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做产品的思路

对于 PMI 列出的那些东西,在具体需求调研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指导性的东西,不设计到具体业务的东西,都是空谈,理论大于应用,看完之后,觉得并没有什么指导意义,至少在开始的时候,一个孤零零的需求分析,怎么分析?头脑风暴?客户调研?这些都是些框架性的东西。怎么客户调研?只有涉及到指导具体的行动,框架的东西才有它的价值。 PMI 就是如此,给予了相当多的框架,这种框架不指导具体行动,指导的是框架的方向,而且与现实相关的东西更是有相当大的落差。涉及到具体的人:业务、项目内部成员、企业内部领导、企业外部领导,这些东西是更具体的问题。

其也并非是没有意义,至少 PMI 尝试将项目思路框架化,一般化。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如果没有这个一般化框架的概念,又是如何能将其规范化、条理化。如果不能规范化、条理化,那项目的执行思路就将紊乱,项目的周期以及工作安排将无法着手。

综合以上的情况,具体的项目安排,在 PMI 给出的一般化规范的基础上,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删减和填充,这种执行项目的思路才具有可行性。更具有可行性的思路上,根据具体情况,列出目前组织可执行的环节、已经思考到的必要环节,然后再根据 PMI 的一般思路,进行一定的框架增加,然后再填充框架,最后罗列出自己组织可做到的最优一般化步骤。

现在能想到的模块:

  1. 市场现有相关产品类型
  2. 市场利润比例
  3. 盈利点罗列

做完这三点之后,然后根据具体利润点,以及自己着重想做的项目类型,来确定要做的具体产品。

在有了具体产品的基础上,再来做竞品分析。根据市场现有的产品,罗列它们的有点以及缺点,还有不足的地方,加上自己的相关创意,产品的需求就可以有一个基本的大方向。

再有了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就可以设计基本的 UI,基本的 UI 出来之后,就可以根据 UI 元素进行后端数据库文件的建表,确定接口的规范。这些就是从产品到项目的过渡。

根据实际的项目经验,罗列出来的这些东西暂时不确定是否有遗漏,同时根据 PMI 的一般原则:

  • 商业需求分析
  • 产品需求分析
  • 项目管理
    • 分析阶段
      • 将产品功能对应为技术模块
      • 确定规范
      • 确定接口
      • 罗列技术点,确定技术手段
      • 确定部署的方式以及后期维护的版本升级管理
      • 代码管理以及相关文档的保存维护方式确定(从前期的产品文档到后期的技术知识攻克,以及相关难点的解决思路进行知识管理,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知识本身是一种巨大的资产)
    • 执行阶段
      • 采用敏捷管理在看板上罗列功能
      • 建立组织的知识库,将执行过程中的所产生的信息以文档的方式统一保存
      • 根据相关安排进行周期安排,保证项目进度

这些东西是目前已知的项目执行思路,其每一个阶段都是已知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因为许久没有做项目管理以及从来没有做过商业需求分析,只是具有了相关课程的学习经验,以及产品需求分析(产品经理的职责)并没有 PMI 一般化的学习经历,这方面的书籍会在查阅后,以及其他两个环节与 PMI 一般的思路比较后,进行填充。

之所以要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一个产品,一个真正具有市场前景,并且符合组织原则的执行思路,是一个项目能否走得长远的关键点。以上是目前所能想到的比较全面的一个思路,对于是否有遗漏的环节,暂时还未能得知。根据以往的项目经验,这已经是一个相对更加全面的项目思路,至于要与一线公司的对比,并没有一线公司的执行经历,所以不能得知。同时里面对项目中知识的保存,并不是从 PMI 中得到的,PMI 中提到要对项目文档保存,以及建立项目管理的知识库,对于过程中的技术知识保存,并没有谈及,这些是从彼德·德鲁克的《知识社会》中领悟到的:知识对于组织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资产,这种资产不能因员工的离职而丧失,必须将其书面化保存。因此,建立组织的知识库,对于一个组织的成长与发展必不可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0-12:做产品的思路)