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唱片行,黑胶唱片是有生命的。

奇迹唱片行是全球销量500万册,感动38国的口碑之作《一个人的朝圣》作者蕾秋·乔伊斯沉淀三年的重磅制作。

这儿有一家小小的唱片行,它和任何一条荒街僻巷上的店铺没什么两样。门上没有店名,橱窗内也没有展示,店内却塞满了古典乐、摇滚乐、爵士乐、流行乐等各种黑胶唱片,也只售黑胶唱片。毕竟老板弗兰克拒绝任何的卡带和CD,哪怕所有的业务代表都极力说服他售卖CD将获得巨大的好处。他是一个顽固的人,用自己的方式联合整条联合街的商家对抗堡垒建设的收购。

形形色色的人来到这里寻找唱片,或者寻找自己人生的答案。

一、关于老板弗兰克

老板弗兰克似乎天赋异禀,他总能为你找到最合适的唱片。而关于他自己,似乎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答案。他喜欢小黛,羡慕她的正常生活,渴望自己也能过上这样的正常生活,能够叫一声“母亲”,而不是佩格,希望能听到一句“亲爱的”。最后,却还是落荒而逃。当那个身穿豆绿色风衣的女人倒在唱片行门口,弗兰克的甜蜜与伤痛再无法躲藏。

他向往美好,又害怕美好。若他爱上一栋有花园、各种家具设备一应俱全的好房子,他会转身就走;若他爱上另一个人类,他会逃之夭夭。他害怕任何感情的羁绊纠缠,如果他倾尽所有为普通人做点什么,避免接受任何人的反馈,或许他能应对这样的生活。

二、关于音乐

音符不像“狗”或“房子”这样的词汇,并不意味着某种具体的存在。音乐超脱于意识,就如同它也超脱于语言的限制和文化的藩篱。

音乐始于静默,最后又回归于静默,就像旅程一样,但乐曲最初的静默和最后的静默永远不会相同,因为当你聆听时,世界会开始变化,就像陷入爱河一样,只是没有人会受伤。

你知道黑胶唱片是有生命的,黑胶唱片是很麻烦,很不方便,容易刮伤,但这正是重点。这代表我们认可音乐的美丽和重要。你若不肯付出,就永远体会不到这一点。

三、关于巴赫

在巴赫那个年代,音乐的主要功能是赞美上帝。但他一生困苦,十一岁时成了孤儿,生了很多孩子,超过半数夭折早逝,妻子也早就离他而去。他了解失去,了解绝望,就像他对愤怒与自找麻烦同样熟悉。所以他的音乐可以说是介于神和人之间,讲述的是人如何升华成神,如同嗑药一样。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传达的是不完整的两半如何学习合二为一。

四、关于《不,卡洛琳》

在史上所有关于描述失去的歌曲中,它可以说是最深刻的一首。不过布莱恩·威尔森说他想写的不过是女朋友剪坏了头发。可见有时候,最深沉的意义可能最简单不过。

五、关于爱情

弗兰克对爱的渴求是如此强烈,根本连触碰都无法做到。女朋友只要提出那么一点点想要承诺的暗示,他就会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佩格曾说,爱情并不美好,要和爱保持距离。

亨利和他的妻子。许久之前他们的确很幸福,没有任何的龃龉,世界和平完整。但在孩子出生后,隔阂出现了,起初是那么微小,细不可察。没说过过火的话,没做过过火的事,没有蠢蠢欲动的心情。就像高速上错过的好几个简单路牌,你以为没有它们也能到达,最后发现已是泱泱鸿沟。

七、我为什么会看《奇迹唱片行》

世界读书日的时候,在微信读书上,张艺兴推荐了这本书。堪堪将其加入书架,有阅读的想法,但也没那么渴望。

5月15日我去面试,面试官问我读了什么书,我说是《一本特立独行的猪》想再多说一点看这本书的契机,是因为在网易云听到房东的猫《爱你就像爱生命》

评论里看到了很多王小波先生作品中的经典句子,很打动我,于是想找来看看。

面试官并不感兴趣,他又问我最近看了多少书,阅读量是多少。在5.6—5.12这个礼拜里我读了21.5万字,但是当时只想到最近看的书似乎还是不说出来比较好,毕竟女生总是会看一些青春言情书,而我的面试官显然是不会满意这样的答案的。

所以,这应该是一次糟糕的面试。

回来后,打算能看一点说的出口的,所以打开了《奇迹唱片行》。花了一天的时间看完,又花了一天的时间从头到尾进行整理。接下来,想要再了解一点延伸知识。比如说了解一下作者蕾秋·乔伊斯,看看她的另一著作《一个人的朝圣》。

听一听贝多芬和巴赫的音乐,再就是了解一下黑胶唱片的故事。

我为什么会喜欢如此《奇迹唱片行》,大概是我无法拒绝书中娓娓道来的一个个关于音乐的故事。是音乐创作者创作的灵感和背景;贝多芬打破快、慢、快的形式,巴赫困苦中对失去和绝望的熟悉和抗争。是弗兰克和佩格一开始就展现出来的对黑胶唱片的固执和坚守,你知道当一个人愿意坚守这么一件疯狂的事的时候,是真的挺酷的。又或许是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对音乐的追寻和共鸣。喜欢在热闹音乐中寻求安全感的男孩,这样的男孩或许满大街都是,我们无法知道他是否真的快乐,也不知道他是仰赖什么熬过一天又一天,你知道,旁敲侧击的关心并不足够。但是音乐,不会将他排拒在外。

你可能感兴趣的:(奇迹唱片行,黑胶唱片是有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