无法承受的压力。好在她留下了作品,让后人可以从中了解一个作家的精神世界,就当作是我们无法过上她一样生活的补偿吧,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但可以通过她的文字走一遍他人的高峰低谷。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莱特生活的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