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之九

1503年,王阳明结束了西湖疗养之后,回到了京城。第二年秋天,出任山东乡试的主考官。乡试的主考官必须是文章练达的人士,而且王阳明赴任的地方山东省是孔孟之乡,是以前齐国、鲁国、宋国、卫国的地方,孔子的很多高徒都出身在这里,因此能够出任山东省的乡试主考官,挑选人才贤才,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王阳明非常感谢能给自己这样的机会,同时也认为自己责任重大,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大多是从京官中挑选,明代,在王阳明生活的数十年间,乡试的主考官大多是由负责教学的官员担任。王阳明当时是刑部主事,按说是不应该出任主考官的,由此可以看出,这次是不同寻常的人事变动。王阳明命制了试卷,并且还制定了参考答案。山东考生穆孔晖拔得头筹,中了解元。在此期间,王阳明登了泰山,作诗一首,诗中表明了自己抛却世俗之心,纯洁无垢的洒脱之境,说只有孔子能够理解这种心境。

担任了乡试主考官之后,同年九月,王阳明转任兵部主事,负责选拔武官的考试,于是王阳明回京城赴任。因为当时的学者都沉浸在诗词文章背诵的学问,根本就不知道心学修行是什么。所以王阳明开始讲学,希望能够借此启迪大家的心智,使得他们树立圣人之志。闻者兴起,第二年,弘治十八年,已经有人愿意拜倒在他的门下,跟随学习。王阳明竭尽全力提倡圣贤之学,但是当时很多学者沉浸在背诵记忆学问太深,反而批判王阳明是在提倡异端、为自己博取声名。但是非常庆幸的是,当时有一位学者对王阳明非常支持,不是别人,正式翰林院学者湛甘泉。对王阳明来说,当时的心情几乎可以用久旱逢甘霖来形容,二人一见如故,共同致力于复兴圣学。无论王阳明是多么强大,仅仅凭借自己一己之力,不可能逆转时代潮流,从而祛除数百年积累下来的学术弊病。王阳明与湛甘泉的会面,又再一次唤醒了他旺盛的精力。王阳明和湛甘泉的联合在明代儒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王阳明在晚年提出了良知说,创立了明代心学,但如果没有和湛甘泉的联合,他能否称为代表明朝的一代大儒,还很难说。

王阳明和湛甘泉的会面时候,王阳明三十四岁,湛甘泉四十岁。当时的湛甘泉和王阳明是一样的,也是痛感记忆文章这样的学问的弊端,专心致力于身心体认之学,因此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共同发誓要为复兴圣学而奋斗。王阳明和湛甘泉是明代中期的双壁,是两大学派的巨头,据说二人称赞对方为,这样的人物,我从来没有见过啊!一开始王阳明和湛甘泉见面的时候,对心学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深刻,虽说王阳明的心学没有严格的师承关系,但它总归还是体认为主的学说,此外,在王阳明的性格秉性来说,他的心学中陆九渊心学的影子还是非常明显的。陆九渊曾说,我的心学,是读孟子而自然得到了。但是其中也不乏程颢学说的影响。这样一来,可以看出王阳明和湛甘泉二人的学说都是以体认为本的学说,他们一见如故,意气相投也是必然的了。

但是在晚年的时候,王阳明以致良知作为学问的主旨,而湛甘泉坚守随处体认天理,二人观点变得水火不容,一度出现彼此相互批判的情形,但都抱有将彼此学说合二归一的心愿。两大学派在对峙中繁荣发展,但是甘泉学派不如阳明学派发展的壮大隆盛,这一结果和当时的时代思潮不无关系。正如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所指出的,当时从学跟着甘泉的,就是从王阳明那里出来的,跟着王阳明学的,就是从甘泉那里出来的,就像当年朱熹和陆九渊门下,递相出入,后来源远流长,很多人两人学问都明白,更是两人共同的弟子。

在此期间,王阳明在诗文中时不时的流露出来的影遁之心,那么正是和甘泉一见如故,意气相投的时候,为什么会在诗词中有这样的想法呢?我们明天接着说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